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销售方未将PDI检测内容告知购买方的行为不构成欺诈

2019-12-14刘利娟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购买方欺诈专业知识

刘利娟

(610207 四川大学 法学院 四川 成都)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一方面,法律赋予经营者在交付商品前保证商品质量、性能、用途等合格的义务,另一方面,对于大宗耐用的商品或者装饰装修服务,法律规定了经营者对消费者在接受商品或者服务后六个月内出现的质量瑕疵承担举证责任。这种双重压力迫使经营者在交付商品前,要尽到较高注意义务。汽车属于较复杂的商品,涉及大量专业知识,消费者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知悉有限,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判断需主动告知消费者知情内容范围时,一方面,应基于消费者在交易信息不对称中的弱势地位,给予特别保护。另一方面,并非所有信息均应告知消费者,对于那些涉及大量专业知识的领域,考虑到消费者知识面的局限性,可以不事无巨细地告知消费者所有信息,但应该保证交付的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或约定标准。

一、什么是PDI检测

PDI检测,即售前质量检测,是汽车行业特殊做法,目的是确保交付车辆符合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是经营者应承担的一种义务和责任。PDI涉及到的相关领域知识非常专业,一般消费者对PDI并不了解,汽车销售行业的惯例是,通常情况下不会主动告知PDI检测内容,只需保证交付车辆达到规定的质量、安全标准。客观上,新车出厂到达4S店的运输途中和销售环节可能会因为刮擦、碰撞等各种原因产生瑕疵。汽车作为涉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安全的特殊商品,在交付消费者前理应进行必要的售前质量检测。因此销售方按照行业惯例和汽车生产厂家的要求,对交付前的车辆进行检测,发现其存在的故障和缺陷并进行修复、更换原厂配件,是合理且必要的。

二、PDI检测是否属于消费者知情权的范围

PDI检测维修内容是否属于消费者知情权的范围,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明确,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尚存争议。2018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审结的“杨某诉贵州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对于汽车销售方未将PDI检测内容告知购买方不构成“欺诈”作出了明确指导,对于消费者过度维权的行为也进行了约束。2017年3月1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乘用车新车售前检查服务指引》,旨在规范各种品牌乘用车新车PDI工作,推动汽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该指引8.2.2规定了乘用车新车交付消费者时,经销商应当主动告知的11种情形,包括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的主要零件等等。对于未列举的,可以推定这些内容对消费者来说不是影响重大的,且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主动告知消费者。

三、销售者欺诈的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明确了欺诈的含义:“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欺诈应当具备以下四个要件:①销售者具有欺诈的主观可归责性;②销售者实施了欺诈行为;③消费者因欺诈行为而陷入错误认识;④消费者因错误认识而作出意思表示,即欺诈行为和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汽车销售方进行PDI检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隐藏质量瑕疵。相反,经过PDI检测维修后,销售方交付的车辆更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综上,汽车销售方未将PDI检测维修内容告知购买方的行为并不构成欺诈。

四、结语

PDI检测维修是汽车销售领域的行业惯例,目的是确保交付车辆符合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是经营者应承担的一种义务和责任。由于汽车的内部构造非常复杂,并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考虑到消费者知识水平的局限性,销售方未将PDI检测维修内容告知购买方的行为不构成欺诈,但销售方应该保证经过PDI检测维修后的车辆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

猜你喜欢

购买方欺诈专业知识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新车售前维修未告知消费者是否构成欺诈
独立保函欺诈举证问题探讨
售后回购业务会计处理的完善分析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及相关会计处理探讨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问题探讨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