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农村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

2019-12-10吕春娥

天工 2019年8期

吕春娥

[摘 要] 目前职业教育对知识、技能的教育较为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往往被忽略。但职业道德教育是对职业知识、技能学习的推动力。通过阐述职业道德教育对中职农村医学生专业课学习及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中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 中职农村医学生;医学基础课教学;医生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院校医卫类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往往被忽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医学专业技能教育在内容上并不矛盾,而且应该是相互推动的,所以在医学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医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职业道德教育对中职农村医学生的重要性

1.促进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中职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院校后,受年龄以及阅历的影响,对自己还不具备一个很清晰、很完整的认识,对以后将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清楚的认识。所以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对中职的学生来说确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建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也就是中职生经常提到的处于一种认知困境。而职业道德的教育对中职学生在校期间了解自我,以及认清自己将要面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中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校期间的这几年是中职农村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阅历不够丰富、思想不够成熟容易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加强中职农村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职农村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条件,并且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提高,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和可靠的价值取向及价值习惯。

二、当前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

目前职业道德教育所用的教材是中职职业院校通用教材,都是泛泛的讲述没有专业针对性,甚至对于医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没有介绍。所以现阶段职业道德教育所用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脱离实践

中职卫生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采用的教育方法大多为课堂讲授法,是教师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一般会忽视学生的情感,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不是教师关心的问题。有部分教师上课知识将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复制到课件,多媒体课件成为电子教材的一种形式,课堂教学成了照课件念,授课内容中没有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生动案例,例如现在非常敏感的医患关系问题涉及少。

三、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良好的医生职业道德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基本思想和行为准则,在医疗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生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目前中职卫生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和内容并不能满足医学生以后的岗位需求。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必须加强专业基础课职业道德教育的功能。

实际上,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医学专业课授课内容有许多相互联系的地方。在医学专业课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会更加形象、具体。另外,作为医学专业课教师,大多数教师本身就是执业医师或从事医院工作,除授课外,还担负学校以外的医疗工作,对医生职业道德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有着亲身经历,也有更多具体实例。所以医学基础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可行的。

四、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1.理论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基础课程,具有医学启蒙作用,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医生职业道德,是解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例如绪论里介绍解剖学发展简史时提到的一些为解剖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医学前辈们,通过对他们的介绍让学生们认识到医学事业的伟大。

2.实践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实验课前,组织学生集体向“大體老师”默哀,从而逐渐克服对“大体老师”的恐惧心理。刚上课,要求学生穿着整齐卫生,神情肃穆,然后集体默哀3分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心怀感恩的品德。从而敬畏生命,以至将来临床工作中始终以尊重患者为最基本原则,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永成.中职护理专业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8-10.

[2]钟焱.高职院校医卫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J].卫生统计,2019(3):180-181.

[3]黄洁玲.探索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123-124.

[4]柳世娜.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探索[J].职业,2012(11):120.

[5]王明霞,李莉,陈艳玲.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2(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卫生学校

(编辑: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