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刀锻打技艺传承与发展初探

2019-12-13供稿陈凤梅樊道智万辅彬CHENFengmeiFANDaozhiWANFubin

金属世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花纹壮族

供稿|陈凤梅,樊道智,万辅彬 / CHEN Feng-mei, FAN Dao-zhi, WAN Fu-bin

内容导读

壮刀是壮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器物之一。壮刀古法锻打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中金属冶煅加工工艺的锻造类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关于古代壮刀制作技艺与传承发展的史料记载较少,为弥补文献资料之不足,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壮刀工艺和文化,感受传统工艺和工匠精神,文章作者采取观察与访谈等深度参与方式,讲述了广西民间艺人“壮刀王”黄冬鹏重拾遗失的古法锻打技艺融入壮族文化元素及新颖的设计理念,让环首刀“重现”,让壮刀得以“重生”,使壮刀的传承与发展重现生机的故事。文章同时结合文物与文献,梳理了壮刀的前世、今生及技艺流程,进一步阐释了壮刀技艺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及特征。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中的环首刀,据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作为先秦骆越首领的标配物件之一,亦是壮族刀具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环首刀以环形手柄为显著特征,环首起到在打斗中防止脱手、重量制衡、易于配备的作用。环首刀很可能起源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发展到鼎盛[1]。1965年,河北易县燕下都44号战国墓出土了一件残缺的环首刀,残长30.3 cm,柄长12 cm,厚1 cm,整刀由铁材制成,刀身、刀柄及刀环为一体锻造[1]。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环首刀一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新的研究面目[2]。杨泓撰写的《中国古兵器论丛》[3]中介绍环首刀:“形制简约,直身,一侧开锋利刃口,另一侧为厚重的刀背,刀尖斜直,刀身与刀柄无明显界限,柄端连铸一铁环,固有环首刀之称。”关于环首刀的制作工艺,有学者认为环首刀是“百炼钢”产物,经反复加热锻打而成(时昀在《汉代环首刀作用及工艺探究》提到“环首刀是‘百炼钢’产物……它的特点是反复加热锻打”)。这与“大马士革钢”“折叠花纹钢”技术相似,也都采用“百炼钢”反复折叠锻打技术来打制刀剑器具。近代以来,较多学者在花纹钢的研究中对百炼钢的历史及技术进行了论述(韩汝玢、柯俊、何堂坤等分别深入探讨了花纹钢的技术及其特点)。不管是“花纹钢”还是“大马士革钢”,皆为“百炼钢”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亦是环首刀制作技术的延续与创新。

广西环首刀作为古代壮族刀具(俗称壮刀)的历史见证,可谓壮刀先祖。除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中的环首刀图像外,广西亦出土少数环首刀,如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M26:5号环首铁刀,残长26 cm,从残存部分来看,原刀较长[4]。197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广西贵县北郊汉墓发掘出土了2件,单刃,前端斜收成锋,长27 cm的铁环首刀[5]。这说明环首刀曾在广西兴盛一时,锻打制作技术也曾在广西流传。长期以来,广西环首刀并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其制作技术亦几近失传。壮刀于广西壮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武器和生活用具,其主要用于家用、农业生产、砍伐、御敌等。历史上的广西属“南蛮”之地,荆棘、灌木丛生,野兽出没寻常、战争频繁,壮刀也就形成了刀口平直开阔,便于砍杀的特点,部分壮刀沿袭环首刀形制,环首缚绳,防脱手。因多种碳钢反复折叠锻打技术几近失传,直到近代,广西很多刀具的制作只以整块单种碳钢打制而成。如今,广西壮刀的制作技艺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黄冬鹏(生于1973年3月,男,壮族,南宁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南宁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壮刀王”品牌创始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非遗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为代表的壮刀锻打技艺实践者,采用百炼钢中的花纹钢锻作技艺来制作壮刀,使壮刀的传承与发展重现生机。但关于古代壮刀制作技艺与传承发展的传世文献较少,为弥补文献资料之不足,笔者围绕“壮刀王”黄冬鹏的壮刀锻打技艺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参与式观察与访谈。

壮刀的前世与今生

“壮刀”作为中国传统工艺金属冶煅加工工艺中的锻造类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壮刀的前世传奇

