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铁枢纽的江阴县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

2019-12-12冯军

今日财富 2019年32期
关键词:江阴枢纽高铁

冯军

随着苏南沿江高铁建设的推进,江阴将成为苏南沿江高铁的枢纽站,这会让江阴县域经济突破城市边界,促进城际协作,快速融入长三角城市带。本文运用SWOT分析来研究江阴经济在高铁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江阴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一条铁路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一条高铁关乎一座城市的发展前景。以高铁为代表的江阴新交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时空观念的大变革、空间格局的大调整。江阴北枕长江,南临太湖,历来是一座滨江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苏南沿江高铁建设的推进,江阴即将成为枢纽站,江阴县域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又是挑战。高铁将让江阴突破城市边界,加强城际协作,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城市带。下面我们用SWOT分析来研究江阴县域经济在高铁时代面临的发展环境,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一、江阴高铁枢纽经济的优势(S)

(一)突破城市边界,融入长三角城市带

一是同城效应。高铁时代的来临,最大特点是“同城效应”,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可在更大范围内加速流动,传统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优势、人才实力等依附性相对减弱。必须彻底打破传统的狭隘区域经济理念,把江阴置于三大经济区乃至全国、全球的大背景下,在更大范围、更宽视野、更高层次上谋划循环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二是时空效应。高铁时代的枢纽经济,将带来“时空压缩效应”,极大地提高城市间的可达性和便利性。在不久的将来,高铁全面通车后,在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和上海之间,大部分可实现2小时内通达。江阴正式步入上海两小时经济圈范围,迎来了跨越发展新机遇。

(二)吸引外来资金,催化江阴枢纽经济

一是虹吸效应。高铁时代的枢纽经济,具有“虹吸效应”,在巩固扩大现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和“同城效应”产生的倍加“磁场”,吸引更多外商来江阴投资创业,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空间。二是催化效应。高铁时代的枢纽经济,具有“催化效应”,能够促进高端产业向通达性好的城市集聚,促进沿线城镇的产业升级,尤其是对商贸物流、旅游、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高铁加速人员流动和聚集,在特定地区形成“劳动力池”,能够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扩大劳动力择业范围,增加就业稳定性。

(三)聚集优秀人才,提升本土企业创新

一是磁铁效应。高铁通车将成为江阴吸引人才的“靓丽名片”。江阴创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一直不错,但由于没有高铁,高层次人才不愿驻留江阴。高铁建成后,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江阴发展。特别是让在大城市打拼的本地人才看到回乡的最佳时机,吸引他们携带资源回乡创业。二是创新效应。高铁时代的枢纽经济,具有“创新效应”,使人们面对面交流机会增加,有利创新思想的激发、新知识的扩散,使高铁沿线城市成为高端人才聚集的“洼地”。

二、江阴高铁枢纽经济的劣势(W)

(一)产业结构问题突出

一是传统产业偏重。我市的制造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2018年冶金、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54.4%,尤其冶金和纺织业两者产值之和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40%;重化工产业比重偏高。二是新兴产业偏少。近年来,我市新兴科技企业引进不少,但龙头引领性企业不多,占全市工业总值份额偏少,没有类似大疆科技、华大基因这样的国际级企业,新兴技术企业集群未能有效形成。三是产业链偏短。大部分制造业产品以工业半成品、中间产品为主,市场影响力不够,在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等制造业节点上话语权不足。

(二)硬件设施并不完善

从硬件上讲,我市城市硬件条件仍有缺失,比如说高铁,市内快速通道等方面都落后于周边城市,这使得我市在招商环境方面落后于人。多年前,上市公司宝信软件曾有意在我市设立一个基地,然而经过考察比较后,最终选择了昆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市没有高铁,高端技术人才从上海往来江阴不便。同时,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生活品质欠佳,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不强。甚至于作为教育大市的江阴,一方面尚缺乏人才继续学习和交流提高的教育平台,另一方面现代技工人才培训也还显滞后,使得国际企业入驻江阴有所顾虑,比如新引进的华泰汽车,在本地招收大量专业技工会遇到一定困难。

三、江阴高铁枢纽经济的机遇(0)

(一)国家层面政策机遇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到2020年,我国将规划建设“五纵五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的批复。批复指出,为深入实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完善江苏沿江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促进高质量发展,同意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规划中穿越我市的南沿江城际铁路和盐泰锡宜城际铁路即将开工。

(二)工业园区发展机遇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江阴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内外相应配套设施,强化集聚、创新管理模式,加速提升产业规模和产业能级,形成梯度发展、功能互补的园区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园区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建成招商引资主战场、科技创新基地、承接转移平台。

(三)区域产业融合机遇

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实现协调互补发展。依托无锡市较强的研发力量、上海市发达的商贸流通、苏州市雄厚的制造业,统筹县域工业园与物流园区的布局调整和规划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产业集聚区。

(四)本地企业升级机遇

整合既有基础优势,提升改造本地企业。高铁通车后,我市与三大经济区协作将更加紧密,江阴必须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引进先进管理理念、设备技术、资金运作模式,改造提升本地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整合现有企业群体,瞄准无锡、苏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大集团、大产业,选准协作配套增长点,实行错位发展。同时,积极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发展新优势。高铁通车后,必然会冲击原有的产业布局,衍生出新的业态。江阴要选准重点,借力开发,强力培植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亮点和优势。

四、江阴高铁枢纽经济的威胁(T)

(一)“单向流”现象

高铁的开通对江阴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江阴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对比周边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相对滞后,需要江阴快速发展来应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挑战。

(二)“过路客”现象

由于江阴特殊的区位,江阴城市小、吸纳力有限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南沿江沿线客流匆匆一瞥的小城,这对江阴的经济产生不小的冲击,江阴处于“过境”、“过道”的位置。

(三)“传导器”现象

单纯的高铁本身并不能直接带动城市经济的增长,如果希望高铁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那必须使其与所服务地区的经济水平、产业类型发生关联。在高铁的选址建设、高铁站点周边地区规划中,都应当充分考虑高铁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只有当高铁系统为那些需要高铁服务的城市相关产业提供了方便和良好的服务时,高铁才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长三角几大城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消费水平必经对江阴进行传导,给江阴经济的宏观调控带来困难和影响。

(四)“落度差”现象

如果希望将高铁对城市的发展带动价值发挥的最大,必须提升高铁站交通的通达性,使其方便的服务于更大范围的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长途客车、私人小汽车需要与高铁站相互联系,在高铁站设计中必须处理好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问题。苏南沿江高铁的建设对城市交通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会产生巨大压力。高铁快捷、优质、高效的运营服务对江阴的交通设施,尤其是原有的长途客运体系会产生巨大冲力。

总之,即将成为高铁枢纽的江阴,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江阴市各级政府部门一是要做好制度創新文章,放大政策优势;二是要做好产业布局文章,实现人才聚集;三是要做好企业转型文章,提升产业地位。只要把握好这一机遇,江阴经济将进入新的腾飞发展时期。(作者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江阴枢纽高铁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江阴: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山上有座高铁站
枢纽偏好型产业
江阴旅港同乡会成立26周年晚会在港举行
江阴旅港同乡会成立26周年晚会在港举行
第一次坐高铁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
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