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河岸边影戏声

2019-12-13一默

当代工人 2019年20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后台

一默

王喜来和他的“喜来皮影艺术团”就像辽西乡间路边的车轱辘菜,不怕车碾人踩,风吹不坏,雨淋不败,散发着质朴的清香……

今年的最后一场

今年喜来的演出已经持续20天了。20天就是20场。

喜来跟我说,他们的演出阵容挺强,雇佣的5个演职人员,都是皮影戏的行家里手。三个河北青龙的,一个喀左的,琴师是河北唐山的。演出效果不错。

喜来说,马上就到端午节了,辽西的老百姓很重视,今天晚上是最后一场演出,然后皮影剧团就得解散,回家过节。

我跟喜来说过,最后一场演出,我一定要去看看。喜来不会发位置共享,在我的提示下,他很快发来一个演出地址:朝阳县朝大线木头城子派出所东350米。

我们一家四口,决定下午出发。儿子开了一个多小时,却怎么也导航不到喜来指引的地方。

可能是皮影戏演出的地方太偏僻。到了附近,我下去打听老乡,结果竟没有人知道有皮影戏的演出。费了很大周折,终于有一个老大爷带着我们去找,他其实也不知道皮影戏演出的事情,但是他说有户人家应该知道这事。我们就跟着老大爷下了河套,好不容易到了那家门口,却发现门落了锁。

还没等车启动,我的手机响了,喜来来电话说看到我们车了,直接往沟里走,就对了。

演出要开始了

喜来他们本来是自己做饭的,听说我们来,就跟当地的亲戚说,于是亲戚给准备了农家的饭菜:高粱米水饭,煎饼卷菜,炖豆腐,凉拌焖子。

喜来坚持给我倒酒。院子里有个老太太,喜来叫她老姨。老姨有80岁。

皮影戏演出,收钱是关键。只有收上钱来,喜来的皮影戏才能开锣演唱。大家都尊重老姨,老姨的倡导大家都听。喜来皮影戏20年来的演出,老姨每年都在支持。

吃完饭我们开车前往皮影戏演出地点——龙云寺。

演出前要准备,皮影戏台一直在庙前搭着。打开后台的门,发现戏台里铺着简单的被褥。他们怕我看见,抓紧时间收拾,我拍了几张照片,心里有一股难言的酸楚慢慢泛上来。

喜来告诉我们,这4天他们没有别的地方住,庙上是没有房间供休息睡觉的。演出完毕,这戏台就是4个女人的住处,那辆小货车,住3个男人。

我暗暗想,这个季节外面冷,晚上,他们是怎么过的啊。

因为演出费不多,喜来的皮影剧团随遇而安,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平时自己做饭,走到哪里,都带着大米和电饭锅。焖了米饭,炖一锅菜,就是一顿伙食。住的地方,也要根据演出地实际情况,好一点儿,会住在农家,像这种庙上演出的时候,就住在戏台上、车里。

演职人员在后台整理影人,在做演出前的准备。喜来检查字幕箱,发现不出字了。他说昨天电子显示屏掉下来时候,还摔了一下,应该哪儿的线路断了,或者是接触虚吧。

喜来的媳妇,我叫她小萍嫂子,以前总是上上下下忙忙活活的,自从去年病了,身体就大不如前了。说话还不怎么利索,只是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操作电脑、打字幕。 干了没一会儿,就没劲儿了,躺在小货车上休息。舟车劳顿,不利于她养病,可是她还是执意跟来:“我跟着,喜来的心里就有底。唉,身体不行了,要知道原来皮影团都是我张罗。我得病以后,就都是喜来的事情了。”

嫂子比喜来大5岁,因为皮影联姻,两个人幸福美满。

喜来很快找到了显示屏的毛病,是线路接触虚了,收拾好,准备演出。

观众在哪里

今年天旱,本来就举步维艰的皮影戏演出更加不景气。演完今天晚上的这场,下面的演出还没有邀请和计划,就是说今天是最后一场演出,然后告一段落。

剧团没有谁客套,也没有谁为最后一场演出庆祝,他们都在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工作。生活,就是这样简单而平常。

现在皮影戏演出的价格上不去,每场才800元。喜来雇佣了5个演职人员,人工费压缩到最低,每个人110元,每天,喜来剩下250元的费用,这里还有三顿饭和车油费用、耗材等。

日子不好过,算是勉强维持生计。

皮影戏师傅邵义民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演出,结束,都是生活的一种常态。邵师傅不简单,以前在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见龙卸甲》里设计过皮影,在成龙的电影里,皮影戏也是邵师傅唱的和操纵的。他说,不管过去有多么的辉煌,不管这些执着的皮影戏艺人多么的不甘和不舍,皮影戏的演出市场的确是越来越难做了。

夜幕降临,我们的心情越发沉重起来。偌大的场地上,只有我们一家四口在静静等待演出。有什么办法呢?现在的媒介发达,年轻人都在看手机、电脑、电视,很少有人关注一场皮影戏的演出了,何况这里距离村庄很远。

不管有没有人看皮影戏,喜来他们的演出都是敬业的。喜来说,如果自己再不认真,这老祖宗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恐怕就真的彻底沦落下去了。可是,面对着下面没有观众的演出场地,每个人的内心,又都是惶恐的。他们内心的焦躁和干涸,就像此刻辽西大地上那些旱死的秧苗,或者是那些来不及发芽的种子。

皮影团的灯光

夜幕降临,我们一家四口坐在台下,看着演出前的大幕,想象那大幕后面几个民间艺人此刻的落寞。他们风尘仆仆,可光又在哪里!

这时候儿子兴奋地说,来人了!果然,小路上开来一辆小农用车,一共5个人,是来看皮影戏的。喜来热情地打着招呼,他们都是附近农庄打工的农民。他们就住在那里,没有娱乐文化活动,特意来看皮影戏。

今天晚上的皮影戏一共有12个观众:5个不能回家打工在山里的农民大哥、我们一家四口,还有老姨和另外两个住在庙里的老太太。

儿子和女儿特别兴奋,这是他们第一次看皮影戏的演出,惹得我和妻子一直在抓拍他们看皮影戏的惊喜眼神。

皮影戏远离了现代观众,跟传播的闭塞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现在的孩子很难看到皮影戏,有的也就是皮影戏进校园活动,可那不过是蜻蜓点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没有关注,谈何发展?

我带着儿子和女儿进入后台,观看他们的操作演出。那里,就是一个战场。操纵的,伴奏的,唱影的,忙碌而有秩序。很惊讶于这些朴实的皮影艺人,在人群中,他们是那样的普通,丢进去就找不到。可是,锣鼓一响,一张嘴,他们活脱脱变换了模样。张弛有度,表演自然,他们进入了艺术世界,达到了忘我状态。

事先我跟喜来说好,到了8点半,妮妮会困,第二天还要补课。所以我们不能等到全部演完,就得離开。

我们出发的时候,喜来在后台打电话给我,想要送送我。我说不要送,你赶紧继续演出,因为台下,还有8个观众。

车开出好远,我回头还能看到喜来皮影艺术团的点点灯光。他们正是用这星星之火,照亮了回家的路……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后台
指间功夫
有趣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后台暗恋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皮影的来历
后台的风景
老皮影渐显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