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用心呵护这份“美”

2019-12-13张帆

时代风采 2019年3期
关键词:云南旅游滇池低价

文 张帆

如果是前几年,一说云南旅游,你也许会想到导游强迫购物,甚至是游客被打。

可过去的2018年,公众对云南旅游关注最多的,不是旅游乱象,而是客栈关停,云南旅游市场回归平静。

旅游转型,云南正在探索新路径;提质升级,云南给自己划前提。

“如果环保没做好,旅游宁可不搞”

绿的香樟、粉的樱花、黄的中山杉,1月中旬的滇池湿地畔,层林尽染。

200亿投资,5亿花给了湿地。古滇文化名城项目还没运营,就先流转了农田,建起了湿地。

种花种菜有污染,可是收益高。保护滇池,势必要引导农民转型,可转型谈何容易?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昆明发展为数不多的选择。“文化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负责古滇王国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昆明诺仕达公司行政运营中心总监邓万杰说,整个项目前疏后密,越靠近滇池开发强度越低,尽量将空间让给生态。

“你现在看到的这片湿地,以前全是反光的蔬菜大棚。光是这片生态隔离带,公司就投资了5个多亿。”邓万杰说,作为企业当然要考虑经济效益,可在滇池畔开发文旅项目,就必须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做文化旅游,没有好生态谁会来?要是滇池水质坏了,咱们整个文化旅游项目就全完了。”邓万杰介绍,当初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团队做完生态隔离带设计后,曾在林业局工作的邓万杰又征集专家意见,将树种尽量换成了昆明本土树种,这样树木不用施肥,光浇水也能自然生长,尽可能减少对滇池的污染。

古滇码头游船的操作台上,专门有一部废水表,游客洗漱、冲厕的污水不会有一滴直排滇池,而是通过码头的专门管道抽到岸上的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合格后进入湿地净化,转一圈才会进入滇池。“整个过程,都要进行拍照存档。”邓万杰说。

大理则尽可能吸引旅游产业往洱海流域外疏散。“如果环保没做好,旅游宁可不搞。游客是来欣赏美的,如果水质被污染,不仅破坏了美,也无法满足游客需求。”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和丽贵说。

“绝不再走不合理低价游的老路”

云南因为不合理低价游等导致的旅游投诉曾占到全国同类投诉的“半壁江山”。这固然与云南游客数量多不无关系,但谁也没法否认不合理低价游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还是经营模式出了问题。”和丽贵表示,从最早的刹车费到赤裸裸的购物回扣,低价游看似市场行为,实际上充分暴露了监管不力导致的市场乱象。

一位滇籍学者心痛地说:“看似赚了钱,其实代价是云南旅游的声誉、云南人的脸。”

痛定思痛,痛下决心。2017年4月15日以来,云南省出台“史上最严22条措施”,以“零容忍”态度打击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自开展整治工作至2018年11月,云南全省各级各部门共查处涉旅案件3398件,查处旅行社362家、导游251人、其他从业人员139人,吊销旅行社经营许可证91家、吊销导游证20人,罚没款1.23亿元,仅云南省税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金额就超过53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在旅游市场违法犯罪行为“行转刑”上更是取得重大突破:从业导游强迫交易被刑事判决第一案——李云强迫交易案宣判,部分地区药托、酒托也受到刑事审判。

“原来铺天盖地、乔装打扮的低价游基本没有了;原来普遍存在、明目张胆的强制购物现象基本没有了;原来居高不下、此起彼伏的旅游投诉大幅下降,云南已基本告别不合理低价旅游与强制购物。”和丽贵介绍。

不可否认,重拳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云南旅游付出的代价不小。部分导游转战周边,进而带走了部分团队游的流量。但云南省依然立场坚定:“云南绝不能再走不合理低价游的老路。”

让文明旅游成为风尚

春节期间,前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游客逐渐增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身着纳西族服装的杨芬格外显眼,她脸上挂满微笑,双手拿着一块“丽江旅游志愿者”指示牌,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旅游咨询、文明引导、应急处理……

