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脉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必要性探究

2019-12-12陈奕斐

卷宗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文脉后现代主义场所

陈奕斐

摘 要:目前我国校园景观设计已经有了回溯自身历史挖掘展示场所文脉的新方向,但是在新设计道路的行进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运用恰当的设计手法,理清文脉关系,明确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信息仍是一个需要设计者反复实践的过程。克服高校景观面貌同质化,内涵表达含糊,功能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是当下校园人文景观设计的重点。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历史文脉;地域性;场所精神

目前我国校园景观设计已经有了回溯自身历史挖掘展示场所文脉的新方向,但是在新设计道路的行进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运用恰当的设计手法,理清文脉关系,明确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信息仍是一个需要设计者反复实践的过程。克服高校景观面貌同质化,内涵表达含糊,功能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是当下校园景观设计的重点。

1 校园景观设计现状问题溯源

包含景观但远不止景观内容的设计面貌同质化是一个从现代主义诞生以来影响了世界各地的问题。不同地区的本土风格与当地传统的设计习惯被“现代主义”的设计所替代。这样的情况具体是发生在二战后的六七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了在美国的壮大后成为了“国际主义”风格影响到世界各国,这种风格从建筑设计开始发展,慢慢波及到城市规划、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全部设计行业。形成了垄断性的设计风潮。这种不同地区的设计风格趋同的惯性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在我们周围的环境当中见到。

民族传统和区域特色消退,过去传统设计的一路演进仿佛与今天的设计面貌之间毫无瓜葛,今时与往日被这样一道设计风潮割裂。针对这个现象,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作为新建筑运动,后现代主义是试图动摇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风格垄断地位的一股力量,后现代建筑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历史文脉性,建筑的文脉与社会历史发展相关。六十年代西方社会反对越战;环保主义盛行;青年一代追求自由等因素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萌芽。在八十年代后期,经济稳定,保守倾向占据主流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迎来了尾声。这种从建筑的发展走势中看到时代缩影,建筑门类受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发展着,就是历史文脉性的特征。历史的连贯在建筑中得以体现,这样的关系里,建筑是历史的镜子。景观与建筑一样,作为设计活动的载体,必然反映出所在场所的历史。

2 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文脉内涵

高校景观设计大都是对已有的环境做再创造,或可视为对场所文脉进行再梳理之后的表达。从场所一词的现代汉语解释来看,它被解释为“活动的处所;地方”。 这里活动的概念宽广,包括场所的自然遭遇以及此领域内的所有人为行动在内;也包括已发生和正发生的在内。复杂多样的互动,形成了人与场地的联系,这样的历史文脉具有独属于此地和它的居民的特性,最终成为场所的内涵。校园场所也都具备自己的历史脉络,每一所校园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各不相同,校园文化附着于校园场所之中也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内容。挖掘梳理并在具体的载体上展示校园的历史文脉,是对发生在此地所有的历史文化与特色活动的总结与强调。设计师们在本时代对作品里场所精神或是场所文脉的呈现,也将在未来成为文脉连贯的一环,因历史没有停止而场所精神也应该是一个流动生长的概念。设计师的工作应有为场所文脉连贯性做出努力的要求。在景观设计上可以利用各种营造手法来完成这个目的。

3 校园人文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凸显高校场所文脉的意义在于:1)以场所精神为依据进行场地上的设计是设计师的职业要求。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认为设计师应更多地把设计与城市联系起来,与人民联系起来,并且有更多的文脉性。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奠基人罗伯特·斯特恩认为建筑应是对文化和历史的一个回应,脱离时代和文脉无关联的建筑毫无意义。2)保留场所独特的文化面貌对于人类历史文化这一总体而言是维护其多样性的基本要求。不同才能构成多元,才能构成交流生长的空间。特色文化的存在不仅仅为了提高场地的辨识度,也为了满足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需求。3)满足人们对场所抱有的归属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三层。建筑历史和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建筑的目的在于人通过建筑在具体的场所中生活。完成定居必然要体验和掌握环境的本质,通过与场所的互动知悉它的物理特点以及获得身处场所中时的心理感受,对场所发生环境认同。如此,空间便能够在其场所精神中具备清晰特点。

4 校园景观文脉内涵的营造手法

在具体的景观设计里可以对场所原有历史及特色风格进行保留提炼来形成带有文化内涵的场所符号。同时也可在景观设計项目中强调它的地域性,加强景观与本土自然元素联系也是针对展示场所特点的营造重点之一。

4.1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百年老校,它的前身是北洋大学。现北洋园校区的大门景观设计便融入了校园历史文脉的展示。以石质卷轴造型雕塑为基,上矗立以时间为序的纪念碑,展示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所走过的历史。

4.2 复旦大学

校园景观以其平面构图的造型来呼应校名中的“旦”字。整体紧扣主题,景观元素的运用中也突出光线的作用,引入光线来诠释校名“复旦”出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平面造型关联着校名和创立者的初衷,把景观设计打造成为独属于这个场所文脉的辨认标识。

5 结语

目前高校的规划设计已经注意到了地域特色营造的问题,也正在逐步形成一个能够挖掘展示场所文脉的设计体系。但是仍然有数量可观的大学正处于对自己的校园特色无法在空间设计上完成清晰表达的现状之中。已经做到展现校园场所精神或本土特色的学校,如何在之后维护好景观成果,并使之满足未来可能有的增补需求,在得到了独属于自己的景观符号之后,如何运用和普及也值得探究。只有当设计者做出保证满足功能,景观设计能简单直接地表达文脉内涵、办学追求、成果展示时,校园景观面貌同质化的问题才能被克服。各个高校才能在自己的校园景观中完成场所文脉的表达。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77-278.

[2]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诺伯格-舒尔茨C.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麦克哈格I L.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文脉后现代主义场所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听的场所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远离不良场所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