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如何解决高职学生的写作难题

2019-12-12殷静

卷宗 2019年31期
关键词:高职生写作方法

殷静

摘 要:人们常常习惯于把一个人的语言文字的素质作为衡量他的塑造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而衡量整个民族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体公民表现出来的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那么这种驾驭能力又是通过什么老衡量呢?“听”和“读”固然是一个方面,而“说”和“写”却尤为主要,因为“写”是理解、掌握和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综合反映。所以作为一个普通高职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他们的写作难题便是头等大事。

关键词:写作;高职生;方法

写作,对于普通高职学生而言似乎是一个“艰难的工程”。往往在作文课的课堂上,会见到冥思苦想而始终不见下笔或者一开始就放弃构思的学生。经常有学生和我抱怨:“老师,我从小到大最害怕写作了,就是想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特别痛苦!”

写作的痛苦究竟是什么呢?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大致归纳了几点:

1)缺乏题材,无从下笔;

2)有了开头,却想不到内容写不下去了;

3)可以写,但东拉西扯,结构混乱;

4)想要写好,但力不从心,总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看起来,解决写作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上述四个痛苦的问题。而这四个问题,需要从最简单最朴素的角度去寻找适合高职阶段学生群体的方法。

1 作文宜注重实际的观察

没有经验是做不出好的文章来的。没有精密的观察,就没有经验。没有到过西湖的人,绝不能描写西湖的美;没有到过泰山的人,也绝不能描写泰山的高。我们要在作文中养成实际观察的习惯。没有看见过的,没有听见过的,没有自己經验过的东西不许学生乱写。我们要多选记实的、记事的实用文章给学生看。这样才能有素材的积累。我们常说,要写出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好文章,首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有心”就是观察活动的基本要求。具体的说,观察活动应该既是感官的“静观”,又是心智的“默察”。在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未尝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但临到动笔,却依然觉得无米下锅,或者描绘不出传神形象、生动的事态。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善于静观生活的具体形态,因而生活对于他们就成了粗略的“轮廓”,甚至不留痕迹的“过眼云烟”。总之要提高观察的质量,积累更有价值的信息,在静观的同时还需要主动的、心智的投入,需要穿透现象的“慧眼”。有心机是观察者不仅能准确捕捉某个表情、动作的细微特征,而且能够体察到相关的内心活动,在注视着人物做这做那,也在思索着他为什么这样那样做。这样,观察者最终获得的就不再是单纯的外部形貌,而是包含着心灵震颤、情感波动乃至性格心理特点的形神兼备的“形象”。观察的方法而言,可以进行动态观察和多角度观察。譬如观察一位教师,除了通常的教学活动的角度外,还可以有家庭生活的角度,同事朋友构成的社会关系的角度等等。综合对象在不同环境中所呈示的多样的行为和性格侧面,才有可能真正目睹性格丰满的“立体的人”。

2 观察是重要的,但想象也极重要

想象即是我们所见的、闻的以及感触的影像涌现在我们心上来。但是想象仍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住在热带没有见过雪的人,他们虽然可以从书上、画上知道雪是白的,但白的雪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呢?是同纸一样的白呢?是同银一样的白呢?是同老年人的白的头发一般的白呢?他们就不能想象了。正如没有到过泰山的人,决不能想象泰山日出的奇景。想象是把实际加以改造,加以组合,加以个人化、美化。照相只是实地的摄影,绘画则能在实景中加以作者的想象,所以绘画有生命,而摄影没有。我们要使学生想象力丰富,我们应先使学生观察仔细、正确。要学生能随时随地有正确的观察,然后能随时随地发生丰富的想象。

3 多读书,并能在作文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现在的高职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绝大多数就是玩手机玩电脑,很少能够在业余时间静心广泛地阅读书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文章做得好,不可不多读各方面的书。读书供给作文两方面的用处:一方面是思想方面,我们从书中懂得世间各方面的真理,人生各样的真相。一方面是技巧方面,我们可从古今各大家的文章上学得他的词句的美丽和风格的清高。世界上的书籍很多,青年人读书究竟从何读起呢?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英国的文学家佩兰得曾说过笑话,以为阅读书要从何读起,正同狗咬骨头要从何咬起一样奇怪,佩兰得的意思,是主张趣味的读书法的。我们应该鼓励爱好文学的学生多看他们所喜欢的书,小说,曲,诗词,本国,外国,各种,都可以一看;其次要别方面的学问知识增进,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

