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公共图书馆流动空间再造与用户服务升级

2019-12-12裴翔

卷宗 2019年31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裴翔

摘 要:当今时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脚步越来越快,生活的社会日渐浮躁,越来越多人想要寻求内心宁静,阅读会让人进入书的世界,全身心融入其中,不被外界所干扰。在公共图书馆中,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书,为了满足人们在阅读时更多的需求,大量图书馆对馆内的布置及设施的安排进行了重新规划,打造更加人性化的图书馆,同时,馆内增设大量电子产品,人机结合,减少时间及资源的浪费,还能更好地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服务。本文主要说明公共图书馆在当代需要再造流动空间及升级用户服务的原因和做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流动空间再造;用户服务升级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社会人文学科经历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空间转向”,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社会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围绕“空间”这一议题,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人类学家之间发生了频繁的互动与争论。哈维指出,从本质讲,空间应被视为社会历史意义下的产物,不能单纯地化约为几何学,必须进一步赋予经济、社会、文化上的意义。在继马克思、列斐伏尔、布迪厄、福柯、吉登斯、哈维等空间理论的奠基人之后,曼纽尔·卡斯特提出了“流动空间”概念,以阐述后现代时期信息技术的扩展对社会空间的影响。卡斯特尔的流动空间理论颠覆了顽固地将空间和社会分割的断裂思想,认为空间并非自然的、静止的,而是变动不居的、活生生的,是构成性的,期望以方法论的关系主义去检视空间的生产、运作和消解,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流动空间”成为洞察空间与人类社会互动关系的重要维度,近年来引起了图书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截至目前,西方学者对图书馆流动空间和空间服务的研究多集中在图书馆的空间重置、重新设计、图书馆服务的定义以及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等方面,目的是调动用户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更好的“图书馆与用户”关系,从而帮助用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公共图书馆流动空间特征

1.1 高度的开放性

流动性与开放性相辅相成,流动因开放生成,开放因流动促成。图书馆空间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流动系统,其开放性特征由机构属性所决定,而开放系统又必然处于流动状态。作为流动空间,图书馆的高度开放为全天候流动打开了通道,空间内部新陈代谢不断,与外界空间展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当代图书馆空间融合了多种功能,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空间理念,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融会贯通,成为高度开放不断流动的“百科全书”和“精神公园”。

1.2 强大的集聚扩散性

集聚与扩散是完成空间再造的两股动力。流空间的集聚是指空间要素在某个节点周围集中,使得围绕着这个节点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远远高于其他节点位置的过程。扩散是指突破原有流动空间的域界,建立新的节点,形成更大,更广阔的流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空间资源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功能显著增强,以不同方式,和途径收集、整理、传递、扩散。每一次聚集扩散都意味着知识的再生和传播,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拓展。

1.3 广泛的公共性

公共性是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合法存在的基础。在更宽泛的层面上,图书馆的公共性可被理解为公众的空间参与,即公众自愿参与并塑造公共空间。参与是生成公共性的基础,透过流动现象可见参与的本质。图书馆公共性程度体现在自身参与社会空间的机制以及公众基于这种机制参与图书馆空间的状况。图书馆空间的公共性与流动性相互关联,前者是后者的本质内涵,后者是前者的根本动力。当代图书馆在流动、开放、参与的基础上,空间性质的公共性、场域公共性、功能公共性充分显现,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益共享的价值理念普遍张扬,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公共性特征在流动空间中广泛彰显。

2 当代公共图书馆流动空间再造与用户服务升级策略

2.1 划分区域

合理明确的区域划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阅读,让读者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区域,既不影响其他人,也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图书馆的再造计划中,要使图书馆的整体布局更加人性化,合理增设一些服务型的区域,让人们在图书馆可以享受到好的待遇,除了基本的阅览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更人性化的设施,为人们提供便利。区域的划分让人们能够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同时也不会影响他人,如:阅读学习的人可以在自习室或阅览区;想休息的人可以躺在休息区的沙发上稍作休息;带有小孩的父母也可以将其带到儿童区阅读儿童刊物,儿童区可以设有帮助学生学习的电子产品,可以读故事或引导其背古诗,促进儿童学习;图书馆可以设立一个简单的餐饮馆,为人们提供食物,餐饮区域应设在最高楼层或地下楼层,要远离学习区,以免影响人们的读书。

2.2 开展讲座

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周末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则与书有关,讲师可以为人们推荐一些好的读物,引导人们进行阅读,不盲目去看,还有可能吸引很多人开始阅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周末,来图书馆的人会比往常多一些,管理员应借机组织开展相关讲座,让人们的阅读有方向,在讲座完成后,可以留一些时间为读者进行解疑,帮助人们阅读,让人们对阅读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读书的好处,坚持阅读,提高素养。全面的服务系统能让读者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珍惜有限的学习时间,开展讲座还能让人们多进行交流,找到有着相同乐趣的人,一起讨论喜欢的书,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本书。

2.3 应用高科技

在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随处可见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手机、多媒体、电脑等无不说明着我国的科技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使其普遍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更应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便,引入高科技产品,将其应用到图书馆中,改善图书馆阅读方式,提升对读者服务水平。在馆内借书还书区域,要改变以往全靠工作人员帮助的情况,放一台能够实名还书的机器,让有能力自己还书的人们通过手机或以其他形式进行借还,同时在每个区域安排一名工作者,帮助使用机器困难的人借还,这样人机结合的工作模式,既能节省年轻人的时间,也能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同时,还要在馆内放置一些供电子阅读的仪器,增加人们阅读图书的方式,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广阔。

3 结语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以往的图书馆模式及空间的安排已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人们在享受优质环境的同时,还要求有良好的服务系统,使其在阅读时能有心灵上的舒适。图书馆应时刻与人们的生活相接轨,让人们在馆内能够安心工作,静心读书,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周末有工作未完成时,许多人会选择在图书馆完成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图书馆有工作学习的氛围,让人能够很快地融入其中,提高工作及学习的效率。为了能让读者在图书馆内放松阅读,图书馆还会跟随社会的脚步,对馆内的空间进行不断的改造,对用户的服务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鹤松,熊伟.当代公共图书馆流动空间再造与用户服务升級[J].图书馆论坛,2017(12).

[2]郑裕鸿.“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空间再造实践——以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新馆为例[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8(4).

[3]陈斌,雒虹.基于旧馆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与思考──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当代图书馆,2018,135(3).

[4]王筱雯,芦艺.《公共图书馆法》视角下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8,31(4).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