27岁的杨芬是云南丽江古城讲解员,工作之余,她主动加入旅游志愿者服务队,在景区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为游客服务。

前不久,一位70多岁的泰国游客想要给家里打电话时遇到困难,看到杨芬手里举着志愿服务的指示牌,便上前寻求帮助。“我带他到古城一家五星级酒店拨打了国际长途,酒店非常支持,游客也很感动。”杨芬说。

在丽江古城的玉河广场、四方街、大石桥等人流集聚区,像杨芬一样的旅游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来自旅游公司、政府部门、学校等。丽江古城景区管理部经理杨晓青介绍,平时古城里每天约有60名旅游志愿者,遇到春节等节假日,志愿者人数达80人左右,2018年参与古城志愿服务的人数超过1.7万人次。

旅游志愿者不仅提高了当地的旅游服务水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游客,促进了文明旅游。“以前游客乱扔垃圾,不在指定区域吸烟,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经常发生,在志愿者的提醒下,这些情况改善了。”杨晓青说。

介绍,为进一步号召和倡导“文明旅游、优质服务”风尚,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商家诚信经营,云南的各旅游景区和游客集散中心广泛开展了文明旅游宣传,加大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惩戒力度,将旅游领域不文明行为记入“黑名单”,实行线上线下管理。

除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云南近年来还加强对涉旅企业和导游的管理,为游客营造轻松、自在的旅游环境。

云南省大理市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杨颖说,2018年8月以来,大理古城安排工作人员对规模较大的5个旅游商品店和3个重点区域进行现场值守,截至今年1月,8个值守点共受理咨询738起,投诉27件,调处纠纷7件,有效遏制了旅游商店不规范经营行为。

“我们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咨询和投诉受理服务,当游客对所买货品不满意时,我们会协助退换。”在大理古城一家玉器店门口值守的工作人员张思瑶说。

来自成都的游客杨先生表示,现在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比前几年有所改善,导游强迫游客购物的情况少了,旅游投诉受理更加便捷高效。2018年,云南省在全国12301旅游投诉平台上受理投诉780起,同比下降53%。12301全国旅游投诉平台云南旅游投诉更是从2017年的第六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二十一位。

今后云南还将继续规范旅游市场,加大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力度。今年的节假日和旅游旺季,云南将在各5A、4A旅游景区和游客较为集中区域,开展旅游志愿者活动,向游客宣传生态保护、文明出行、绿色出行,向游客提供咨询和帮助,对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和纠正。

顺应游客的美好期待

“以前坐汽车,从昆明到普者黑至少要5个小时,现在高铁通了,只要1小时15分钟!”文山州丘北县常务副县长袁生能说,从昆明到普者黑旅游,“朝发夕至一日还”已变成现实。

2016年底,云南迈入高铁时代。2018年,昆明至大理、丽江、蒙自的动车相继开通。“昆明到大理、丽江的动车开通后,客流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卫东说。

近年来,云南加快旅游交通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立体化、网格化旅游交通服务网络。

门票降价,让游客得到了实惠。自2018年国庆起,云南石林、玉龙雪山等99个景区实施降价,门票平均降价幅度达33.2%,普者黑等6家景区免收门票。

旅游行业掀起一场“厕所革命”。2015年至2017年,云南新建和改造旅游厕所2045座,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以前这是旱厕,气味难闻,苍蝇乱飞,改造成智慧厕所后,游客上厕所前可在显示屏上查看蹲位占用情况。”丽江古城一市民说。

一批特色小镇和康养小镇逐步建成。坐落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东巴谷康养小镇,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纳西族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出集康养和旅游为一体的度假景区,汽车营地、餐饮美食、健康养生酒店等一应俱全。

当前,云南正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和全域旅游,持续提升旅游品质,深化文旅融合,努力成为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云南旅游滇池低价
低价≠实惠 吃喝玩乐购,切记避开这些“坑”
云南旅游手机报正式开通
22条新规能否给云南旅游去病根
云南旅游乱象,政府早该亮剑
为什么高价总能打败低价?
复合肥低价促销是否会成常态
合理低价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人类学视野中的云南旅游史①——兼论茶马古道的独特地位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