读书之余,我们最要紧的是使学生们在作文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程颐说:“学源于思。”胡适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胡适又说:“我们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这都是我们很好的教训。我们要学生宁失之过疑,不要失之过信。真理是有时代性的,人生是变迁无穷的。一切古今人的书籍都是我们的参考品、我们的顾问官,我们要敢于疑古,也要敢于疑今。我们要学生能够独立思想,不要“掉书袋”。一切书籍都是参考品,思想方面是如此,文章的词句和风格方面也是如此。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脸孔,树上没有两个相同的果子,山上没有两个相同的石头。一切物体都有个性,文章的词句和风格方面也应该有个性。我们都古今名人的文章,要和蚕吃桑叶一样,吐出丝来。模仿好比蚕吃桑叶吐桑叶。我们要学生多多观察自然,研究人生。我们要学生从小养成这种习惯。我们不要学生迷信书本,模仿书本。我们要学生不做古人的奴隶,也不做今人的奴隶。

4 构思好再下笔

我曾经问过每一届我的学生:“你们作文是先想好然后写呢,还是先写了然后想呢?是一面写一面想呢,还是一面想一面写呢?”“先想好了再写”是做文章的正当方法。在下笔之前,对于这篇文章应该有一个“中心思想”。有了中心思想,然后设法如何把这个中心思想发挥出来。这如何发挥的方法,就叫做“结构”。就比如盖一座房子之前,设计师要先画好设计图,先盖地基,然后一楼怎么建,二楼怎么建,用什么不同的材料等等,这些事先都要打好框架,盖的时候就不会出错,有条不紊。结构的意义就是组织。有了中心思想的人,应该想如何用文字把这个中心思想写出来,又句而成段,由段而成篇,段段相接,句句相联。这一篇文章中的段与段、句与句的连接,就是结构。其实,结构的方法哪有一定的。善于作文的人,应该知道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结构方法。有的直接说起,有点间接说起,有的从正面说起,有的从反面说起。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结构去表现这个中心思想。古人所谓“文成法立,文无定法”,本来也是有所感而言的。但是,结构虽无一定的通例,却有一定的通则。什么是结构的通则呢?

1)统一。统一的意义就是一致。在结构中一致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是行为前后不一致,便是一个虚伪的人;一篇文章的词句意义前后不一致,便是一篇坏文章。一篇好的文章正同一个强健人的身体一般,五官四肢,全身血脉,莫不统一,成为一个完全的有机体。如一个学生写一篇《西湖游记》,忽而扯到上海的热闹、繁华,南京的豆腐干丝如何好吃,自己忘记了是在记西湖,读的人也将莫名其妙了。但有了结构上的统一,则百变而不离其中,如百川汇海,源源皆通。

2)平均。平均的意义就是各部分均匀。一个人若是头大身小,手长腿短,便成为畸人;一篇文章若是头大尾小,前后不匀,便成为劣文。比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学骑车》,花的很多笔墨在我为什么要学骑车上,把事情的起因写的过于具体,而到了学习骑车的过程那部分,反而寥寥几笔就写玩了,连结尾都不交代。这样的文章就没有分配好,以至文章重点偏离了,头重脚轻,一点儿也不均匀。

3)联结。一篇文章是积段而成的,段是积句而成的。段段相联,句句相接,才是好文章。但联结有种种不同:有总合的,有分开的。千变万化,方法不同。初学作文宜段落分明,平铺直叙,易于联结。但文章做熟了之后,可以纵笔所之,莫不联结。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会写。生活里头要写信,要写日记。学习要写笔记,读了书要写摘要;以后要做什么工作,有时候要写个计划,等等。”这段话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生活、要学习、要工作,就不能不会写作。美国社会预测家约翰奈斯特在《大趋势》一书中甚至指出:当代社会应该记住的最重要的大事有五件,其中之一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不仅信息传递、思想交流需要写作,而且学习也需要写作。因为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巩固和深入学习的过程。身为语文教师必须肩负起指导学生写作、教会学生写文章的责任。对于普通高职的学生而言,写作更要从这些学生个体的特性出发,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他们写作难题的简单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式,并通过写作实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高职生写作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