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的转折》系着贵州人红军情结

2019-12-13王琳

当代贵州 2019年40期
关键词:演职人员情结红军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王琳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历时138天的拍摄过程中,得到贵州省各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热烈欢迎,演职人员更切身感受到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深情厚谊。

首播收视冠军、各大视频网站热播榜前列、观众好评如潮……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全程在贵州取景。在历时138天的拍摄过程中,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热烈欢迎,演职人员更切身感受到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深情厚谊。

“这是自我拍戏以来,感受到当地政府与老百姓支持最多的一次。”面对鲜花和掌声,总导演李伟告诉记者,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仅仅因为他们是“拍红军的剧组”。

不只李伟,在拍摄过程中,贵州人民的红军情结,给全体演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剧组每到一个地方,当地政府都根据拍摄需要,积极配合、主动对接、努力协调、热心帮助。

贵州的父老乡亲,则把这个“拍红军的剧组”当作红军一样欢迎和热爱。

剧组给予了最真挚的回报和谢意——

“乡亲们像对红军一样对你,就要用红军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不是剧本里的台词,而是演职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伟大的转折》从开机到杀青,历时138天,大伙儿感慨良多。

演员们赤脚穿着草鞋在雪地上行走,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从头到尾没有一人掉队,更没有一人“开小差”……

为了还原当时最真实的场景,一张小地图,忙坏了剧组一大群人,费尽周折、几番辗转,终于在一个博物馆里找到了一张真实的红军地图……

所有的付出,只为了不辜负贵州的乡亲父老对红军的深情厚谊,对这部电视剧的殷切期待。

父老乡亲:欢迎红军再回家

《伟大的转折》开拍时,正是冬天,阴冷潮湿的气候,让剧组里很多习惯了暖气的北方人很不适应。

贵州人的热情,冲淡了所有的不适。

“赶紧除冰,尽快恢复道路通行!”

“我们家有炉子,大家赶紧点,进来烤火,千万别冻坏了!”

“来,大家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

2018年12月29日,剧组在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拍摄第一场文戏,遭遇低温凝冻天气,回驻地的路被封。

团泽镇立马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对封冻路段进行撒盐除冰,将剧组的车辆和人员安全送回。

村民们也热情洋溢地邀请剧组一行到家中取暖、喝茶。

“因为拍的是红军,我们一定要支持,不然对不起当年来过这里的红军!”这就是乡亲们真情以待的全部理由。

汇川区,给了剧组家一般的温馨。

在春寒料峭的山盆镇太平村,敖及权家中的灶火烧得正旺,他打算熬上一大锅姜汤,给在此拍戏的剧组送去。

“我们敖家血脉之中流淌着红色基因,虽然没有参与演出,但总想为剧组做点什么。”敖及权的儿子敖弟相告诉记者,他和父亲都当过兵,尽管退伍了,精忠报国的情怀却从未褪色。

在团泽镇卜台村,乡亲们听说“拍红军的剧组”来了,便抬着绑了大红花的肥猪和沉甸甸的果蔬、鸡蛋,敲锣打鼓、喜气洋洋赶来慰问。

他们打出的大红标语格外动人:“欢迎红军再回家!”

“‘红军’来了,必须拿出我们苗族最高礼节盛情款待!”3月9日,剧组到松桃当造村取景拍摄,得知这一消息的乡亲激动极了,自发筹资9000元买了一头黄牛、200斤猪肉,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翘首以待。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剧照。(剧组供图)

在福泉,在习水,在赤水……“拍红军的剧组”无论走到哪里,都收获了同样的温暖。

长征已经过去80多年了,但是,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红军情结依然是那么浓郁,那么悠长。

这就是贵州。

创作团队:贵州是片红色沃土

《伟大的转折》放弃设施完善、条件成熟的影视基地,选择在贵州拍摄,除了这里是故事发生地之外,还因为贵州是一片红色的沃土。

作为红军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最多的省份,红军足迹遍及贵州68个县(市、区),占全省88个行政区划的77%。

2010年一项普查统计数据显示,贵州境内共有革命遗址1029处,呈现出总数大、点多面广的分布特点。

这里留下了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等会议遗址;

留下了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娄山关战役等重要的长征纪念地;

孕育了邓恩铭、王若飞、周达文、周逸群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留下了无数的红色传奇和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不少口头形态的红色歌谣、红色诗词、红色戏剧、红色故事、红军标语口号等至今依然在民间流传。

这一切能够传承至今,与贵州人的红军情结密不可分。

“在贵州,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无处不在。”《伟大的转折》总制片人、编剧欧阳黔森说,要讲好红军故事,就得走近老区老百姓,老百姓会告诉你红军胜利的原因。

今天,贵州人民依然想念红军——

在黎平县中潮镇佳所村,一栋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的老木屋,村民龙细美在此守护了几十年。

因为,红军曾在这里住过,这里便成了传家的宝贝,他不愿意舍弃。

在锦屏县河口乡塘东村,一座红军墓坐落于清水江边一片松树岭上,视野开阔、风景优美。

当地村民姜家烈一家三代在此守墓,已有80多年!

类似的事,在贵州还有很多很多。

浓郁的红军情结,为《伟大的转折》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拍摄氛围,总导演李伟坦言,该剧全程在贵州取景,是个“极其正确的决定”。

“深受红色历史文化影响,是贵州各地政府和群众对《伟大的转折》剧组予以大力支持的重要原因。”赤水市委宣传部干事梁翼这样说道。

猜你喜欢

演职人员情结红军
金正铉的“中国文化情结”
毛绒情结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济南市钢城区万和小学邀请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演职人员们走进学校
“战斗民族”的体育情结
冬天的舞台
告别“GDP情结”
十送红军
《婚前启示录》 看他们如何讲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