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的路径寻绎

2019-12-13倪文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项目化学习

摘要:小学整本书阅读存在着机械阅读、虚假阅读、浅表阅读等问题。而项目化学习能够与整本书阅读兼容,改变现状,从而转向动力阅读、真实阅读、深度阅读。两者之间的融合策略包括:一是项目选择在导读课中生成,二是项目任务在指导课中生长,三是项目成果在汇报课中生花。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B-0027-0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整本书阅读纳入了课程内容,作为第一个学习任务群,还明确提出了学习目标与内容。那么,作为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又该如何衔接融通,体现起步、奠基、梯度的作用呢?2019年4月,学校开展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讨活动。六节阅读课涉及绘本、小说、散文等文体,呈现出四种课型:阅前导读课、阅中指导课、提升课、交流课。笔者也从六堂风格迥异的阅读课中,审视了当前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在剖析问题中试图寻找整本书阅读的路径,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发展阅读、思考、表达的关键能力,培养浓厚持久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一、直击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场

1.观察一:机械阅读

笔者想用隐喻的方式来描述观察到的一种教学现象。在阅读课中,学生似乎成了车间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先怎样,再怎样,然后怎样,都是由老师提前设定好程序,这样的阅读称之为“机械阅读”。学生虽然读了这本书,但是很快就忘了;虽然读了几遍,但只关注书中需要考试的知识点,很少因为喜欢而一读再读;更谈不上进行策略性的、元认知式的阅读,导致所学难以迁移。这种现状,并不局限于整本书阅读中,日常的单篇阅读教学中因动力不足而“机械阅读”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2.观察二:虚假阅读

笔者还观察到阅读提升课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头至尾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后采访得知他们没有读过书。这样的阅读称之为“虚假阅读”。他们坐在那里,看上去像是在倾听,似乎听懂了同伴的读书交流,听懂了老师就某个书中内容的解读与指导。但他们没有自己读书的热情,没有自己读书的见解,也没有自己读书的疑惑。这样的整本书阅读只会陷入部分学生参与的游戏,因此,整本书阅读如果不能做成单元课程,那么“虚假阅读”的现象还会存在。

3.观察三:浅表阅读

笔者发现学生的阅读多是浅层次的阅读,这样的阅读称之为“浅表阅读”。它具体表现在“谁干什么”的问答式学习,像“书中写了哪些人物”“每个人物有哪些情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等等问题,出镜频率相当高。如果整本书阅读只是回答上述问题,那么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如何持久?能力如何提高?方法如何迁移?只有使阅读走向深入,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获得阅读素养、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提升,体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二、剖析项目化学习与整本书阅读的兼容性

针对上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笔者想到了时下新兴的“项目化学习”。那么这种学习方式能否成为整本书阅读的路径,或是载体,从而实现从机械阅读转向动力阅读,从虚假阅读转向真实阅读,从浅表阅读转向深度阅读?笔者将从项目化学习的三大特征入手,剖析它与整本书阅读的兼容性。

1.从机械阅读转向动力阅读

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之一是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所谓驱动性问题,是指将比较抽象的、深奥的本质问题,转化为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嵌入学生更感兴趣的情境[1]。如果整本书阅读能够设计这样的驱动性问题,就能激发学生主动投入,那么学生的阅读就不再是机械阅读,而是自发地、主动地去阅读、思索、感悟。这样就能解决整本书阅读的动力问题。

以《夏洛的网》指导课为例。课始,教师抛出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的问题,学生的反馈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讲得太多太杂,一种是讲得太少。这时,教师卖关子似的向学生推荐阅读方法,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向别人介绍清楚书中内容。那就是先要确定核心人物,以威尔伯为例,再找找印象深刻的事件,然后交流相关事件中对应的威尔伯形象。接下来,让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中心事件与对应形象排排队,形成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讲这本书的内容。此时学生就能流畅、清楚、简明地讲述故事。

这堂阅中指导课,从问题出发,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习阅读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复述的能力得以生长。其实,这样的阅读已经改变了传统问答式的机械阅读,但是如果要让阅读变得更有动力,教师一开始的问题设计,还要适当进行“升级”,转化成一个真正的驱动性问题。(如图1)

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能够给阅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多维度的阅读空间。它既能激发阅读者的内在动力,又符合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因此,项目化学习能够为整本书阅读安装上“太阳能”,实现从机械阅读转向动力阅读的效果。

2.从虚假阅读转向真实阅读

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之二是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它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活动做出成果,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2]。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要让阅读真正发生,就是要把阅读的过程转化为实践的过程,通过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和审美性实践,让儿童持续不断地阅读。

如《小学生丰子恺读本》,如果做成项目化学习,可以设计以下学习实践活动。①聚焦生物乐园,导画植物“游学图”。②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动物“游学图”。③从其他四个乐园中任选一个,独立完成“游学图”。④给最有意思的一篇文章画漫画,图文对照,赏析漫画式的语言。⑤从五大乐园中选一个你喜欢的乐园,用漫画式语言写一篇随笔,配一幅漫画,出一本“班书”《乐游集》。

以上五个活动,前三个活动与第五个活动属于社会性实践,因为学习实践样态中的社会性实践的倾听、合作、交流部分与阅读本身的听、说、读、写有很强的一致性。而第四个活动与项目化学习中的审美性实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整本书阅读可以做一个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的综合性、延伸类的单元课程,它能够包容多样的学与教的具体行为和策略,在推进过程中,阅读与活动挂钩,改变单一的学习实践样态,而转化成一个又一个有意思的活动或者任务,那样真实阅读就如呼吸一般自然而然发生了。

总之,整本书阅读以项目化学习为路径是可行的,能够实现课内外的融通、学科间的联结,能够有效解决学生阅读的活力、动力、能力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整本书阅读的乐趣与意义,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2][3][4]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56,87,63,154.

Project-Based Learning: Approaches to the Whole Book Reading

NI Wenjuan

(Jiangyin Xu Xiake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Jiangyin 214406, China)

Abstrac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with the whole book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 such as mechanical reading, fake reading and surface reading. Yet, project-based reading can integrate with the whole book reading and change the status quo into dynamic, authentic and deep reading.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the two kinds of learning include generating project selection in lead-in class, project tasks growing in guiding class, and project achievements blooming in reporting class.

Key words:  project-based learning; the whole book reading; integrating path

責任编辑:丁伟红

收稿日期:2019-04-24

作者简介:倪文娟,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江苏江阴,214406)教导主任。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项目化学习
STEM教育视野下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设计与思考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破局与建构中迎接融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