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迁市特色镇村培育路径研究

2019-12-11杨秋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培育路径

杨秋明

[提要] 特色小镇是在新常态下破解宿迁发展瓶颈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宿迁市特色镇村创新生态系统,分析宿迁特色镇村发展困境,提出宿迁特色镇村培育路径,旨在推动宿迁特色镇村健康发展。

关键词:特色镇村;创新生态系统;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16日

新形势下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越发显著,而且创新范式开始转向创新生态系统。2003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正式提出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后我国也积极关注与探索创新生态系统,2011年科技部举行“创新圆桌会议”,讨论“创新生态系统”议题,创新生态系统逐渐成为创新的一种新范式。而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平台,旨在建构以创新要素为核心融合研发创新、成果转换、体验应用及区域文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2016年国家提出到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各地要依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但从实践来看,小镇扎堆、定位趋同、特色不明等乱象已现苗头。为此,本文尝试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结合宿迁特色镇村培育发展状况,构建宿迁特色镇村创新生态系统,为加快提升宿迁特色镇村创新能力提供对策建议。

一、宿迁特色镇村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特色镇村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形成期和扩张期两个时期,可以分解为对内维护稳定有序的生存过程和对外寻求创新扩散的发展过程。这两个过程的作用分别称为内部稳定机制和外部扩张机制,这两种机制同时耦合运行,促进创新资源的充分流动和聚集,提升系统的创新效率。内部稳定机制外在表现为持续能力,主导形成期,体现出创新生态系统的自我生存本能和政府协调力量;外部扩张机制外在表现为竞争能力,主导扩张期,体现出创新生态系统的自我扩张倾向和企业创新发展力量。

(一)特色镇村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期。形成期是特色镇村创新生态系统的初始阶段,直接反映了系统的初级情形,可以视为系统的生存危险期。创新生态系统在形成期一旦遇到强大的外部冲击或者是内部结构的重大变化,都容易造成系统崩溃。当创新生态系统刚刚形成时,系统内的创新链尚不完善、坚固,一旦外部创新环境急剧变化或是系统内部分裂,将会导致创新生态偏离平衡态,甚至跌入系统崩溃陷阱。持续能力是一个生态系统生存能力的反映,直接关系到创新生态系统的生存状态,当创新生态系统已经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即意味着该系统的衰落或崩溃。持续能力较强的创新生态系统会形成一种稳定结构,从创新产出、产品更新到市场交易均表现出一定的稳定状态,系统内部各个创新主体之间、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一种井然有序的运行状态。在此过程中,政府将发挥关键作用。作为政策创新源的政府在镇村规划的制定、创新政策的出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体制机制的完善以及创新环境的调控等领域起着保护“幼稚”的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运行的作用。所以,形成期表现出创新生态系统能否得以继续存在的状态,内部稳定则关系到创新链上各创新主体的生死存亡。

(二)特色镇村创新生态系统的扩张期。扩张期则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阶段,直接反映了系统竞争能力的强弱,可以视为系统质变期。创新生态系统天然就具有自我扩张的倾向,经过形成期的自我稳定,系统本身在创新链和知识链上已有了一定的壁垒,具备了对外扩张的基础和能力。竞争能力关系到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一个竞争能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表现出一种较强的“引力场”,创新效率高、知识流动速率快、创新周期短、企业效益强、创新壁垒坚固,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内部运行速度变快,能够对外部创新环境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吸引力,将其他创新生态系统内的企业吸收到自己的系统内,成为系统内创新链条的某个环节。作为创新应用源的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注重用户体验,灵活调整研发活动,运用其强劲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市场、技术、品牌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创新生态系统的强竞争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成果占据前沿领域,抢夺市场份额,不断拓展出新的创业空间与产业发展优势,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积蓄动能。(图1)

二、宿迁特色镇村发展的困境

特色镇村作为宿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宿迁特色镇村的建设正处于探索时期,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困境。

(一)特色镇村特色定位不够精准化。特色镇村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破题手段,具有产业、文化和社区等功能定位。然而特色镇村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特色定位不够清晰,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足,这就容易导致镇村的同质化发展,同时还可能因为各地区区位条件的差异性导致发生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另外,由于部分地区在特色镇村的建设中过多地关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人居环境的建设和镇村绿色可持续发展,这就导致了特色镇村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功能联动性弱的状况,不利于特色镇村建设。

(二)特色镇村缺乏完善的融资渠道。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特色镇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而僅仅依靠国家与政有限扶持,不足以支撑特色镇村的全面发展。目前特色镇村发展在融资方面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难题有:一是由于特色镇村建设对于资金的持续需求加大了融资难度,同时也由于政府融资数量的限制,建设工程进程缓慢,不能按期完成;二是在特色镇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相关建设方面,由于回报时间长、收益率低,加大了社会资本进入的难度;三是由于融资种类繁多,需综合使用融资手段,但金融人才的缺乏也对融资造成了限制。

(三)特色镇村建设“外实内虚”。特色镇村的发展进程加快,导致部分地区由于政府单方面地追求政绩,特色镇村的建设出现“形象工程”。具体表现为:第一,盲目跟风,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就去申请特色镇村建设名额,只有前期的规划,缺乏未来的设想,导致在建设中缺乏特色;第二,任务工程,为了完成特色镇村的建设任务,直接通过行政命令来规定特色镇村的建设内容;第三,行政干预不当,政府过多干预特色镇村的规划建设,违背了市场的发展规律,从而阻碍了市场主体的发展。可见,政府绩效导向下的特色镇村建设“外实内虚”,特色镇村的经济功能和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宿迁特色镇村培育路径选择

宿迁市特色镇村的发展应紧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且不能忽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还要兼顾人的主体地位。

(一)依托现有镇村彰显特色。宿迁现有部分镇村的规模经济尚未完全显现的区域,要充分发挥已有小城镇的基础优势和集聚效应,依托现有的镇村地域单元,夯实发展基础,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提炼发展主题,充分挖掘本地的比较优势,通过产业、文化、建筑、生态等不同形态载体支撑镇村特色发展和定位。在现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实力和产业基础的镇村中,可以逐步效仿发达地区进行规划新的区域打造特色镇村,遴选特色镇村不宜量多面广,要找准特色镇村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二)构建多渠道融资方式。宿迁特色镇村的建设需要升级融资方式,实现多渠道融资。具体做法:一是可以积极动员企业资金进入具有明确收益的项目,加快特色镇村建设发展;二是政府可以将特色镇村的各项建设项目通过发行债券的形式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三是政府可以制定一些鼓励性政策,减少社会资本进入的障碍,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特色镇村;四是建立融资机构,引进专业型人才参与特色镇村建设融资。通过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来吸引更多的社會资本加入到特色镇村的建设中,为其发展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在宿迁特色镇村的未来发展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辅,激发特色镇村内生动力,实现特色小镇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在特色镇村的建设发展中,政府应当积极地进行调整职能,强调对特色镇村发展的引导作用,更多体现在提供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镇村的发展更多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政策和服务体系,进而推动特色镇村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Adner R.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4).

[2]罗恩·阿德纳.广角镜战略:企业创新的生态与风险[M].秦雪征,谭静,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3]王宏起,汪英华,武建龙,刘家洋.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机理[J].中国软科学,2016(4).

[4]周晓虹.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J].南京社会科,2017(4).

[5]张蔚文.政府与创建特色小镇:定位、到位与补位[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猜你喜欢

创新生态系统培育路径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述评
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及演化研究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内涵及其评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