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

2019-12-12韩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语文课堂小学

韩燕

摘 要 德育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德育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与德育教育相融合,能够在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德育认知。

关键词 小学 语文课堂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传统教学形式已经紧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一味强调生字的默写、课文的背诵。实质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程是比较繁琐的。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接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情趣,在确保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其优秀的人格品质。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语文教师应着重考虑的教学方案。

1通过课前预习总结所感所悟

学生课前预习能够促进课堂学习效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确保在课堂学习时能够紧跟教师讲课的节奏。德育教育课前预习的作用,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而有所感悟,通过积累来塑造正确的德育观念,以便教师在课堂引入相关德育知识的教学内容。

以《鸟的天堂》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在前一节课程结束时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身边通讯工具查询关于鸟的资料,可以是影印资料、也可以是图像资料,通过资料的查阅和收集,学生能够发现自然环境中的美。那么,学生就会对这篇文章产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文字描述绘制一幅图画,画面上能够彰显出鸟为天空增添的活力。画面上还会有一颗大榕树,学生会想象若是天空中没有鸟,那么这棵大榕树也会感到寂寞。反之,小鸟在榕树上栖息、小鸟在天空中翱翔,会为自然风光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每一个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生活中、自然中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那么,他们会更加喜爱小动物,也会在遇到小动物时能够对他们爱护有加。至此,学生心中已经被潜移默化的渗透了道德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做出一些引导性的总结,将教学主题思想进行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若是在课前学生没有预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不能做出总结性的感悟,甚至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与消化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而教师也能将德育教育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学生对思想道德观念的认知也不会有深刻的记忆。预习能够帮助学生避免这些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德育教育内容。学生课前预习对鸟有了一定的了解,衍生出对小动物的喜爱情绪,在课堂上就会对教师讲授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能够保持专注力认真听讲,从而感悟出课文中的道理。加之教师的德育输出,不仅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感悟,还能够加固学生的德育认知。

那么。课前预习可以说是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只要找准这个切入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就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果。

2通过引导阅读传输德育观念

课前预习已经让学生对《鸟的天堂》有所感悟,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与理解。小学生虽然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对于这篇课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他们所得出的一些道德观念还是比较浅显的,并没有认为自己应该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句句阅读,在读到“……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在读这些关于描写鸟的天堂的画面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放映一些鸟的图片,让学生能够仿佛身临其境,然后再让他们看一些关于我们人类捕杀鸟的图片,学生在看到这些对比之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什么想法。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人类太残忍了,鸟类是对我们有益的动物,我们不应该杀害他们”;也有的学生会说,“自然才是鸟类的天堂,我们不应该禁锢这些鸟类”。这样学生就有了具体的想法,懂得自己在道德面前应该如何做,然后教师有意识地告诉学生,我们之所以捕杀鸟类是因为捕杀他们对我们来说有利可图,而且有的人捕获鸟是因为自己实在太喜欢鸟了,希望它们能和自己在一起。学生就会开始反对教师“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能杀害他们”“ 喜欢他们为什么要禁錮他们”等等的说法。教师就可以趁机问学生,“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就会自然地说出要保护鸟类,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能杀害一些生命。

课前预习让学生感悟到小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也让学生对小动物产生了喜爱之情,课上引导阅读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喜爱是不能确保小鸟安全的,面对捕杀学生的情绪是非常低落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可以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接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情趣,在确保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其优秀的人格品质。学生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懂得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其思想道德观念相较预习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是非观、社会观、人生观等人格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在确保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学生逐步渗透德育教育,相对比其他学科来说,语文知识内容更容易与德育教育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德育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董灵芝.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17).

[2] 王呈岭,肖红井.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8(01).

[3] 黎国栋.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8(21).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语文课堂小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