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在“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

2019-12-12沙敏张正勇张庆民刘军张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改革

沙敏 张正勇 张庆民 刘军 张丁

摘 要 本文以“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课程为例,对“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雨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将“雨课堂”引入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学习环节,分析了“雨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勢和面临的问题,为“雨课堂”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和参考。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将“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促进教学发展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 “雨课堂” 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人数大幅增加,导致基础课等课程的教学规模达百人以上。同时,“互联网+”正推动社会经济形态不断演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现今,手机在大学生中已经普及,学生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手机,如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购物等。课堂“低头族”已成国际难题,通过屏蔽信号、没收法、扣分法等措施杜绝这一现象,常引发争议,收效甚微,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正面临严重挑战。

近年来,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已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亮点,但是很少在常规教学中应用,大部分教师对“互联网+教育”模式仍处于观望状态。此外,当前教学改革也存在某些不当之处,如倡导将最新的 “互联网+”技术及相关工具引进课堂,却将互联网拒之课堂之外。而手机上网是时代趋势,教师应顺应趋势,主动将手机融入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手机搜索资源、做习题、观看视频、讨论交流等,发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优势,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1“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的概况

“雨课堂”教学软件,包含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和课后总结功能,教师可掌握学生动态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及时消化并理解知识,遏制积压问题的现象,进而有效避免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简而言之,“雨课堂”建立了师与生、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渠道。

“雨课堂”基于Power Point 和微信实现功能,教师利用PPT制作预习任务、课件、习题和复习任务,通过微信推送给学生。对于不理解的课件,学生可标注“不懂”,也可以自己进行反复学习。课堂上,师生可通过“雨课堂”进行实时互动、弹幕交流,活跃氛围,提升注意力。同时,“雨课堂”还内嵌了学堂在线大量优秀慕课资源,丰富了课堂内容和教学素材。

2016年,“雨课堂”从清华课堂走出,在8所高校进行公开测试。4月正式版上线并对外开放,师生使用人数超过8万人;6月已在全国16000多课堂中推广使用。“雨课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师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赞赏。通过检索近三年有关“雨课堂”的教学研究,发现“雨课堂”在化学基础课程上的应用研究还鲜有报道。

2“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课程的教学现状

2.1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的教学和考核模式

“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课程是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于大二上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54学时,授课对象每年约计45人。该课程一惯延用传统讲授的方式授课,每节课后会布置习题任务,学生通过习题来达到学习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2.2“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教师经口头表述和PPT等教学工具传授知识。这种“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学生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学习;(2)教师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的课前、课后学习环节没有理想的监督检查方法,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与教师交流沟通;(3)该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高低不等,忽视了个性化的培养,因此,提供师生实时互动平台尤为重要。

3基于“雨课堂”的“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课程的教学

在清楚“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前提下,结合“雨课堂”的功能及特征,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下:

3.1课前

3.1.1创建课程

教师经微信关注“雨课堂”公众号,依次点击“我的”—“课程”—“我要开课”,按要求输入课程及班级名称创建课程。创建成功后,系统将自动产生二维码图片和邀请码,教师需及时发送给学生,指导学生加入班级。

3.1.2设计课件

在对前阶段学生的学情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预习任务单和课堂PPT,制作课件时可使用PPT的所有功能。预习课件在课堂教学前两天推送到学生手机,必要时可以对某些课件页添加语音解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3.1.3提供个性化服务

将设计好的教学课件、视频、习题、拓展资料等课程资料分类向学生发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前答疑服务。同时学生的预习数据也会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疑惑较多的知识点进行课件的重新设计。

3.2课中

3.2.1实时互动

教师点击PPT菜单栏最右端的“雨课堂”,依次选择“课程”和“班级”,开启授课模式,自动生成二维码,教师手机端扫描该二维码,则进入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可选中“收藏”和“不懂”对疑惑的课件页进行标记,教师手机端同步收到学生的实时反馈情况,对“不懂”的课件页着重讲解。

3.2.2课堂讨论

必要时,教师开启“弹幕”功能,可就某个问题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借此了解学生的看法,并做出合适的总结。通过设置,在投影屏幕中只出现观点,不出现学生的名字,因此,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的活跃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3.2.3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将事先编辑好的习题或投票发给学生,学生即可在手机上完成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针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进行深度讲解。因此,“雨课堂”赋予的实时答题功能使教师能更快、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情况。

3.3课后

课堂结束后,“雨课堂”平台会依据得分高低和用时长短情况,评出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学生。针对学生请假、手机未带、旷课、手机出现故障无法连接“雨课堂”及其它情况,“雨课堂”中的“教学设计与备忘”板块可进行记录。此外,课后作业布置可经“雨课堂”推送给学生,加强重要知识点的巩固练习。

4“雨课堂”教学的优势、不足与前景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雨课堂”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具有如下几个显著优势:(1)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方便了师生平等的沟通和交流;(2)借助嵌套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实现了动态评价,便于教师调节教学进程;(3)形成的客观评价资料,有利于新的考试方法的探索;(4)只需授课电脑安装”雨课堂”插件、终端联网并装有微信。

在将“雨课堂”应用于“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雨课堂”的一些不足之处,包括:(1)教学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网络的状态,约束了“雨课堂”的实际应用。(2)“雨课堂”传输的教学资料,在没有无线网络的情况下,需消耗很多的網络数据流量。(3)教学中,常常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部分学生手机无法正常连接,影响统计结果。

“雨课堂”是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一项教学技术。如果说PPT 教学技术的出现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放出来,那么“雨课堂”的出现,无疑给教师进一步 “减负”,减少了花费在批阅习题和统计评价上的时间。“雨课堂”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想学习、爱学习的学生随时随地浏览海量数据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5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化学基础与分析检验”课程教学在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个性化培养等方面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拥有辽阔的发展前景。借助“雨课堂”这一现代教学技术,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满足不同起点的学生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学习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理想的道路。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Y016);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编号:17KJD55000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BK20180816);南京财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7JSJG218)。

参考文献

[1] 付钰洁.微课应用于大学翻转课堂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8):131-132.

[2] 曾思瑜,谢家贵,赵海霞.基于“雨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探索[J].现代交际,2017(23):125.

[3] 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7(12):153-155.

猜你喜欢

雨课堂教学改革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