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019-12-12张家梅

今日财富 2019年32期
关键词:同辈高职生群体

张家梅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当今社会发展现状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由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不少高职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变化产生的不适、人际交往的困惑、情感问题、自控力缺乏等方面问题。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多。由于高职校的不断扩招以及普通大学的进一步普及,导致高职生源的综合素养不断下降,学生心理问题逐年增多。一般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导致不良的社会后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我校每年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心理都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高职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近几年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年级主要表现为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二年级主要有人际交往、学习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三年级集中在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和恋爱等问题;四五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主,兼有恋爱问题和未来发展问题。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一)新生适应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学生在入学前对自己学校的各方面条件都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步入学校后,他们却发现学校的整体条件跟自己想象的有很大出入,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失落感。当代大部分学生独立性较差,有的是外地要住宿的学生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不免会产生一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面对集体宿舍生活也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有个别同学会因为这些方面原因而不得不办理休学或退学。

(二)人际交往困惑

当代社会的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半边天的待遇,自我中心意识普遍,遇事只顾自己利益,很难换位思考,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尤其住宿生,宿舍关系很难融洽相处,女生小矛盾不断,爱斤斤计较,来咨询的同学问题一般都是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引起。男生中也会因为一句不中听的话而变得脸红脖子粗,甚至会因为某个女生而大打出手。

(三)自控能力差

高职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底子比较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进入高职后,这种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继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表现为经常迟到、旷课、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出现违纪现象。高职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对初高中较自由,这就使得部分学生更加放纵自己。很多高职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当下信息化时代,手机成了学生的新宠,大部分学生形成了手机依赖,难以自拔。

三、高职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深刻和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内在自身因素。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简述:

(一)家庭环境的原因

在多年的学校咨询工作中发现,来咨询中心咨询的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追根究底大多都与家庭环境有关,主要表现在父母期望过高,家庭结构不完整,教养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远高于他的实际水平,时间久了会让孩子感觉到有压力和不自信,甚至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离婚率比以往高了很多,还有一些农村的家长为了生计到外面打工,把孩子从小留在老家由老人照顾,使他们成了留守儿童,在这种家庭环境里生长的孩子会因亲情的缺失,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他们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一些来访学生反映父母经常对他们施加“棍棒教育”,感觉儿时的经历和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没能给自己留下多少幸福的回忆,所以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甚至有自杀倾向。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高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对个性逐渐成熟的高职生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学校环境的原因

学校是高职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物质环境等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社会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家长都会根据将来是否好就业来替孩子选专业,而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这使得部分高职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导致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枯燥乏味,自控力缺乏,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的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高职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学风校风、学生自身人际关系情况等,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高职院校和初中相比学习氛围要轻松的多,很多同学感觉如释重担,对自己放松了很多,加之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成了他们的新宠,一旦把握不好就会陷入手机依赖,甚或让他们产生空虚、抑郁、失望、自我封闭等不良心理。 良好的学风校风有利于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道德情操,使其各方面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三)同辈群体的原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 ·米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步入了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脱离了对父母、老师的依赖。而且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高职生的同辈群体才是影响其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辈群体满足高职生的情感交流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促进高职生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是高职生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对高职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三观有较大的影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环境适应能力和合作竞争的本领。高职学生在进行自我整合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角色混淆、自我怀疑、忧郁、 沖动、与父母或权威人物发生冲突而出现逆反心理。他们更加看重自己在同辈群体的地位,希望获得同辈群体的认可,以进行自我定位。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同辈群体的影响力,善于发现其核心人物,既非任命或派遣,也非选举产生,而是在群体活动中凭借自己的知识、才能、阅历、品德等内化的因素获得成员的普遍认可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他对群体成员的影响依靠的是权威而非权力,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四)自身因素的原因

高职学生一般都处于 15-21 岁之间,心理发展处于迅速成熟而又没有完全成熟的过渡期,即处于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L S·Holling-worth)称之 为“心理性断乳”的最后关键期。这一时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狂飙时期”,是一个情绪起伏较大,精神易混乱的发展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了种种美好的向往,希望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甚至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现实社会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很大,使得很多同学无所适从,从而陷入矛盾冲突之中。同时,高职生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他们渴望享受自由的生活,但因为此阶段的自己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生活经验等各方面都不可避免地仍要依赖父母和老师。这种情形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独立和依赖的矛盾。(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工处)

猜你喜欢

同辈高职生群体
消失吧!同辈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域外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同伴关系
调查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