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死回生:董必武夫妇救活房东的孩子

2019-12-15

文史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董老董必武西柏坡

2002年,笔者在西柏坡采访时,很希望能找到一些老人了解当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西柏坡的生活情况。很幸运,在岗南水库岸边找到了当年董必武房东家的儿子阎青海。这是一位又瘦又小的老人,说起董老夫妇在他们家住的情况,他第一句话便是:“俺这条小命就是董老、董妈妈救的。”究竟是怎么救的?他补充说:“我那时小,刚一岁多,他们怎么救的我,我一点印象都没有,都是俺爹俺娘后来对俺说的。”

听他讲了一个上午,使我对董必武夫妇产生了从来没有的认识。

早在中共中央迁至西柏坡的前一年,董必武就同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先期来到了西柏坡。董必武住在阎志林家,房子不怎么好,但环境不错。院门朝南,门前有棵两抱粗的柿子树,茂密的树叶底下就是这普通的农家小院。院里四间房,西边的两间是房东阎志林住,他有四个孩子,最小的才一岁多,名叫青海。东边两间董必武一家子住,他和夫人何连芝有三个孩子。两家人住一个院,像是一家人。董必武家人都在机关食堂吃饭,并不开火做饭,但种着一块菜地。董老夫妇还延续着延安时期的老规矩,每月要上交价值45斤小米的生产任务,所以,他们除了工作以外,业余时间就到菜园里劳动。

一天傍晚,董老和夫人何连芝干完活回来,路过院门口的石碾时,发现碾盘上放着一个破席卷,里面包着个孩子,一动不动。这显然是准备扔掉的。是谁家的孩子呢?为什么放在这碾盘上?

何连芝走上前去弯下腰把孩子脸正过来仔细一看,“啊呀!这是房东家的小青海!”

这孩子前几天还好好的,就是昨天拉肚子,这在农村是常有的事,怎么说死就死了呢?何连芝伸手放在孩子鼻孔那停了一会儿,好像还有一点气儿。她又赶紧把耳朵贴在孩子心窝听听:“心还在跳,心还在跳!”

“快!快送医院!”董老几乎是命令道。这时警卫员报告说朱老总有事请董老去一趟。

“孩子的事就交给我吧。”何连芝抱起孩子就走,直奔中央医院东柏坡医务所。

中央医院在距离西柏坡8里以外的朱豪村,中间又隔着滹沱河,驻扎在西柏坡中直机关的人去中央医院来去很不方便。因此中央从医院抽调部分人在东柏坡成立了一个医务所,以方便中直机关的人看病。何连芝抱着孩子从西柏坡往东柏坡走,路的外侧是两丈多深的断崖,崖下是一大片苇塘。多少年来,当地的孩子死了之后一般都被扔进这个苇塘。

何连芝到了东柏坡医务所后,径直走进了急诊室对医生说:“这是西柏坡我房东家的孩子,快想法救救吧!”医生问房东怎么没来?你从哪抱来的?孩子吃过什么东西、服过什么药?何连芝只知道孩子闹肚子,其他情况一概不知。

医生初步诊断是食物中毒,病情危重,必须住院救治,孩子太小,最好让他妈妈来陪住。可是,小青海的妈妈去哪了呢?

原来,青海娘在发现青海闹肚子之后,也给孩子吃了几片治闹肚子的药,以前一吃就治好了,哪料这次不管用,病情急剧恶化,没多久孩子就奄奄一息了。她以为孩子活不成了,于是边哭边找出衣服给小青海穿上,然后找一块苇席片裹起来。但她实在不忍心把孩子亲手扔进苇塘,就抱出大门放在石碾的碾盘上,心想等孩子他爹回来,要埋、要扔,让孩子他爹去处理。之后她回到屋里,可心里实在难受,啥也干不了,便又折回来,想再在小青海身边守一会儿。哪知出来一看,碾盘上的孩子已经不见了。她想准是被别人扔进苇塘了,便大哭了起来。邻居闻声走过来劝她,孩子反正是不行了,别人替你扔了,总比你自己去扔强,你能下得去手?青海娘害怕住在没有小青海的房子里想儿子,于是领着其他三个孩子去了娘家。

