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新思路

2019-12-12彭蓉

卷宗 2019年3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彭蓉

摘 要: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从而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但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着重来探讨深化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挂职锻炼;社会服务能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已形成了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职业教育模式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高等职业教育要肩负起为新型现代化产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1 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协作办学,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走产学研相结合现代职业教育道路。职业教育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

2 深化校企合作对当前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校企合作对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3 国外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

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三分之二时间在企业,三分之一时间在学校。总结德国等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工学结合学制灵活;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教育真正做到了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

4 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专业系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有的专业系缺乏对合作企业的深入了解和沟通,挂职锻炼安排欠妥,没能找到合适岗位,临时调整去的挂职的企业和岗位对学校和老师而言就十分被动。

2)企业热情不高造成校企合作深度欠缺且形式单一。大企业不愿意合作,学校的技术和设备还相对落后,专业老师去挂职锻炼也解决不了企业生产和技术的难题,不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效益,对于小企业学校又看不上眼,高不成低不就。企业的运作本身需要赢利,主观上不肯作免费培训基地,所以这就要求必须是双赢模式,企业出于对核心技术的保密也不愿让挂职锻炼的老师接触到,去的老师起不了多大作用,不能利用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只能是去给别人企业添麻烦,学不到真正需要的技能就意义不大。

3)学校缺乏有效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校内研究的课题和获得的专利不少,但其中真正能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寥寥,这些课题和专利的含金量是不高的,学校应当要承担校外科研项目和技术合作项目,比如:科研项目获得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社会科学成果奖、省市科技进步奖以及拥有省内上规模、鉴定工种多、具有高级技师鉴定资格的技能鉴定站等。

4)专职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挂职锻炼的认识有待提高。热衷于在职研究生学历的深造以及副教授高级职称的评定,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历职称高,课酬及年收入就直接提高了,去企业锻炼辛苦不划算。有的专业系对内没有细致地做好工作,没能真正地告诉教师要做什么怎样去干,致使教师积极性不高,安排老师单枪匹马去外地企业锻炼是效率低下不科学不人性化的举措,应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如确有必要再组织2-3人甚至以团队形式去外省高新企业挂职锻炼。

5)专业系的教学管理不科学。目前专业系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传统的教学模式盲目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实际与岗位需求仍有距离,缺乏对企业岗位技能的针对性,职业特性不凸显,培养的人才是“简单操作型”,使校企合作难以深化。笔者一朋友院校的某专业系校企合作的工作效率低下,专业课程建设滞后,把学院花费十几万购置的数控雕铣机闲置多年不用,库房里堆放的七八成新的机械设备锈迹斑斑,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就浪费可惜了。

6)教师挂职锻炼的问题时间太短。3~6个月的时间很难掌握到相对熟练程度的技术水平,学之皮毛或是只是肤浅地了解一下新技术新工艺的那套程序而已,或是专门为了评估的需要为锻炼而锻炼走过场重形式,5年中至少要有半年,并非只能锻炼半年,也许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1~2年更有利于取得的成效。

5 解决校企合作问题及深化校企合作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学校要根据企业及自身特点和所需情况寻找合作对象,实现校企合作价值的最大化。把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在企业的工作时间安排好,避免出现时间上的矛盾。对于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力量,合理利用企业生产的淡季来校授课,学校也要积极地调整课时计划,充分利用教师的多个暑期及空闲时间进行挂职锻炼。

2)加强系部专业及课程建设与二级管理。建立具体的合作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执行计划,把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和要求细化出来,认真培养,而不是脱节,以往高职生走进工厂无法使用还得从新培训,这里面有知识和技术的落伍,有培养目标的错位,学校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

3)引进具有高技能、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充实专业带头人队伍,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来上拓展课,强化技能。

4)加大挂职锻炼的奖励力度。把校企合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具有相关企业或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在评聘和晋升职务(职称)、评优表彰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对待,切实增强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

5)大力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学院与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签订长期协议,进行为期3~4个月“工学交替”教学。由教师多人或团队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企业选派工程师兼职指导学生实训,专兼职教学团队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标准,把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6)切实增强社会服務能力。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发专利、攻关课题、合建革新,而不是仅仅到企业去抄袭两个案例只是为了应付教学。所做课题专利都要与企业项目挂钩,不脱离实际,服务企业生产一线,切实解决生产现场和生活实际问题,产生实际经济效益,拒绝空洞虚浮的课题专利。

我院最大的特色就是粮食加工,把食品检验专业搞起来,假如发明个农产品检测装置,一扫描或是拍张照输入系统一下就能分辨产品种类,是否转基因,农药残留情况,新鲜程度,绝对的高大上,产品一定供不应求,检测鸡蛋、肉类、蔬菜、水果的装置成系列开发,检测而不是靠人手感经验,这就是智能化的生活;又比如:本系开设的机器人实训,机器人只是个搬运工的角色,夹持重量小实用性不大,如果研发的搬运机器人在新生接待时派上用场多拉风,推、拉、提等几个动作,用手机扫描下即可使用,工贸专用二维码;智能化的掌勺打菜机器,搽黑板机等等能给教师和学生们带来相当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杨坚.高端引领依托行业 校企互动合作共赢[J].《职业》杂志,2017-11.

[2]温天山.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材料汇编,2016-05.

[3]史志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3-11.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