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保障警察执法权益举措的思考

2019-12-14王朋涛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安机关舆情权益

王朋涛

(210031 江苏警官学院 江苏 南京)

一方面,为防止警察滥用职权,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管;而另一方面,对警察合法履职的权益却没有统一的、有效的法规保障。此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侵害警察合法履职权益行为的发生。因此,建立健全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措施显得非常必要。

一、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意义

警察履行职责、使用武力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环节在于对其执法权益及权威性的保障。警察的执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会使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顾虑重重,精力分散,必将导致严重后果发生。这是因为一方面警察到达现场企图控制局面、平息事态,另一方面在需要借助武力时又顾忌事后不确定的法律责任追究。“作为不行,不作为也不行”,进退两难。如果连警察的执法权益都无法保障,警察无法专心于工作,公民的合法权益将更加无从谈起,社会治安的稳定也成立一片海市蜃楼。

二、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举措

(一)完善立法,严格区分职务行为

虽然《刑法修正案(九)》中对袭警行为的处罚较以前有了更为有力的力度,但是未能达到明确的、有效的威慑程度,应当为此单独设立袭警罪。袭警罪应当明确划分不同层次的袭警行为以及袭警罪的构成要件,从最低层次的辱骂、诬陷,到徒手伤害、网络散布不当言论,到最高层次的暴力袭警,致警察死亡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加强袭警罪的可操作性,从立法的角度对警察执法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

在法律的层面上给予警察针对犯罪嫌疑人暴力侵害的武力使用权。在此需要严重关注和区分的是警察的这些行为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这些情形的出现绝不可以与日常的市井之流打架斗殴、致人死伤混为一谈,所以在多起对警察武力使用需担负一定法律责任时,直接判定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实在是无稽之谈。即使以“正当防卫”来界定警察的这种职务行为也是不够全面准确的。

(二)加强宣传,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政府相关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法制宣传,增加宣传渠道,拓宽宣传广度,加大宣传力度,多种方式对有关民众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正确做法和警察执法活动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广而告之,转变民众的思想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公安机关应当鼓励警察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设立警营参观日,邀请民众参与警察一定范围的执法活动,使警察执法活动透明化、公开化,营造有利于警察执法的舆论氛围,拉近警察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公安机关应当积极接受社会监督,畅通民众的维权渠道。部分民众对警察的误解往往建立在认为警察不公正办案,却申诉无门的基础上。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公众的投诉要求,公开调查,及时反馈相关情况。一方面维护好公众维权通道,使警察充分认识到执法的不足之后,有利于警察执法的改善,另一方面使民众认识到其要求的无理或是不合法之处,提高民众的法律素养,有利于警察与民众的相互了解与支持。

(三)完善监督,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面对涉警舆情,要坚持“预防为先,把握时间,坚决打击”的思想。涉警舆情的传播时效性强、范围广、影响大,然而,受调查时间、方式的限制,警方的通告往往在舆论造成一定的影响之后才会跟进,此时已经难以挽回公众舆论对警察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公安机关网络监管部门一旦发现涉警舆情,及时与当事人联系,获取有效证据,第一时间公布,及时辟谣,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引导舆论朝向正确的方向。

涉警舆情的传播与不法分子的别有用心密切相关,加大对恶意言论传播者的惩罚力度,追究其相关责任,坚决打击不良风气。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官方媒体大力宣传,使造谣者充分认识到其行为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在意识源头上控制涉警舆情的传播。

(四)强化培训,提高执法实战能力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执法培训机制,使民警的警务实战训练常态化。应当引入案例教学,组织警察认真学习案例,总结出合理的处置策略,规范不同情况下的处置方法与用语,有针对性的提高警察的现场处置能力。

警察应当加强警务技能培训,强化执法过程中的证据保全意识,认真学习执法规范,提高法律素养与执法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执法装备的佩戴,强化正当防卫的权利意识。重视执法活动程序的合法性,改善警察形象,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做到尊重执法对象,理性沟通,文明办案,减少警察与民众矛盾纠纷的发生。

警察职业较之于普通公务员,其工作强度更大、危险性更高,仅靠公务员法中的相关规定无法对警察职业进行有效保障。公安机关应当设立专门的警察维权机构来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监督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

公安机关相关督察部门对于发生的警察权益被侵害情况,应当及时调查,了解真相。将投诉内容、审查流程、处理方式等应当公开透明,建议设立网上查询系统,便于当事人了解详细经过。一方面要对恶意侵害警察合法执法权益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以儆效尤,同时,也要对被侵害的警察做好安抚工作,澄清事实,公布于众,为警察恢复名誉,该表彰的要予以表彰。另一方面,如果确有警察违法违规,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民众的诉求及时给与回应,及时告知调查进程,不偏袒,不徇私。

三、结语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引导社会舆论、提高警察能力、和谐警民关系等措施保障警察的合法权益,不仅能够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为警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对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公安机关舆情权益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漫话权益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对群众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是怎么收费的?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