何连芝对医护人员说:“孩子娘怕是来不了,她还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救人要紧,就让我来陪住吧。”医生觉得让董老夫人来给老乡陪床不合适,就说不用陪床了,这孩子由医院的护士负责护理。何连芝却说这孩子就像她自己的孩子一样,坚持要陪床,并说家里有警卫员照顾,没问题。

过了些日子,青海娘领着孩子回自己家,一路上想着不知怎样面对那个没了小青海的家。哪想到一迈进院门,却看见她的小青海穿着干净的衣裳和董家的孩子正玩呢。她一下子惊呆了,这是真的吗?她忍不住大喊:“青海!青海……”

闻声走出来的何连芝快人快语,指着青海娘说:“你这个狠心的娘,孩子还有气儿呢,你就不要了?”青海娘迫不及待地问:“何大姐,快告诉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何连芝把经过给她讲了一遍,说:“我当时也不知咋好,是我家老董让我赶快送医院。医生说再晚去一会儿孩子就没救了。”青海娘搂着失而复得的儿子流着泪说:“董老和你又给了我儿子一条命,这救命之恩俺们一辈子都还不了啊!”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西柏坡的男女老少都出来送别。青海娘领着孩子眼含热泪对何连芝说:“大姐呀,你们可想着回来看看呀,这还有你们救活的青海哩!”何连芝抱起小青海说:“我一定来,这是我的又一个家。”

半个多世纪过去,董老夫妇和青海的父母都不在了,但青海在。

我问:“后来,董妈妈回来过吗?”

阎青海说:“俺记着呢,1969年6月董妈妈回来过一次,是上级领导陪着来的。一见着俺娘,两人就抱在一块了,那个亲啊!董妈妈说你这个老婆子也不去北京看看我。俺娘说你个老婆子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啊!接着董妈妈就问青海呢?娘指着俺说,看都长成大人了,现在还是村里的支部委员。董妈妈从头到脚地看俺,别提多欢喜了,她算了算说,今年该22岁了吧?俺‘嗯’了一声,就知道站着傻笑。董妈妈又问,这西柏坡我咋不认识了呢?院门口的大柿子树,石碾子都没有了。”

阎青海解释说,原来的西柏坡和中央大院在山脚下,都淹在岗南水库水底下了,现在的西柏坡村在山顶上,是乡亲们几十年来重建的。人们现在参观的中央大院是复制的。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根治海河,所以要修建岗南水库,这是俺西柏坡为新中国做出的又一次大奉献呢。

我问:“你们就没去过北京吗?”

“1979年秋后,我带了一篓子柿子、核桃,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脆生生的红枣,去北京看望董妈妈。唉!只可惜董老已经去世了,没见着。”阎青海叹了口气,接着说,“董妈妈也老了,她亲自迎出大门,一把拉住我说,我的孩子,你不知道我多想你,你娘呢?她没来,这老婆子!”

阎青海讲起董老的家,他原以为国家副主席的家肯定在中南海里,想不到是在一条胡同里的独门小院。院子不大,却种着许多花木,还有一架葡萄。屋子里陈设很简单,大木板床,两个书架上摆满了书,一张写字台上放着毛笔筒、砚台。在他看来没有啥值钱的物件,可不像是国家领导人的家。

转年夏天,我受《文艺报》所邀去平山县采访老作家杨润身,顺便又去西柏坡看望阎青海。这一次登上了他自己的环保船,他每天就是开着这条船,在岗南水库为游客服务,讲述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故事。他说:“这条环保船还是在天津杨柳青订做的,一年可以收入四五万元呢。”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西柏坡,每次都要看看阎青海,因为看见他就能想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民之心和他们与老百姓平等相处亲如家人的作风。

猜你喜欢

董老董必武西柏坡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董必武清廉为政
董必武家训:跑龙套的人生也很精彩
风雨西柏坡行
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执政“赶考”的永恒法宝——西柏坡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当下启示
垂垂老矣 念念联之
董必武的几个廉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