古代壮刀除满足当地壮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外,还用于劈砍开路、抗争御敌。2016年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其向世人展示了壮丽宏伟的骆越文化,图1所示岩画上丰富的蛙型人、铜鼓、环首刀、扁茎短剑、羊角钮钟、狗等图案为我们描绘了战国到东汉生活在广西左江流域骆越部族的生活祭祀场景。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认为,骆越首领的标配物件有四样:环首刀、扁茎短剑、铜鼓和羊角钮钟。可见,上述画面展示的就是骆越首领及其标志性物件。环首刀作为骆越首领的标配器物,象征无上的权力。环首刀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整个左江花山岩画历史时期为战国至东汉时期,而这段时间为环首刀的出现及发展时期,因环首刀材质为铁,经过反复锻打而成,较为珍贵。因此,从中原传到岭南骆越地区的环首刀或是自产的环首刀,其数量皆较少。目前,整个左江花山岩画共发现环首刀图像近50件,其作为珍贵物品应系身份特殊或重要的人物所有。王克荣等对环首刀的地位与作用作过生动写照:

从刀的佩戴方式及与佩刀者的身高比较观察,刀一般较长,不同于生活用具,而是作武器用的。在一个人像群体当中,往往只有一个首领人物(较高大的正面人像)才佩带,这说明环首刀除作为式器使用外,还具有显示身份的特殊功用[4]。

王克荣等还将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出土的环首刀与岩画的环首刀图像进行对比,发现云南江川李家山西汉中期墓出土环首刀、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M26:5号环首铁刀及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掘的广西贵县西汉墓出土的环首刀等与岩画中出现的环首刀如出一辙。这也说明花山岩画时期环首刀在广西流传的历史,极有可能是始于战国时候。从而,环首刀在广西左江流域流传至今应有两千多年历史。

左江花山岩画上的环首刀及后续在广西出土的环首刀皆见证了广西壮刀的发展历史,也书写了壮刀前世的传奇。

壮刀的今生故事

关于环首刀的制作工艺,黄冬鹏认为“环首刀诞生于我国西汉时期,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6]。黄冬鹏师傅作为当代壮刀锻打技艺的传承者与实践者,我们可以从他的实践经历当中窥得壮刀的今生故事(根据黄冬鹏口述整理,访谈人陈凤梅,采访时间2017年12月8日):

2007年,黄冬鹏辞掉广西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专心研制花纹钢壮刀。在研读文献,吸收、借鉴日本刀具锻打技术和龙泉花纹钢刀剑锻打技术的基础之上,经过反复试验、改进与完善,黄冬鹏于2009年锻造出了自己满意的花纹钢,因其花纹钢用高碳钢、低碳钢混合锻造而成,其花纹相间明显、自然美观,如生命密码,与众不同。此后,黄冬鹏师傅开始在设计制作的花纹钢刀具中注重融入壮族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从研究花山岩画的环首刀获得灵感,设计花山环首刀(图2)系列作品;从了解壮族古代使用的劈砍开山刀文化的基础上设计“壮王刀”等壮刀系列作品。黄冬鹏师傅也被刀具收藏爱好者赞誉为广西的“壮刀王”。为此黄师傅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坊。2014年,为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壮刀作品,黄冬鹏拜广西美术大师帅民风为师,向其学习美术设计及审美理念。2015年,黄冬鹏师傅获国家博物馆批准复制蔡锷的“九狮军刀”。“九狮军刀”是袁世凯在复辟帝制“登基”前为笼络高级武将授子蔡锷、陆荣廷等人的指挥刀。国家博物馆内的“九狮军刀”是现国内仅存的一件文物,黄冬鹏师傅按蔡锷的“九狮军刀”原物复制的指挥刀(图3)存放于武鸣明务园陆荣廷纪念馆。

现在采用传统锻打技术锻制具有实用、收藏、艺术观赏价值的壮刀系列作品已成为广西继铜鼓、壮锦、绣球后具有代表广西本地民族特色的又一民族文化精品,成为广西另一新生民族文化小产业及南宁市重点工艺美术企业和传练工艺美术特色项目。2016年黄冬鹏师傅在老木棉匠园正式接收四位热爱金属工艺的年轻人为徒,让壮刀文化和制作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壮刀的制作技艺流程

