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

2019-12-16王晓娟彭维松

黄河之声 2019年16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中国化民族音乐

王晓娟 彭维松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在中国实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科技水平尚未得到有效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有着独特封建历史文化,受各种保守思想的束缚等,这些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会影响到我国电子音乐的发展,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音乐起步较晚。随着人们研究学习的不断深入,电子信息计算精密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微量音乐的提出,由于他们的震动频率的相近,这给很多演奏者就带来了很大的演奏难度,很难掌握到其中的精妙之处,这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随着电子音乐的诞生,通过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对音乐大数据进行测算分析,使我们的音乐文化得到不断升华。

电子音乐的制作就是把音乐与计算机进行搭配完成创作,由电子计算机上的音乐制作软(sibeliosq、jpword、cubuse、kontat等)件把模拟的音乐信息转化为数据化的信息,完成歌曲的写作方法。电子音乐在我国一开始都是被忽视,人们认为它对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有所冲击,再加上我们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缓慢,这导致我们的电子音乐发展缓慢,但电子音乐的发展也为我们解决诸多问题,如;提高我国民族音乐的舞台艺术表演力和对观众的艺术吸引魅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表现力颇为丰富多彩,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我国的民族音乐需要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这必然也导致电子音乐在我国迅速的兴起已成必然趋势。

一、中国电子音乐的特点

与传统音乐相结合。我国民族众多,受地域环境影响、居住分散、自成体系,都各自拥有着独特的器乐如:古琴,古筝,马头琴,二胡,竹笛,琵琶,巴乌,葫芦丝等,这是我们国家的一种精神文明财富。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形成一种独具魅力的中国电子音乐文化,这是我们的一大亮点,也是应该让我们感到自豪。

与古典音乐相结合。中国风的音乐此起彼伏,律动感强,风云变化般的音乐节奏与音乐情感完美的契合,并不像国外的大部分音乐一样,一个节奏走完全曲。通过音乐的律动将听众带入意境去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观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歌散文极为丰富,可以将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配上曲,使我们的古今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

二、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必然性

电子音乐可以完美的做到与时俱进。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只有不断的去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人们的生活习性和精神需求,才能更好的创作电子音乐作品。如现在很多不同主题的活动需要的音乐都存在者差异,需要用音乐来烘托现场的氛围,而电子音乐具有强大的兼容性,能融合的器乐种类颇多,正好与之相契合。如正式的场合我们需要严肃的音乐,烘托出现场隆重的氛围,娱乐场所需要比较随意的音乐风格,使人放松而不在拘束。

电子音乐的创作条件。电子音乐的发展不同于传统音乐,它依赖强大的电子技术作为支撑,如果我们想让把电子音乐中国化,信息技术一定要跟上时代的需求,一旦电子音乐脱离了信息技术那将是一纸空谈。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人才操作能力也要得到相应的提升,我国在这方面开始重视培养人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一些大学开始开设这些相关的专业。一开始并没有专业的导师,只能跟着正常的大课程去学一些简单的操作技术,至今才得到完善,电子音乐得到相应的普及。

三、我国电子音乐的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中国化电子音乐。在科学技术加快创新的步伐下,电子音乐的创造者必须正确的认识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之处,在创新过程中大量的融入精髓元素,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中国化的电子音乐。在西方先进的电子音乐文化背景下,我们可以借鉴,但不是去抄袭,我们要从自己本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去研究和发现新的创作素材,弘扬我国的精神文化,顺应时代的潮流,增强我国电子音乐在国际上的地位。

不断兼容多门学科知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音乐艺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艺术,应该融入更多的学科知识,如:心理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等,从多方面考虑,让作品更加有新颖点,演出效果更佳,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在创作电子音乐的时必须对电子音乐有个正确的认识,电子音乐的发展对我国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性的作用,但我们在发展和继承中应该考虑如何将信息技术、音乐艺术、文化兼容性三者之间形成有机统一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将电子音乐中国化的音色,创作手法,音色等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充分发挥电子音乐的个性化创作手法和特殊的音色,与中国民族音乐完美融合,使我国的民族特色音乐的可听性,艺术性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中国化民族音乐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现场电子音乐与单件乐器结合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如何提高电子音乐的艺术鉴赏价值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