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出版社进入知识付费领域初探

2019-12-12张笛

卷宗 2019年31期
关键词:知识付费出版

摘 要:近年来,移动智能设备迅速更新换代,手机支付已经遍及城乡。在网络信息爆炸的同时,互联网用户对于专业化、细分化知识和高质量精神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知识付费模式应运而生。虽然知识付费是非常新兴的市场,但是发展迅速。而正处于转型中的传统出版领域,也开始尝试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面对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文艺出版社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迎接挑战,把握机遇。

关键词:知识付费;出版;文艺出版社

1 知识付费产业的兴起

知识付费,就是把知识作为产品或服务,换取商业价值。知识付费的产生有两大条件。第一是数字阅读的普及。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电子阅读设备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前的看书、看报、看电视变为看手机、看电脑、看电子书阅读器。第二是移动支付的兴起。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方式,数字化的付费知识也必须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进行交易。在这样的条件下,自媒体、培训机构、网站等知识的生产者纷纷抓住机会,进入知识付费的市场。

2010年到2015年,小范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豆丁网推出付费阅读产品,豆瓣阅读开启付费专栏,微信公众号开启赞赏功能,知识付费的产品日渐丰富,模式日渐成熟。2016 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得到、知乎、果壳问答、喜马拉雅、微博问答等知识付费平台纷纷推出专栏、讲座课程、直播课、线上训练营、问答社区等各种互联网知识产品。传统的线下学习方式和纸质图书阅读方式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平台转移到线上,知识付费风生水起。未来,通过付费手段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将逐渐成为用户生活方式之一。

2 文艺出版社的机遇

传统出版社相对于网络内容平台来说,看似在付费知识内容的服务上劣势明显,远远落在后面。但实际上,出版社并不是全无优势。其实,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本身也是传统出版社加快融合、转型升级的需要。2015 年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开启了国家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多家专业出版社已建成用于知识服务的数据库、平台、知识服务产品,并获得销售收入。可以说,在国家的扶持下,具有先天优势的专业出版社进军知识付费领域相当顺利。

可以想见,相对于专业度很高、知识垄断性很强、权威性很高的专业出版社而言,属于大众类出版社的文艺出版社要很快打造出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就没那么容易了。想吸引用户花钱购买自己的产品,而不是去百度搜索,就需要高质量的内容,也需要产品设计的创意和亮点。简单来说,就是提供别处找不到的内容。这也是目前成功者凤毛麟角的原因之一。

但是,目前虽然各大网络平台的知识付费内容已堪称海量,问题也日益明显——内容同质化、功利化,更新快速,不少却质量堪忧。而出版社则有积淀深厚的优质内容基础和作者资源,也有长时间以来积累的读者群体。相对于快餐式的平台知识而言,同样是文学、艺术、文化类的知识产品,以经过内容评价、审核机制的筛选、改造,作者投入更多心血的纸质图书为基础的产品,显然是更可信赖的,价值更高的。虽然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显而易见,但是文艺出版社的从业人员在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会更胜一筹,在知识产品的运营上也把关能力更强,专业度更高,设计出来的产品也会质量更高。

3 文艺出版社知识付费产品的可能路径

知识付费尚属新兴市场,其具体形式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所以要总结出成熟的操作方法还不太现实,这里不妨结合业内可供借鉴的已有案例来分析和探讨。

对于文艺出版社来说,首先可以积极数字化纸质图书并重组,以付费知识的形式销售。例如中信出版社的中信书院App推出的《好書快听》,从中信出版集团新签约的引进版图书里,选出了一份全球最新的认知清单。这份清单动态实时更新。每周从清单里再精选出5本书,找专业领域的讲书人,把每本书变成一个15分钟完成知识获取的音频产品。中信强调的是碎片化知识的系统化获取,帮读者筛选、加工和分享全球新知,这就和一般低质量的碎片知识区隔开了。所以,简单地数字化是不够的,在知识付费的时代,更需要以读者的需求和心理为主导,否则就很难实现知识变现的目的。

更进一步,还可结合纸质图书内容制作深度阅读的产品和课程。例如《三联生活周刊》的中读App,根据《我们为什么爱宋朝》《宋朝那些人》两期封面故事,推出精品音频专栏“宋朝美学十讲”,并邀请董卿、叶放、康震等知名人士解读宋朝生活美学。产品上市一个月就获得300万元销售额。就是利用读者感兴趣的优质内容,转化为音频课程,加上名人效应,获得了成功。湛庐文化的付费产品“一书一课”,为每本畅销书请来讲解者,讲一个读者最感兴趣的话题。例如请来了电影《星际穿越》的原著译者苟利军来讲解“引力波”。对于原始的纸质图书,不一定每位读者都能读通、读透。请专业人士进行深入浅出的拓展式讲解,能又抓住大众的心理,收获流量。

还可抓住稳定的读者群体,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社群运营。文艺出版社的自建平台往往缺少流量、缺乏大规模的用户资源。但是有一批小众化的稳定读者群体,可以在这部分读者群体的基础上,打造线上线下交互的读者社群,运营社群产品,实现与用户的深度连接,提高用户黏性。例如湛庐文化的“庐客汇”,读者可在线上社群定期深度阅读,参与以地域和兴趣划分的读者社群进行交流和学习,还可参与庐课大讲堂线下沙龙,甚至购买海外游学计划的服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探索出版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知更社区”,从线下读书会等阅读组织切入各类社群组织,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着眼线下,开拓线上,通过线下读书会、文化游学及线上社群等方式积累读者资源,逐渐形成线下反哺线上、线上引流到线下的循环模式,同时与多家互联网知识服务平台合作,多渠道连接用户,扩大产品、服务和品牌的辐射力,在知识付费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知识付费的兴起对于传统的文艺出版社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视而不见,故步自封,就只能看着别人赚得盆满钵满。如果抓住机遇,打造出适合自身的优质知识付费产品,则既能获得经济收益,又能推动数字化转型,也许还能在过程中发现新的盈利模式。但是,同时也要牢记“内容为王”的本质规律。如果没有优质的图书作为基础,那么知识付费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纸质书时代就领先的出版单位,在知识付费时代也照样能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刘翼.传统出版社进入知识付费领域的机遇与策略[J].出版与印刷,2019(8):2-4.

[2]王坤宁.出版业知识服务驶入快车道 [EB/OL].(2018-09-03)[2019-05-10].https://www.chinaxwcb.com/info/125099

[3]蓝鲸财经.出版社做知识付费:对内容产业的更高挑战?[EB/OL].http://edu.sina.com.cn/l/2019-09-19/doc-iicezueu6842402.shtml

作者简介

张笛(1989-),女,汉族,陕西泾阳人,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文学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新时期文学。

猜你喜欢

知识付费出版
信息碎片化时代体育媒体“知识付费”平台的构建
“知识付费”是否需要新法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