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联网时代我国财经媒体的信任分析

2019-12-12姜忠敏

今日财富 2019年32期
关键词:财经跨界人工智能

姜忠敏

我国的财经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及类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过得财经媒体也发生了新的转变,之前门户网站所积累的流量正在渐渐的流逝,取而代之的是移动端等,这些都与之前的传统财经媒体同台竞技。所以,我国财经媒体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能够跟上行业变革的步伐,就必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的阐述。

现如今,我国的财经媒体再次遇到了分水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之前的门户网站,到现如今的大数据、云计算,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我国财经媒体经历了颠覆与重构,同时,其产品也推陈出新,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商业模式,整个行业的格局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对于传统的财经媒体来讲,认清行业发展的方向,紧急抓住每一次机遇,就一定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我国财经媒体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一)人工智能實现财经媒体再造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工智能已经从一开始的人工智能和感知人工智能逐渐迈向认知人工智能阶段,不仅如此,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机器人写稿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写稿机器人在未来也并不会完全取代记者编辑。写稿机器人带来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内容的采集和发现上。可以通过网络爬虫来最终获取实时信息,并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内容特征词的抽取,自动判断出消息的准确性;其次,表现在财经信息及相关数据的生产。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提取的主要核心数据可以帮助采编人员了解事情的原由,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表现在稿件写作急渠道分发。写稿机器人让采编人员节省了写稿、些消息的时间,有更多时间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稿件的质量。同时,有了人工智能作为支持,有些稿件在财经细分频道的推送上也会变得更加精准。

(二)金融机构自媒体及“小号”的崛起

财经媒体的行业格局正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特别是有些金融机构开设的自媒体,他们获取一手数据的能力远远高于传统的财经媒体。此外,在网状传播特点的带动下,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力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大。自媒体是社交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交网络使得全世界人民都联系在一起,网络呈现出了网状布局,网络新闻在网状结构的作用下也将传播的更快。例如:自从2018年以来,“饭统戴老板”等自媒体号的崛起就具有很大的代表性,“饭统戴老板”对外宣称要打造出“有趣而且有深度的硬核财经”,但是这个写作团队才不到10人,每周也只是更新两次,可是订阅量却已经超过了30万,最近发表的一篇公众号文章,短短一周内点赞次数就已经将近9000次之多,这无疑让很多传统的财经媒体都自叹不如。

二、我国财经媒体未来的发展路径

(一)必须要跟上行业的变化和节奏

传统财经媒体的突围也一定要有理论基础,在互联网时代,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使人们将有可能会以低成本来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而这时候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在激烈的竞争下,财经自媒体同样经历着流量洗牌,其中新的面孔不断的出现。但是这些自媒体的出现并不能进行复制,传统的财经媒体可以借鉴这些自媒体的经验,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传统媒体可以创出属于自己的自媒体“小号”,根据不同类型的受众创作出不同的内容,进而进行深度的互动,最终实现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突围。

(二)需要实行跨界合作

进行跨界,是为了更好的开拓渠道,一旦受众取得财经资讯的渠道发生了变化,只有开拓新的渠道,才能够提升传播效果。目前,传播关系也正在从之前单向信息发布逐渐转变为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这种传播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互动分享特征。例如:凤凰财经、网易、新浪等都以传统互联网门户网站作为基础,并逐渐开辟了新闻客户端领域;抖音、今日头条等也凭借着自身先进的技术,搭建了各种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传统的财经媒体不可以完全依靠第三方的传播渠道,一定要突出自我,跨界去争取用户,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包括行业内部的合作,也包括同其他平台的合作,努力去寻找可以为财经媒体引进流量的各种平台进行合作。

三、结语

我国财经媒体长期以来始终能够建立媒介经济议程,并且影响着公众经济认知,所以,在财经媒体用户心中,我国财经媒体占据了很高的位置。如果想要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更大的发展,我国财经媒体可以通过合作机构来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在此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积累大量的客户行为数据,然后再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分析,为受众提供最准确的服务,还能够为将来我国财经媒体转向商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通开放大学)

猜你喜欢

财经跨界人工智能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财经日历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财经记者的知与行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跨界•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