壮刀的制作工艺、锻打技术流程跟古代百炼钢技艺大体相同,主要经过设计、选材、制料、锻打、淬火、研磨、精组等几大步骤。

设计

设计是基础,也是作品最初的体现。设计中的思想创意、融合的文化元素是赋予作品生命的关键。黄冬鹏师傅设计的壮王刀(图4),结合壮族先民生活地域、使用刀具劈砍开路的特点,区别于其他刀剑的尖头设计,将壮王刀设计为长度50 cm,刀前部开阔平整,刀柄底部雕刻壮族铜鼓纹样的自锻花纹钢刀。此款刀不仅继承壮族传统刀具款式,蕴含壮族文化元素,还与壮族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抗倭时使用的刀具同款,表达了对壮族人民抗战精神的敬仰。

选材

选材是锻炼出优质精美壮刀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选材即挑选制作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钢,也可以是铁。黄冬鹏师傅的锻制配方中将几种不同“钢料”和“铁料”之间的含碳量进行了适当的配比。“钢料”一般选用碳钢,“铁料”可以是刚炼制出来的“毛铁”或者是含碳量较高的铸铁。这里所说的“毛铁”是一种土法冶炼的含碳量较高而杂质又较多的铁。配方中使用的“钢料”含碳量最高为0.12%~1.0%,最低为0.04%,钢料含碳量越低则柔韧性越好。高碳钢硬度大,低碳钢柔韧性好;高碳钢颜色深,低碳钢色调浅。锻制配方中使用了两种或更多不同含碳量的钢或铁,并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积叠、炼制和折叠锻打,即可出现含碳量高低相间似云似水精美花纹、软硬兼顾的壮刀。黄冬鹏师傅制作的花山壮刀就是用5种不同含碳量的钢材折叠锻打制作的。

制料

挑选好的材料要经过一番炼制才能成为适合锻打精美刀具的材料(图5)。首先,将选好“钢料”及“铁料”,切割成条状或者块状;其次,将“钢料”和“铁料”按照一块钢、一块铁的顺序相间多层积叠在一起,比如可将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钢块和铁块相间积叠至7层;最后,将积叠好的钢块和铁块放进锻造加热炉中加热,使不同含碳量的钢铁产生互渗,一般加热温度为1050~1100℃为宜。

锻打

锻打环节是此项技艺的中心环节和精髓。不同含碳量的钢铁材料在高温下互渗到一定程度,即可拿出来锻打,温度和程度的掌控是非常重要的。锻打(图6)是将互渗好的材料取出敲打、折叠、再敲打、再折叠、再敲打……,折叠的层数以所需的花纹精密度及刀剑的软硬而定。例如,两种不同含碳量、积叠7层的“钢料”和“铁料”,在锻打时,折叠一次就是14层,折叠两次就是28层,折叠三次就是56层,折叠四次就是112层。如果锻打一把壮刀所需折叠次数7次则为896层。因此,一把打制好的壮刀,肉眼看似平整光滑,在显微镜下观看,则可看到刀身上的花纹是犬齿交错的,这是反复折叠所致。折叠锻打次数要适当,次数过少,花纹就会粗大单调,折叠次数过多,锻打出来的刀剑花纹会变淡乃致消失,锻打环节对匠人的技艺要求很高,火候掌握是这一过程的关键,锻打时要眼疾手快,操作适度,才能制作出一把花纹优美,刚柔并济的壮刀。

淬火

刀具经过烧制锻打成形后,要做淬火和回火处理。“淬火”俗称“蘸久”(图7),是将锻制好的刀放在火中加热烧红,达到适当高温度后取出,迅速放入冷水或冷油中适当蘸浸,使之快速冷却。这样反复几次就能大幅度提高刀具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常用的传统淬火剂有水、油。对淬火剂的选择及温度、时间的掌握,全凭铸剑师的经验[7]。淬火和回火配合能有效控制刀刃面的硬度和韧性,使壮刀兼具柔韧(弹)性、耐用性和锋利性。

研磨

经过淬火和回火加工,提高了刀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还需采用手工研磨和抛光工艺,使刀剑由粗糙变得光滑细密、形态精美,提升刀具花纹的明亮度。古人言“十年磨一剑”,虽为夸张说法,但也可看出研磨的重要性,花纹钢尤其注重磨的功夫,待刀面光洁直至花纹清晰可见,最后处理刀面即可。

