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9-12-12杨倩

卷宗 2019年31期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发展

杨倩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猛烈冲击。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就要保证主体协同,依靠环境调节,同时加强思想保障、法制保障、人才保障和体制保障。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历史时代的记录,更是精神文明的积淀。在当下社会,我国传统文化被逐渐忽视与淡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并使之得到发展的工作刻不容缓。鄙人经过分析研究,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1 保证主体协同

要保护与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明确各个主体的地位。党和国家必须居于主导地位;知识分子特别是传统文化工作者是骨干力量是主力;人民群众是基本力量。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党和政府制定好文化方针,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其主导作用。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保证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二,要发挥传统文化工作者作用。强调传统文化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并不是忽视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这需要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也需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基础。

第三,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发挥党和政府以及传统文化工作者作用。保证人民群众的权利,给人民群众创造与创新的自由与权利,并提供有利的创造环境,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保障。

2 环境调节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就要认清其是一个过程,具有历时性,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1]。

1)经济环境要素。经济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活动提供物质保障。经济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文化内容,一定社会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其所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

2)政治环境要素。文化与政治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会意识的文化是政治的反映,如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分立的政治状况。而文化的发展又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与政治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二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先进文化对于政治变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具有重要价值。

3)文化环境要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文化主体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体现在:第一,国家的文化政策直接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二,国家关于文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三,大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 思想保障

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首先要在思想上得到保障。应从以下五点实施: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群众文化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坚持理论创新与文化实践的有机统一。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有助于克服群众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再者,实践活动是文化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文化理论工作者应总结经验教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理论的发展。

三是坚持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的文化政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和文化环境。而推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2]。

四是坚持古今文化、中西文化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当代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既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又要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要注重结合时代特点,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五是坚持文化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机统一。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有思想观念、风俗习惯、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等。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变迁。同时,社会道德和风俗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理念。

4 法治保障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工作,不管是传承与弘扬,还是转化与发展,都需要有法治的保障。我们首先应该做到依法规范、保障这项工作的开展,其次依法肯定传承、弘扬与发展成果。即要坚持坚守原则与创新发展的统一,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再次,加强相关法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并提高文化主体的法治能力[3]。

5 人才保障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文化主体应具有正确的传统文化观、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创新意识与能力。

第一,培养文化主体的正确传统文化观。对于文化主体,我们要引导与批判相结合,针对不同文化主体采取不同的举措。

第二,培养文化主体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采取教育与学习相結合的方式,积极构建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4]。

第三,培养文化主体的创新意识。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就要通过创新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对文化主体创新意识的进行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第四,培养文化主体的创新能力。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的。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鼓励文化主体参与文化实践活动。

6 体制保障

宽松与竞争并存的文化体制,为文化主体提供更为宽松的创造与创新环境,有利于调动文化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不同主体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文化的地位与作用要求在以全面改革推进体制建设、推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工作中,要做好体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重点改革与全面改革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何洪兵.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基于国际受众视角的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吴汉东.论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为对象[J].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3]江海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功能作用与价值定位[J].理论月刊,2014年第6期.

[4]郭日铎.传承与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22-25.

猜你喜欢

传承传统文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