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配电智能终端工程化应用实践路径

2019-12-12吕培强

卷宗 2019年31期

摘 要:调查分析智能改造新需求,建立监造与抽检“双检”模型,研究通流检验检测、二次回路构架优化设计新方案,检测验证“工厂化”运行工况,并结合智能终端工程实践,首创施工技能质量评价模型,大幅压降现场施工检修作业时间,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配电终端;工程管控;实践评价;优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配电智能终端从试点示范到上规模的应用,新技术推广在现场反映的问题之一是,配网屏柜存在的一些二次回路缺陷,如端子排的安装位置有差异,测控回路与其他电气回路配合的随意性,二次接线不规范等,这些普遍性问题不利于运维及检修人员所需开展的工作,更不利于“工厂化检修”及智能化提升后的高可靠性运行。

1 调查分析智能化提升新需求

在组织安排施工力量恰当的前提下,简化现场标准化作业工序,减少人力投入、减轻劳动强度至关重要。

1)应能够提供保质保量的智能终端。2)应按照现场不同的配电柜型,提前定制二次控揽。3)按照现场需求的CT\PT型号、规格、数量,提前做好检验检测。4)要适应现场进线柜、分段(联络)柜、出线柜的型号(类型),采用射频技术将实物与编码有机统一,以备今后的运行维护,识别故障(异常)产品的分布。

2 研究检验检测完整性对策

通过“配网自动化”模拟运行工作环境,在首次拟合完成一次侧、二次回路通流试验后,具备了轮换校验CT及智能终端的功能。同时,由于优化二次接线构架设计,有效杜绝了二次回路的错接现象,方便了批次检验CT及对应的智能终端。

2.1 建立“双检”模型

从严把控智能终端进货质量,适时开展DTU驻厂监造,及时安排到货抽检,科学合理预防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现场,从源头上把牢智能终端的质量关。

1)驻厂监造:检验并验证技术参数是否符合并满足招标技术规范书;熟悉并适应现场安装条件;产能是否能满足现场施工或实施进度。2)到货抽检:从搭建的模拟配电生产现场,抽检是否存在批次性质量问题;预计合格品数量能否有效保障现场施工进度安排。

2.2 通流检验检测新方案

所涉通流试验可通过一次通流与二次回路检验两个步骤来完成。

2.2.1 一次回路通流试验

1)因站所高压柜面多,可以依次采用通流导体穿入A相、B相、C相互感器,然后分别加载A相、B相、C相一次电流,逐项检查所对应的高压柜显示的二次电流,如发现某高压柜在A相通流时,其C相有响应的二次电流,且其A相反应出二次电流为零,则可校验出某高压柜A相与C相的二次回路错接的问题。2)在二次回路短接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如发现对某高压柜B相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时,其二次回路保护单元为有电流,说明有其他高压柜电流互感器错接在本高压柜B相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则可校验出本高压柜B相电流互感器所对应的二次回路错接在其他高压柜中,现场反映出错接的二次回路保护单元“无”电流值。3)整组依次进行的一次通流试验,可逐相验证相位无异常、变比无异常正确、绝缘良好无开路现象。

2.2.2 二次回路通流试验

1)依次对某高压柜A相、B相、C相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注入5A、4A、3A,可验证对应的三相相序有无异常,测控单元所反馈电流有无异常。2)特别对二次回路接地部分,采用依次解开高压柜二次回路接地,进行绝缘测试,如解开某高压柜电流互感器C相二次回路接地,并对其测控单元连接处进行绝缘检测,如发现其绝缘电阻为零,说明该测控单元接地线错接在其他的测控单元上,应予以纠正。由于传统现场将全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解开,一并检测二次回路绝缘情况,则往往会在发生测控信息异常、保护动作不正确等状况下,复查现场才能发现并纠正。

2.3 优化设计二次回路

2.3.1 二次接线

优化并改进端子排的安装位置,合理布局保证与一次设备的物理隔离,并与接触器、继电器、380V电源等保持足够的检修维护安全作业距离。

1)交流电流、电压回路采用试验端子,便利CT的二次侧在端子排处,采用三角或星形等接线方式,合理布置N线接地。2)操作回路按照正电源(含远方/就地切换)、合闸回路、分闸、负电源布置,并预留空端子,以便按需与其他控制回路相配合。3)信号回路较多时,采用相互绝缘的双层端子,依次布置动作/告警、远方/就地信号、地刀位置、合闸/分闸位置、工作/试验位置等信号。4)交流电源,如加热、照明等交流信号,采用红色端子加以警示。5)通信回路,为避免传送過程中发生干扰,直连至综控屏。

2.3.2 二次航插

分设交流采样与直流控制回路,避免临近交流(直流)之间或交直流短接烧损设备异常动作。

2.4 验证“工厂化”运行工况

通过针对现场高压柜型特征的“工厂化”标准定制二次回路、连接端子及端子排,科学高效提升现场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手工制作作业耗时。

3 施工技能质量评价模型

3.1 考评工程化技术节点

根据现场新需求,改进现场勘察、优化并简化现场制作、本地测试和联合调试等关键技术环节,从而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2 实训工艺质量及评价

建立自动化实训场景,大幅减轻现场作业强度,优化标准化作业步骤。

1)针对现场不同柜型,定制二次控缆,接头端子,走线布置符合现场需求。实际现场作业仅需布线、对线、连接紧固、万用表测试等步骤,从而压降现场作业时间。2)现场录制标准化工艺控制短视频,精心剪辑,方便各家施工单位学习改进与提升。3)要求各家施工单位在模似现场,通过标准工艺测评,从而减少现场不规范返工。4)运用射频技术对应各家供应商提供的智能终端,以一柜一册为单元全程记录CT、直流电源、二次控揽等关联设备装置清册,以便日后有序跟踪产品质量、施工质量,追究可能的疑似家族性缺陷。

3.3 工程实践验证可行性

通过新技术应用优化策略及技术路径,包括模拟生产现场集中检测,简化现场作业步骤,大幅减少现场人力投入,在省时省力的同时,压降了大量的现场安装、检测、调试时间,即停电检修作业时间。

4 结语

本文以智能化提升新需求为切入点,研究检验检测完整性对策,探讨“双检”模型,通流检验检测、优化设计二次回路新方案,验证工程实践的可操作性,并首提智能终端施工技能质量评价模型,为此减少智能化提升带来的停电损失,更好地适应配电智能终端工程化应用实践新需求,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3729-2019远动终端设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2]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吕培强(1969-),男,江苏苏州人,工程师,从事配电网运行检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