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君愕墓志简释

2019-12-13蔡佳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1期

蔡佳辰

摘 要:王君愕是武则天时期宰相王及善的父亲,他的生平事迹在传世文献中非常少见,仅《旧唐书》《新唐书》中有一些记载,内容非常有限,并不能让后人了解他传奇的一生。文章通过分析《大唐故幽州都督邢国公王君之墓志铭》,梳理出王君愕的个人情况及仕宦经历,还原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人物。

关键词:王君愕;唐代墓志;《旧唐书》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天下大势,在这分分合合间,涌现出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将领。但由于年代久远且人数众多,能被后人熟记的远没有被遗忘的多,王君愕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新唐书》《旧唐书》《册府元龟》《资治通鉴》中有零星记载。1972年出土的王君愕墓志铭填补了他的历史空白,较详细地介绍了他战功显赫的升迁之路和深受皇宠的陪葬待遇。本文以《大唐故幽州都督邢国公王君之墓志铭》(下面简称《王君愕墓志铭》)为基础,结合传世典籍梳理王君愕的生平及其政治生涯。此墓志铭在《昭陵碑石》《全唐文补遗》《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皆有收录,本文以《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为底本。

1 王君愕籍贯问题

王君愕生于隋开皇十五年(595)①,武安邯郸人[1]32。武安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史记》载:秦名将白起“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2]。两唐书中记载:“王及善,洺州邯郸人也。父君愕。”[3]2909唐代史料记载:“武安古城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里,六国时赵邑,汉武安县城也。”[4]“洺州望,隋武安郡。武德元年(618),改为洺州。”[3]1479王君愕墓志写于贞观十九年(645),此时洺州之名使用不过30年,不使用洺州而用武安便可理解。两唐书皆成书于唐王朝灭亡后,这可能是造成说法不同的原因。

王君愕跟随唐太宗征战南北,晚年更深得太宗的宠爱。王君愕的家世本身并不显赫②,但在墓志中颂赞其先祖“秦称名将,三叶重光;汉粤辅臣,一心事主”[1]32。武安因秦名将白起得名,白起之后秦又出现了一名大将王翦,秦始皇横扫六国合定中原,王翦三代立有赫赫战功。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了山东琅琊一带。西汉时期,琅琊王氏后人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其子孙世代为官,由此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开端,后世子孙也无不以“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为荣。此处无疑是将王君愕也归为琅琊王氏,至于真假还需更多的出土材料进行佐证。

2 王君愕家族情况

王君愕的祖父王泽官至齐冀州司功参军[1]32,生卒年不可考。在南北朝时期,前有兰陵萧氏所建的南齐,后有高洋代魏立国的北齐,两朝相差近50年。根据时间推断,王泽应为北齐官员。值得注意的是,王泽的官职司功参军一名最早出现在隋朝。在汉朝各郡设有功曹史,北齐及隋初称功曹参军,隋文帝改为司功参军,隋炀帝又改为司功书佐,唐沿用隋制,在府设功曹参军,州设司功参军[5]。据《旧唐书》记载,“功曹、司功掌官吏考课、祭祀、祯祥、道佛、学校、表疏、医药、陈设之事”[4]1919。功曹、司功职责较为相似,但王泽生活的年代并无司功参军一职,由此猜测,王泽也许在冀州任职并不是司功参军,而是功曹参军,但由于时间相隔较远,墓志撰者将两个职务混淆了。

王君愕父亲王节官至隋朝行唐县主簿[1]32,生卒年不可考。行唐县今处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与其父王泽信息相对应。

王君愕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驱驴宰相”王及善,两唐书皆有立传。作为嫡长子,在王君愕死后被授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死后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也陪葬昭陵。现已有他的相关研究《王及善事迹考辨》,此处不再赘述。次子王及福只见于《张廉穆墓志铭》中“长子及善、次子及福等,并至孝心”[6]74。

3 王君愕仕宦经历

隋大业年间,天下形势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万邑为墟,咸成蛇豕;百灵涂地,悉饵豺狼”[1]32,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发国家危机,各地群雄并起,争夺隋朝统治大权。在混战中,流窜的小股势力趁势兴起,掠夺地方,王君愕为保护家乡减少侵害顺势而起,开始进入历史舞台。在其墓志铭中盛赞“两鞬双戟,参妙穷神”[1]32,所谓“两鞬”便是同时佩用两张弓,左右手皆能开弓,并在马匹疾驰中左右连发;“双戟”则是双手各执一戟与敌搏斗,这都需要极高的技巧。同时,他还熟读兵书,“八阵九攻,冥符阴契”[1]32能熟练运用于实战,有勇更有谋。

关于王君愕投靠李渊最早记载于《旧唐书》,他说服王君廓据守井陉之险,投靠当时的唐国公李渊,但两唐书并未提及王君愕具体何时投靠李渊。史料记载,隋大业十三年(617)李渊攻下长安,第二年即位,改年号为武德。武德二年(619),李渊命李世民率军征讨刘武周等叛军。从墓志中了解到,王君愕“武德之始,率众辕门,授大将军,兼领校尉”[1]32,可见他已在李世民的军队中,并取得军功。可推测王君愕在隋大业十三年(617)至唐武德元年(618)投靠李渊。

王君愕被李世民收入麾下后,便一直跟随左右。武德三年(620)七月,李世民出关进攻王世充。四年(621)三月,窦建德出兵援助王世充,同年五月秦王軍大败窦建德军,王世充也马上投降。王君愕协助李世民扫清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叛军,“进拜上柱国”[1]32,品阶大约为正二品。

叛军头目虽已伏法,但其余党还未消灭。据《旧唐书》记载,武德四年(621)“建德余党刘黑闼据漳反”,五年(622)“蔚州总管、北平王高开道叛,寇易州”。王君愕临危受命,平乱有功,“授玄真府别将,封新兴县开国侯,寻迁左翊卫中郎将”[1]32,不久又“进爵为公,拜右领军将军,俄转左武卫将军”[1]32。右领军将军位次于大将军,而左武卫将军在大将军之上,其仕途之顺可见一斑。

贞观十九年(645)二月,李世民亲统六军攻打高句丽,王君愕随行。战场上,王君愕“射率熊罴,先蒙矢石,出左入右,飘若凌风。拔帜斩旗,倏如奔电。声高百万,气勇三军”[1]32,却不幸受伤而死。

王君愕死后,朝廷“赠左卫大将军、都督幽、易、妫、平、檀、燕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进爵邢国公,食邑三千户,赙绢布一千二百匹,赐以东园秘器,鸿胪监护。丧事所需,随由官给”[1]32。这样极高的待遇实属罕见,翻阅《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等书,高祖、太宗朝赠以三官的情况,目前可以确定的只有王君愕[7]。

4 结语

“一人兴悼,三军掩泣,壮气犹生,反魂无及。龙光此谢,龟谋允袭,陵谷可迁,风猷罔戢。”[1]32墓志不仅记叙了一个人的生平,也留存了当时的人对逝者的怀念。历史的重土将无数人掩盖在地下,也许永远不为后人所知,也许就等待着后人挖掘。王君愕墓志材料的发现,给后人呈现出比传世文献中更为丰满的人物形象,在不同史料的比较、求证中,才逐渐了解一个被历史淡化的王君愕。墓志材料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份更加真实可信的原石,在此基础上甄别传世文献中历史书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4.

[2](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29.

[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唐)李泰.括地志辑校[M].贺次君 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89.

[5]沈起炜,徐光烈.中国历代职官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6]张达志.中国中古史集刊(第二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