精组

壮刀的金属部分制作好了之后,还需根据壮刀的形制、表达的思想等对刀柄和刀鞘进行设计、选材、加工和组合。例如,黄冬鹏师傅制作的花山壮刀(图8),刀柄用了银、铜和黑檀木材料组合制作,其中,银镂空雕刻成凤型纹样,凤在壮族地区被视为神鸟,象征美好和平;刀柄尾部用铜制作环首,环首圈内的羊角形似左江花山岩画上的羊角钮钟。刀鞘用紫铜和黑檀木,紫铜錾刻稻谷纹样,镶嵌在黑檀木上,象征壮族的“稻作文化”。精组是壮刀制作最后的升华阶段,是对壮刀最完美的诠释和展现。

壮刀的传承与发展

壮刀的传承

多年的壮刀制作与研究,使黄冬鹏对壮刀及壮族优秀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于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壮刀这一传统工艺成为他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发掘、培养年轻一代,为广西工艺美术作贡献的心愿成为黄冬鹏弘扬壮刀文化的一项重要责任与使命。

◆ 师徒传承

2016年9月,在广西南宁老木棉匠园举行了“帅门艺风第四代传人黄冬鹏收徒仪式”,黄师傅正式收欧阳兆剑、罗世宁、朱泉安和罗世健四位热爱金属工艺的年轻人为徒。他收徒的标准是要对这门艺术有无限的热爱,对金工技术的提升有着强烈的渴望与追求。他认为徒弟最重要的是要尊师重道,为人诚恳、上进。其中欧阳兆剑跟其学习壮刀锻打技艺,其他三位则跟随师傅学习錾刻技艺和其他金属工艺。他除了传授徒弟们锻制工艺,还教授美术、设计、审美等知识,在他看来,比起技艺,想要成为行业的领头人,还要有对作品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因而他也对徒弟们提了很多要求和建议。

◆ 设室传承

2014年,黄冬鹏被授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5年,南宁市首个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黄冬鹏工作室在南宁市东盟国际红木城揭牌成立,此工作室由自治区二轻联社认定授牌。工作室的成立,是对其工作的极大肯定与鼓励。传承,一直是黄冬鹏师傅的心愿和使命,通过工作室,进一步加强南宁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传承、培养新人的工作,创作出众多工艺美术精品,对其他工艺美术传承有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2017年他被南宁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授予“技能大师”称号,在武鸣里建工业区设立了南宁市黄冬鹏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技能大师,他与人社局计划定期为社会待业、就业人员或者对壮刀工艺感兴趣的社会人士进行技能培训。帮助无业人员提高技能,促进就业,以传授帮扶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从事金属锻造行业,传承传统技艺。

◆ 进校传承

2015年,黄冬鹏与南宁学院文学与艺术设计院签订了“大师进院校、上讲台”合作协议,成为南宁市第一个进驻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同年受聘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设立工作室。黄冬鹏进校给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金属专业学生授课,一个学期大概40个课时,主要传授给学生錾刻工艺、金属设计、审美等课程知识,亲自指导实践操作,使学生对金属工艺有了别样的了解和认知,加强创新能力,提高设计制作技艺。同时,黄冬鹏成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非遗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指导该院学生的美术设计和金属工艺制作。广西大学艺术学院还将黄冬鹏师傅老木棉匠园的工作室挂牌为“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学生不仅可在学校课堂上学习金属工艺知识,还可到工作室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传承壮刀传统工艺与文化。

◆ 托园传承

近年来,黄冬鹏可以说是把他的事业重心和基地都放在老木棉匠园这边,老木棉匠园进门左手边的砺美园就是他与徒弟们的工作场所和作品展示区(见图9和图10)。老木棉匠园是一个艺术与工艺文化开放融合的场所,是一个给传统工艺匠人发挥创作交流的空间,园里还有许多其他工艺的传承人和匠人,他们在此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交流艺术文化,探讨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据黄冬鹏说,把工作室设在这里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面对大众。在这里,人们看到的壮刀都是他们师徒现场亲手制作的。参观者既可感受,也可参与其中,这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手艺。通过这种直观的展现方式,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壮刀文化和体会壮刀工艺的制作精髓。

