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生”的教育困境与反思

2019-12-12王丽瑾

卷宗 2019年31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王丽瑾

摘 要:在那里,学校有专门为特殊学生设置的比赛项目,对他们的学业没有统一标准,能有所收获就可以。但是对他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却没有任何放松,该承担的责任一定要承担,该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只有温柔能换来温柔,只有温柔的坚持才能营造一个温暖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随班就读;轻微智障;融合教育;普通生;特殊生

随着“全纳教育”的提出,我国义务教育法强调"零拒绝"后,一些残疾儿童就以随班就读的形式进入了普通学校,被称作“特殊生”。这些孩子在学校里的处境比较尴尬,特别是那些有轻微智力障碍的学生,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学困生”或是行为障碍生。这些孩子会影响课堂正常教学,妨碍其他学生学习,教育难度大,在他们身上,老师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付出的爱心和努力都是超常的,可收效甚微,尤其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几乎不见提高,被视为班级的“包袱”。教师郁闷,学生痛苦,其实,因为这些孩子自身的特殊性,是难以真正融入普通教育的。

作为一名近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也不希望自己班里有随班就读的特殊生,倘若仅仅是辛苦也就罢了,关键是得承担起逼近他们学习的责任,眼瞅着他们学得那样吃力和痛苦,心却必须麻木,毕竟谁也承受不起“教书不尽心,不努力”的指责。我已经连续四届,接班教语文,当班主任了,巧合的是我所带的班级里每届总会“冒出”一名有轻度智力缺陷的孩子。从外表看,他们与正常孩子相差不大,学校和家长起初也不认可他们是有智力障碍的特殊学生,只是把他们视为“学困生”,不断地给我们任课教师加压,甚至还认为学生成绩不见起色,是教师不尽心,不努力,能力不强的缘故。真实原因却是这些孩子在智力上存在明显障碍,他们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漠然,没有参与学习的兴趣。其次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很差,加上家庭、社会的影响,身上的行为问题也特别多,造成了班级管理上的很多麻烦。譬如,现在我班上的一个张同学就很让人不省心,他是个早产儿,大脑发育不全,课堂上,会旁若无人地随意走动。刚入学时,还常常会溜出教室,在校园游逛,即使坐着,也静不下来,要么自言自语,要么在桌面上乱涂乱画,时不时制造出一些声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作业从来不写,就连生字抄写也不能自主完成。和同龄孩子玩不到一块儿,课间玩耍,不能遵守游戏规则,被同学排斥;常随意取用或抢夺同学的文具、画具和食物,与人冲突不断。他隔三差五总能惹出一些事端让人心烦,下手不知轻重,与同学打闹,竟用铅笔尖戳伤了同学的脸,事情处理很是棘手,麻烦不断。面对这样的特殊生,任课老师抱怨难教,家长埋怨管理不严,觉得这样的孩子应该就读特殊学校,然而,不久后观看的一个访谈节目,深深地触动了我,那期节目的内容主要是讲述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的,观点相当明确:教育需要温柔的坚持。

首先吸引我的是节目的标题——《温柔的坚持》,主要讲述了一个男孩从大陆到台湾的求学经历。男孩叫成成,一岁时,被查出患有智力障碍,无法适应在普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于是母亲又把他送到了当地最有名的一所私立学校。结果跟以前一样,成成仍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后来,成成的母亲听说了台湾的“融合教育”,抱着一线希望把成成送到了台湾的一所融合学校学习。在那里,特殊生和普通生的比例大约是1:3。学校有专门为特殊学生设置的比赛项目,对他们的学业没有统一标准,能有所收获就可以。但是对他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却没有任何放松,该承担的责任一定要承担,该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在教师们的坚持和鼓励下,成成后来找回了自信,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孩子”各方面的进步都相当明顯。

看完《温柔的坚持》,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的确,只有温柔能换来温柔,只有温柔的坚持才能营造一个温暖的教育环境,我被那种全新的融合教育的理念深深感动了,让我坚信:接纳、欣赏、包容、善意和温暖才是对那些特殊学生最为人道的关爱,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人人参与创建。

为了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我主动到张同学家走访,回到学校后,我把了解的情况编成了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不曾想,张同学竟也听得很认真,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原来,他对感兴趣的内容,也能专注。老师和同学转变了对待“张同学”的态度,包容和接纳使他也改变了许多,他本人也开始寻求表现的机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示好,我趁热打铁又去做学生家长的工作,在走访交谈中,发现一般学生家长都能理解我的想法和做法,他们唯一担忧的是怕张同学的一些行为问题,会伤害、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我还向他们介绍了张同学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譬如他比一般的同学有礼貌,爱劳动,重感情,是个热心肠,虽然常常好心帮倒忙,但乐于为班级,为同学做事情。其他孩子学习,写作业时,他经常主动请缨为班级扫地、拖地、倒垃圾,很快,张同学有了自己的同桌。现在,需要矫正他的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时,我通常采用较为柔软的方式,利用其心理特征,与他达成行为约定,有时会在他座位的地面上画个大圆圈,并告知他上课不能越出界线,如果做得好,还会有奖品,就是这么温和的办法,他现在已基本上能做到课堂上不随便下座位了,情绪也愈发地平稳了,总是笑眯眯的。

温柔的坚持,缘于人文的关爱,可是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倘若仅从学业成绩考察,张同学的情况并不乐观,至今也没有养成上课听讲的习惯,期末测试时,需要监考老师的指导,才能正确填写姓名和考号然后便静静地东张西望或埋头睡觉,一直到考试结束。初入学时,他的家长没有向学校提供医院开具的孩子患有智力障碍的医学证明,所以,学校照章行事,至今还未把他列入可以不算成绩的随班就读生行列。班级各科的文化考试成绩、及格率等多项考核,常会因他拖后腿,影响到班级荣誉及任课老师的年终绩效考核。其实,抛开学业成绩,反观我班的张同学,他的进步还是相当喜人的,因为有可模仿的同龄对象,他的心智得以快速开发,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提高得很快,个人卫生也有了改观,衣服整洁了许多。《温柔的坚持》所秉承的教育理念是融合教育,而融合教育和我们大陆的随班就读其实是一脉相通的,有的学者甚至说随班就读其实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何以在台湾成效显著,而随班就读政策在我们大陆却要强制推行呢?这应当是当前亟待反思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个人认为,现阶段,随班就读政策的过于粗放了些,不应该把“随班就读”简单地理解为把智障儿童放在普通的班里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学习和活动,这样的方式,对智障孩子起不到培育智力的功效,甚至由于智力的差异,反而会对智障儿童形成较大的精神压力。随班就读的重点是“读”,这里的读不仅仅指的是读书,更主要的应该是发展智障儿童的智力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这些特殊孩子感到快乐,有所收获,便是成功,总之,对这些特殊生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就亟待完善,应从教育公平与全纳教育的视角,从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高度,从整个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来定位随班就读及随班就读政策。

参考文献

[1]梁斌言.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特教网浅谈如何有效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2017-05-26

[3]杨逢镕.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M].明天出版社,2010.

[4]邓猛.融合教育理论反思与本土化探索[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