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数据在科普创新服务中的应用

2019-12-12郑婷

卷宗 2019年31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科普大数据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实现科普持续创新发展,是科普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桂林市科普服务平台为实例,论述了如何在科普中有效应用大数据,助推科普创新,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关键词:科普;大数据;应用;创新服务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林市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建设(项目编号:桂科AB16380333)。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文件中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1]。”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

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两翼”之喻表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需要协同发展,将科学普及贯穿于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实践意义[2]。要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就要抓住当前大数据背景的机遇推进科普创新发展。而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资源更好的为科普服务,是科普持续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1 科普的定义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

2 传统科普形式和特点

过去传统的科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场馆科普,二是名人大家开设的讲座和课堂,三是报刊杂志进行科普,四是影像视频资料进行科普,五是定期举办大型科普活动,如科技周、科技月等综合性科普活动,或配合重大国际和国内节日开展的科普活动,如国际气象日、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家节能宣传周等。其特点是:宣传形式单一、普及面不够广、效率不够高,大部分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受众主要是被动接收,参与性、主动性比较低。

3 大数据在科普创新服务上的应用

现如今,科普需求早已从被动形式的“你能给什么”转变为主动形式的“我想要什么”,传统科普服务模式已难以应对。为大众提供智慧化服务是科普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普及率达61.2%,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99.1%,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7.9小时[3]。因而通过互联网主动搜索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成为越来越多公众获得科普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也为大数据在科普创新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利用大数据收集存储大量科普信息,然后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水平等人群的群体特征,在大数据的指引下对公众科普需求精确感知,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细化和分析,并对海量的科普知识去伪存真,针对不同特征群体进行精准推送,满足公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智慧化的科普创新服务。

4 大数据助推桂林市科普创新服务

桂林市也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动实施“互联网+”科普,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拓展科普来源及传播渠道,创新科普服务手段。以搭建桂林市科普服务平台为例:平台紧盯科技前沿,紧跟社会热点,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让用户只要连接了互联网或手机移动端或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享有均等的科普服务。

1)借助大数据,开设本地特色专题栏目。平台在设置科普信息发布栏目时,研究者根据当前的热点,确定好科普的主题、内容、形式或关键词,快速抓取所需的有效信息,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有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的及时发布大众感兴趣的科普资讯。同时,通过分析公众对桂林这个国际性旅游城市最感兴趣的关注点,推出符合桂林特色的专题栏目,如“桂林地方美食”、“桂林人文历史”、“山水风光”、“民俗典故”等,将桂林市的地理、人文、风俗、科技等融入科普宣传当中,寓教于乐,收效显著。

2)通过大数据,把科普渗透到网游、视频和网络社区中。有数据显示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分别为6.12亿、5.76亿和4.84亿,使用率分别为73.9%、69.5%和58.4%[4]。为吸引“眼球”,提高“粘度”,把科普渗透到网游、视频、网络社区中,也是一种创新手段。因此,平台专门打造了一个极具创新性的科普栏目,即通过引入专业团队构建桂林著名的风景场景,结合百度地图的精准定位和导航信息,实现全景虚拟漫游。还开发出了不同科普小游戏和视频,利用其趣味性吸引公众。并且设置了每日竞猜和阅读,通过答题和阅读量积累积分,实行网络社区“科学达人”评级,激发了参与者的成就感,实现了满足感。正是借助于虚拟现实、小游戏和视频等手段使桂林市科普效能得到了快速提升。

3)使用大数据技术,打造农产品溯源防伪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发布的农产品从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全程的溯源,完整记录全方位立体化信息,逐步加大农产品溯源防伪认证的广度和深度,力图建立从“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帮助农民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4)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个性交感互动。平台开通了与用户的互动交流,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个性化连接用户与知识、用户与专家,用户与用户,三方共同答疑解惑。利用大数据分析收集的海量题库,举办科普知识网络大赛,实现竞赛期内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手机和微信公众号随机答题,自动判卷,实时显示分数和排名变动。利用大数据,开发电子图书馆,实现高效便利的浏览、检索和下载,并根据大数据分析的阅读习惯,进行个性图书推送。

由于桂林市科普服务平台在科普宣传和推广、服务中充分应用大数据,使平台的创新服务能力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开通一年左右的时间,其阅读点击率已超过15万人次之众,极大助推了桂林市的科普创新服务。

5 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公众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和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对科普服务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着“互联网+”的发展浪潮,科普工作者们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把大数据在科普中进行有效应用,精准地将科普信息和资源送达目标人群,实现个性化、智慧化的服务,使科普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较好的推进了科普持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J].中国西部科技,2006,(06):5

[2]《加强科学普及服务创新发展》[J].求是,2016(12): 45-47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4次)[EB/OL].[2019-8-30].https://tech.sina.com.cn/i/2019-08-30/doc-iicezzrq2166612.shtml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網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3次)[EB/OL].[2019-2-28].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86.htm

作者简介

郑婷(1977-),女,桂林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情报分析,平台开发,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科普大数据
科普达人养成记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