壮刀的发展

黄冬鹏采用从工艺到研究的6步创新发展法使“壮刀”得以重生。

◆ 工艺创新

黄冬鹏师傅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学习日本钢刀及龙泉宝剑锻打技法的基础之上,用不同含碳量的钢铁料,使用反复折叠锻打的花纹钢锻打技术锻制壮刀,改变了近代以来以整块单一碳钢打制刀具的历史局面,那似云、似水、似木纹的精美图案使壮刀更具魅力(图11)。结合壮族传统文化,改进刀具形制,对刀柄和刀鞘进行创作加工,使壮刀兼具实用和收藏价值。同时,他还在花纹钢技艺的基础上研发了木纹金技艺。

◆ 设计创新

在设计上,壮刀继承和发展了壮族文化传统元素。结合壮族传统图案、工艺等特点,壮刀刀刃的材料选用自锻花纹钢,刀柄的材料、造型样式、图案创新多变。黄冬鹏采用传统工艺与新技术、新思路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主题的刀形设计都赋予新的样式,设计出不同系列、不同品种的花纹钢刀具款式,打造“壮刀王”品牌,如“梦缘花山”环首壮刀礼盒蕴含着“天人合一、生生不息”壮族文化之精髓,体现了壮刀文化之价值理念,该作品参加广西第二届工艺美术展并荣获“八桂天工奖”金奖[8]。创作是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黄冬鹏在不断探索和研发过程中,除了遵循刀具之实用特性外,还渗透出不同审美情趣,从实用功能向审美及收藏功能转化,创作出主题性和实用性强的系列刀具。如雕刻工艺茶刀系列、仿生工艺刀系列、工艺石刀系列、工艺折刀系列、工艺裁纸刀系列(图12)等,其中仿生工艺刀“昆虫”系列荣获广西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展八桂天工奖铜奖,并入选2013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览,花纹钢收藏刀具之——竹柄茶刀获2012波尔卡杯“南宁礼物”征集大赛实物组优秀奖[10]。

◆ 理念创新

壮刀由单纯实用性,到集实用、收藏、艺术于一体,使壮刀赋予了新的生命。这跟设计制作人员的思想理念分不开。黄冬鹏认为传统工艺要走向生活、走向时尚、走向市场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刀,作为一种日常器具,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物,不管是实用还是欣赏,要走向生活,走向民居。刀,可普通,可高贵,需要懂它、爱它、接受它的人,要走向时尚,走向市场。对于“刀”的再认识和理念的创新,是壮刀文化和工艺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 宣传创新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壮刀工艺和文化,感受传统工艺和工匠精神,壮刀王团队采取进入高校传习、走进博物馆展览、走向匠园体验,参加比赛评奖等方式展现壮刀魅力,同时利用微信、网络方式,让壮刀文化融入民众生活。壮刀王团队在老木棉匠园开设开放型工作室和展览室,使民众近距离观看壮刀及其他金属工艺作品、感受和体验壮刀及其他金属工艺制作过程,这些多维度、多途径的宣传方式,使壮刀文化更好的融入生活,换发持久生命力。

◆ 营销创新

经济是创作的支撑,壮刀王团队设计制作的作品时尚、精美,市场认可度较高,从2014年开始,壮刀的订单就逐年增长。为了更好的让喜爱、了解壮刀作品的人士购买到属于自己的壮刀作品,成立了南宁市鹏鹄工艺品有限公司,对外销售壮刀系列工艺品和其他金属工艺品。黄冬鹏师傅的作品还获得甄子丹、马未都等名人的青睐。黄冬鹏师傅说,马未都先生长期购买壮刀系列作品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进行展览对产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 研究创新

有关壮刀的文献研究较少,在壮刀的研究上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近年来,黄冬鹏开始发掘壮族文化,对壮刀文化进行研究,发表关于壮刀的文章。近两年壮刀发展较好,得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多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对其制作工艺赞誉有加,《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属卷》也拟采用其制作的刀具图片。

结束语

壮刀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其制作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锻打技艺,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消弭的历史过程,其设计、制作和使用都与壮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传统技艺需要传承与发展,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创新与振兴。壮刀锻打技术作为传统工艺之一,其传承与发展的道路可为其他传统工艺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壮刀王”黄冬鹏引领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重拾遗失的古法锻打技艺,融入壮族文化元素及新颖的设计理念,让环首刀“重现”,让壮刀得以“重生”。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除了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师的不懈努力,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各领域人士的多方参与,协同创新,未来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亦可期可待。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花纹壮族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涂颜色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冰雪路面轿车轮胎
公交车专用载重汽车轮胎胎面花纹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