APP下载

浅谈古琴曲《渔舟唱晚》的审美之思

2019-12-16高榕苑

黄河之声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教化古琴曲子

高榕苑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古乐器伴随着中华文明史流传至今,在传统的四艺“琴,棋,书,画”中就排在首位。它成为了帝王将相的喜好,古人的精神寄托,作为一种雅器,有着比较高的地位。古琴曲特有的淡雅基调,给人一种优雅,端庄的感觉。总体来说是含蓄的,慢慢向听众诉说,让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古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脱离世俗,借古琴来达到内心的平和,最后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一、《渔舟唱晚》简介

《渔舟唱晚》就是用著名古乐器古筝演奏的,现成为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独奏曲。它所呈现的传统美学的文化特征,是一种中和之美,展现了一副渔民晚归的画卷,再现了古典诗歌的意境,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与那些有严谨结构和情节的曲子相比,《渔舟唱晚》没有具体内容或者情节,它带有的是一种意境美。精妙的结构,节奏韵律跌宕起伏,不再是简单孤立的音乐现象,而是一种内心的感悟,注重用心灵体会,强调心的作用。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渔舟唱晚》的名字就是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它用《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

音乐就是作曲者通过音乐的形式向听众传达自己的精神境界,艺术情趣,思想价值。而《渔舟唱晚》也正是作者通过音乐向听众传递自己的思想价值,在收听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作曲者向我们描述的渔家生活是悠闲,祥和与愉悦的。优雅与恬淡是整首曲子的基调,我们还看到作曲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二、声乐审美

(一)声音节奏

从声乐节奏来看,曲子第一段是慢板,曲子开始以平和舒缓的节奏慢慢展开,力度比较小,速度比较慢,听完以后心情很平和。第二段节奏不断加强,音乐速度不断加快,与之前的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完后情绪也会跟着有了起伏,此时心情开始激动起来。在第三段,运用快板,节奏更是不断加强,此时曲子也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也是曲子中最激烈的部分。到了最后,曲子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缓缓流出,回到最初的平静,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又耐人寻味的感受。

整首曲子跌宕起伏,从上升到下降,节奏跌宕起伏,形成一个循环。曲子开始时,舒缓平和,慢慢展开来,让听众渐入佳境,正如傍晚平静的湖面,渔民归来,展现一幅万物共生的场景;接着,节奏感不断加强,音乐开始活泼,富有情趣,表现渔民归来的悠然自得与愉悦之情;之后节奏又开始减弱,曲子开始变得平和。这样循环反复,使得曲子更加有韵味,更加引人入胜。

(二)音色

从曲子的音色来看,整首曲子曲调优美,悠扬婉转,表现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令人陶醉与神往。曲子有古音曲特有的音色,在弹奏中有按弹音,在按弹时会增添滑动与震颤,使音色听上去更有力,音长增加,给人一种变化、丰富多彩之感,体现飘逸、灵动、悠长、缠绵之美,体现了古琴特有的悠扬与空灵。曲子动静结合,神韵兼备,节拍散中有序,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古琴音乐高低有致,体现了《渔舟唱晚》的独特美。

(三)意境

从曲子的意境来看,曲子仿佛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夕阳下渔家的生活,从傍晚到夜晚,从安静到短暂的喧嚣再到安静,表现了劳动人名朴实而又有乐趣的农家生活。曲子开始时,一幅湖光山色的画面打开来,日落西山,夕阳碧波万顷,交相辉映,波光粼粼,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感受到作曲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作曲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如同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清风拂过,一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同时还表现了人与自然共生,万物和谐相处,表现一种和谐,安详,恬淡,宁静的意境。随着曲子节奏的加快,渔民乘风破浪,船桨渔船拍打着水花,浪花四溅,此时的场景是热烈激昂的,仿佛看到渔民的喜悦之情。劳动人民从劳动中收获到了乐趣,并享受自然美景。画面典雅、如诗的意境与筝曲曲调相应和,充分表现了东方的古典神韵。而审美的核心思想就是和,天人合一,孔子说的大同社会就是一种美好的设想,不仅包含人与人的和,也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这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而这种美就贯穿于整首曲子中。

三、审美超越

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古琴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乐器,它还能拿来当作教化人的工具,平抚一个人的内心情绪,规范人的行为,最终达到教化的作用,遵循礼的规范,维系社会的稳定,还有礼乐教化功能。

《渔舟唱晚》以一种直观,非概念,非语言,简单的形式呈现在心灵面前,向听众传达作曲者的观念,情感,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跟随曲子的曲调,心灵也会跟着起伏波动,心灵得到净化,从深层次看,在美的熏陶下,人的心理生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即听众倾听《渔舟唱晚》后,心理和生理所产生的一切变化。

欣赏即是再创作,曲子给听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还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与价值观念。此时不仅仅是简单的聆听音乐,除了对音乐的欣赏外,还能开拓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个人的修养,规范个人的行为,起到教化人性的作用。

《渔舟唱晚》给听众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对听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此时,不仅仅有心理、生理上的变化、行为与价值观念,还有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对人生的思考,更是对生命之道的领悟与参透。

艺术是人们运用主观能动性,对客观现实的再创作。艺术的完成需要听众的参与,听众的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作。欣赏《渔舟唱晚》不仅能收获审美的愉悦,同时也获得审美上的超越。

猜你喜欢

教化古琴曲子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浅谈中国传统古琴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伦理教化思潮与历史悲剧的类型演进*——以南戏与明清传奇为例
有风吹过
吹曲子
寻访千年古琴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