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座右铭》里藏着的人生

2019-12-13

思维与智慧 2019年19期
关键词:慎言座右铭

●任 艳

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因尤为擅长草书,被后人尊为“草圣”。但他却说,自己“上比崔杜不足”。杜是东汉章帝时的书法家杜度,崔就是杜度的学生崔瑗。崔瑗不仅是章草书法名家,还是著名学者,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座右铭》,只不过,这篇字字珠玑的《座右铭》里,却深藏着崔瑗跌宕起伏的一生。

汉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崔瑗出生在现在的河北安平县。父亲崔骃是当时与班固齐名的学者,博学多才。受父亲影响,崔瑗从小就爱学习,埋头苦读,立志读遍天下书。读书之余,他还非常注意与人交流,青年时期,就到京城洛阳游学,与著名学者马融、张衡等交游问学。除了工书善于文辞,崔瑗更是逐渐通晓天文、律历、数术等。

崔瑗才学非凡,受到学者们的推崇,而他醉心于学问,一直到40多岁才当上郡吏开始上班。然而,工作没干多久,就发生了变故。崔瑗的父亲早亡,他与兄长崔璋相依为命,手足情深。这一年,崔璋不知何故被人杀害,崔瑗听说后,怒发冲冠而“手刃其仇”,仇报了却也因此背上人命官司。随后崔瑗在逃亡路上被抓,投入大牢。后来,幸而遇到朝廷大赦才得以重返家中。

经历了牢狱之灾的崔瑗深刻反省了自己,觉得自己因逞血气之勇,不仅锒铛入狱,还虚掷光阴荒废学问。思虑良久,他写下一篇文章,放在书桌座位的右边,以时时警戒自己,这篇文章得名“座右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正式以“座右铭”命名的作品。

《座右铭》开篇就说:“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意思是不要津津乐道于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要“慎言”。崔瑗还指出:“世誉不足慕......谤议庸何伤?”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也就是为人处世要宠辱不惊,崔瑗作此文后,一直身体力行。

获释后,崔瑗被度辽将军邓遵征召。可是,这工作也没干久。邓遵是邓太后(汉和帝皇后)的堂弟,在邓太后临朝听制后,被火速提拔为度辽将军。只是,公元121年,邓太后一死,邓氏家庭便遭到亲政的汉安帝清算,邓遵被迫自杀,崔瑗也再次失业。

公元125年,安帝在巡游途中去世,他的皇后阎姬顺势揽过大权。为了达到长久把持朝政的目的,阎姬在哥哥阎显的支持下,从宗族里找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刘懿迎立为帝(即东汉前少帝)。“大功”告成之后,阎太后临朝,封阎显为车骑将军。阎显大权在握,肆意诛杀,为非作歹。

此时,崔瑗又受到阎显征召。崔瑗很清楚,阎显兄妹所为,完全不合法度,以后定会招致灾祸,想加以劝阻。可官至高位的阎显,终日饮酒作乐,醉生梦死,崔瑗根本见不到人,便请人代为转告。然而,灾祸来得很快,小皇帝刘懿在位仅七个月便驾崩,阎显、阎姬兄妹想长久掌权的完美计划落空,反而被登上帝位的济阴王刘保(即汉顺帝)诛杀。话还没捎到,阎显已经人头落地,崔瑗连坐遭到斥退,第三次失去工作。其门生要上书替老师辩解,崔瑗认为事已至此不必多说,将其制止。

经历这几次变故,崔瑗决定再也不应任何征召,在家专心治学。多年后,他因才学出众被举为茂才,担任县令。在县令任上,崔瑗广施惠政,为民开垦稻田数百顷,百姓感激他,将其赞为“神君”“仁父”。

七年后,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初,有人以“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举荐崔瑗,得迁济北相。经历几番沉沦,崔瑗在政治上终于扬眉吐气,可是命运瞬间又将他打入深渊。

担任济北相后不久,崔瑗就被人以臧罪(即贪污受贿罪)弹劾,被捕下狱。崔瑗为官一向清廉,经查罪名不成立,最终免罪。142年底,崔瑗获释不久,得病去世。

崔瑗一生,当过阶下囚,任过太守,经历过人命案,各种倒霉事都摊上了,甚至差点丢掉性命,人生大起大落如同过山车,但他始终以《座右铭》为行为准则,外柔内刚宠辱不惊。正如文中一句话:“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君子慎言克制贪欲,知足能战胜各种不祥。这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言语,可以说是我们做人处世的不二法宝!

猜你喜欢

慎言座右铭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慎思·慎言·慎行
智珠2则
我家的慎言集训
推荐一个座右铭
慎言
读丁梦为人为诗的“座右铭”
让学生写自己的“座右铭”
长沙市慎言
李盛秋的“关工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