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金融机构目标偏移研究综述

2019-12-13许振国杨中环

时代金融 2019年30期

许振国 杨中环

摘要:随着微型金融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微型金融机构(MFIs)有从注重社会目标向财务目标偏移的趋势。本文对相关目标偏移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发现:部分认为双重目标存在偏移现象,另外一部分认为二者是协调一致的,并没有形成一致结论。国内相关文献在双重目标关系方面还缺乏规范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微型金融  社会目标  财务目标  偏移

一、引言

自尤努斯开展小额信贷实验而创立乡村银行以来,以小额信贷为基础的微型金融作为传统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微型金融机构(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MFIs)力图把金融服务推进到那些因不能提供抵押品而被正规金融体系服务排除在外的贫困家庭和微型企业等弱势群体,提供包括小额贷款、小额储蓄、保险等金融服务。鉴于微型金融在扶贫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联合国把2005年定为国际小额信贷年,被国际社会誉为微型金融革命 (Aghion & Morduch,2005)。

与正规金融机构不同,早期MFIs资金主要来自源于政府的补贴和捐赠者的捐助。由于主要目的是减贫,MFIs重点考虑的是如何过向更多的穷人提供服务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经营过程中它们大多无需考虑抵补成本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但由于MFIs向穷人提供的是无担保、无抵押的金融服务,面临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了在筛选、监督和管理客户的交易成本。并且,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加快,来自于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迫使MFIs改变商业运作模式,注重对机构本身经营效率的考虑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Cull et al,2009)。部分学者研究认为MFIs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大平均贷款规模,“向上”对非贫困人口开展业务,同时对穷人施以严格的贷款审查程序,偏离了减贫目标,出现使命偏移现象(Hermes et al,2011)。因而,引发了微型金融社会目标与财务目标之间关系的争论。

二、目标偏移文献回顾

(一)微型金融目标分析

微型金融具有双重目标:一是社会目标,注重社会绩效,向更多的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消减贫困、增加家庭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提高子女受教  育程度;改善健康医疗条件和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等社会效应。二是可持续发展目标,注重财务绩效。主要指MFIsI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其经营收入覆盖成本,实现自身盈利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针对微型金融是注重社会绩效还是财务绩效,观点主要分为两派:

福利主义学派强调微观金融减贫、增加收入等社会绩效。认为,由于穷人无法支付高利息,MFIs要利用补贴向穷人尽可能提供低息贷款,从而MFIs的财务目标与社会目标是矛盾的,即二者之间存在权衡问题;

制度主义学派强调财务绩效,在经营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营业成本,认为盈利性是MFIs为穷人提供持续服务的前提,只有MFIs获得可持续发展,微型金融服务才能够延伸到更多更贫穷的人群。财务目标与社会目标并无冲突,甚至是协调一致的。

(二)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测度

在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中,无论是社会绩效还是财务绩效,至今为止都还不存在一致公认的衡量指标。社会绩效一般通过覆盖面来测量,覆盖面又可分成覆盖宽度和覆盖深度,通常用未偿贷款的客户数量或未偿贷款总额作为衡量宽度指标;用人均贷款额、人均贷款额/人均GNP、女性客户比、女性客户贷款份额、贷款客户为农户等都作为覆盖深度的指标。财务绩效指标主要衡量MFIs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常是利用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操作的自我充足率及财务自我充足率来衡量。除此之外,实践中还用资产质量、效率和生产率、财务管理、盈利性等相关指标供评估者使用(Dowla & Barua,2006;United Nations,2006)。

(三)相关文献结论

对于MFIs的目标偏移现象,很多文献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Makame & Murinde (2006)利用东非33个MFIs的面板数据运用贷款额贷款人数在分析覆盖面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时,发现了二者权衡的强有力证据。Cull et al.(2007)利用124个MFIs的大样本数据系统检验结论显示贷款额越高,平均贷款成本越低;和小组贷款相比,个人贷款获得的利润要高,但在所有贷款人中穷人和妇女所占比例要低,同时还发现个人贷款面向的主要是较为富裕的对象,证实了可持续发展与覆盖面之间存在权衡问题。Hermes et al.(2011)利用1997–2007年度的435個MFIs的面板数据讨论了MFIs成本效率指标与覆盖面深度指标平均贷款额和贷款人女性客户比之间的关系,发现两种变量间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平均贷款额度越低、女性客户比例越高,成本效率越低,同样提供了双重目标间权衡的证据。

然而,也有文献得出上述结论正好相反的结果。Gutie'rrez-Nieto et al.(2009)研究发现覆盖面表现好而财务绩效同样不错。Mersland & Strom(2010)得出结论发现贷款额度越小,成本效率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发现目标偏移的证据。Quayes (2012)发现覆盖面深度与财务可持续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在国内相关研究中,由于我国引入微型金融时间较短、数据缺乏等原因,微型金融双重目标权衡和目标偏移缺乏规范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西川等( 2007)发现我国采用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项目其实际瞄准目标已经上移到中等收入户甚至高收入户。程恩江和Ahmed(2008)发现,尽管我国小额信贷项目实际瞄准的是中国贫困地区中等收入和中等收入以上农户,但它们仍然对中国的扶贫做出了积极贡献。张世春(2010)基于广东、江西两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明显偏向了农村中的中、高收入阶层。冯庆水和孙丽娟( 2010)以安徽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双重目标在实践中可以兼顾。何剑伟 (2012)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并利用西部小额贷款公司调研数据,验证了小额信贷商业化中的目标偏移问题。

三、总结

综上,随着微型金融商业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加强,MFIs有从注重社会目标向财务目标偏移的趋势。国外学者利用MFIs数据对微型金融机构的双重目标关系进行大量研究,但没有形成一致结论。部分认为具有目标偏移的趋势,社会目标与财务目标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权衡,另外一部分认为两者是协调一致的。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小额信贷以来,微型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还远未成熟和完善,由于相关数据的缺乏,导致国内在微型金融机构双重目标权衡与偏移方面缺乏规范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Aghion,B.,& Morduch,J.(2005).The economics of microfinance.The MITPress,Cambridge.

[2]Makame,A.H.,& Murinde,V.(2006).Empirical findings on cognitive dissonance around microfinance outreach and sustainability.Unpublished paper.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3]Gutie'rrez-Nieto,B.n.,Serrano-Cinca,C.,& Mar Molinero,C.(2009).Social efficiency in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60,104–119.

[4]Mersland,R.,& Strom,R y.(2010).Microfinance mission drift?.World Development,38,28–36

[5]Quayes,S.(2012).Depth of outreach and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Applied Economics,44,3421–3433

[6]Dowla,A.,& Barua,D.(2006).The poor always pay back.The Grameen II story.Bloomfield,USA:Kumarian Press,Inc.

[7]United Nations (2006).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 for development.Washington:United Nations.

[8]劉西川,黄祖辉,程恩江.小额信贷的目标上移:现象描述与理论解释—基于三省(区)小额信贷项目区的农户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7,8.

[9]程恩江,Ahmed.信贷需求:小额信贷覆盖率的决定因素之—来自中国北方四县调查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08,4.

[10]张世春.小额信贷目标偏离解构:粤赣两省证据[J].改革,2010,9.

[11]冯庆水,孙丽娟.农村信用社双重改革目标冲突性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0,3.

[12]何剑伟.小额信贷商业化中的目标偏移—个理论模型及西部小额贷款公司的经验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2,4.

(许振国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杨中环单位:广东金融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