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装亚文化

2019-12-10Cynthia

小资CHIC!ELEGANCE 2019年40期
关键词:朋克亚文化时装

Cynthia

时尚从业者越来越年轻,总有。一部分人“游离”在主流时尚的边缘,青年亚文化拥有很大的群体,时装设计师们也对于这种来自街头与地下的青年文化潮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迷恋程度。

不知道从何时起,亚文化这个词像“精神鸦片”,频繁地出现在时尚圈中,甚至趋于滥用得人们开始避而谈之,深受其影响的青少年似乎不愿意被定义进亚文化的范畴里,他们普遍认为这是坚持自己的喜好和个性。但不得不承认,不仅年轻人,时装设计师们也对于这种来自街头与地下的青年文化潮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迷恋程度。

我们可以先来谈谈影响着现今时尚圈的亚文化是什么。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次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而这些价值观是散布在种种主导文化之间的。而在这其中,青年亚文化所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青年亚文化的起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有这方面的研究者认为,青少年中流行的亚文化构成了对体现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英国主流文化的反抗,在当时的社会情景下,阶级的对立也表现在文化领域,平民阶层的青少年因无法进入主流文化而自创了一种时尚文化,Night Club、光头党、朋克、嬉皮士、摇滚乐等从文化到生活各个层面,这些一度成为英、美60年代的一道文化景观。青少年就是通过这些活动来创造新的大众文化形式,这种带有反叛色彩的青年文化具有后现代的倾向,甚至也给时尚潮流带来冲击性的影响:时装不再是奢侈优雅的,还可以是多元前卫的,不应该只属于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也需要有被大众接受的潮流。

时装风格上的亚文化

从亚文化形成时起,就与时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代表不同风格族群的青年们通常喜欢以时尚音乐和群居精神来表达他们的生活态度,并以各种特定的音乐门类以及政治倾向彰显个性。朋克(Punk)、嬉皮士(Hippie)、光头党(Skinhead)、垃圾摇滚(Grunge)、嘻哈(Hip Hop)等小众风格的出现,对后期的时尚圈影响深远。

朋克(Punk)

在摇滚的不同流派中,每种摇滚风格都有特定的装束,其中朋克服饰可能是对时尚圈的流行贡献最大的。70年代Vivienne Westwood和她的男朋友Malcolm McLaren一起开了家名为“Sex”的服装店,专门卖Vivienne Westwood离经叛道的设计,而Malcolm当时想打造一支乐队来实践他“鞭挞现实”式的音乐理想,于是出现了Sex Pistols,由此推动了Punk运动的兴起。Sex Pistols的成员们穿着Vivienne Westwood式的撕裂外套、破洞裤、标语Tee,用铆钉和铁链做装饰,脚上通常是匡威或马丁靴,后来这些成了朋克一组的标志。当时的朋克们普遍没什么钱,他们喜欢买旧的皮衣和牛仔外套DIY,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乐队的Logo,或者把牛仔外套弄破、把袖子剪了当坎肩穿,并缝满各种乐队的标志和小徽章,这表明着自己支持哪支乐队。后来这些元素都被设计师反复运用,搬上了流行T台。

嬉皮士(Hippie)

在60年代的美国,有一群留着长发的青年,穿着旧衣服,用公社化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抗习俗和当时的政治。他们称自己为“hips”,后来媒体用“嬉皮士”这个词来描述他们。虽然反战、反传统、音乐、诗歌、自然、迷幻药、性解放等等词语都容易联想到嬉皮士,虽然嬉皮士后来也被贬义地使用,来描写长发的、肮脏的吸毒者,但这并不是嬉皮士的真正面貌。真正的嬉皮士是绝对排斥暴力的,他们只是消极地制造着自己的世外桃源,在“爱与和平”的思想下,用纯粹精神对抗社会既成的价值观念。怀念简单原始的群居生活,在乌托邦中寻找心灵的归属,在头上插上象征爱与和平的花朵,崇尚纯精神、热爱生命和大自然、有着与人为善的本性。当年浩浩荡荡的嬉皮运动在70、80年代开始衰落,即使辉煌的嬉皮士时代已经过去,但它绝不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运动,它至今影响着文化、艺术、哲学、时尚等各个方面。色彩鲜艳的衣服、旧旧的针织外套、刺绣与流苏、破旧的牛仔裤、胸口挂满来自异国的五彩珠子做成的串珠,充满异域情调,或许这是嬉皮士们通过穿着来追求的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当然,这股风潮也一直影响着时尚圈,Etro、Chloe、Anna Sui等品牌便钟爱将嬉皮风当作灵感缪斯,呈现在一季又一季系列中。

光头党(Skinhead)

光头党文化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英国伦敦,最早源于Mod族。在Mod文化里,有着象征意义的“箭靶”Logo源于英国皇家空军(RAF)的標志,定制套装、马海毛服饰、窄领带、系到最上一颗扣的衬衫、羊毛v领毛衣、迷你裙、皮鞋等是Mod族们的最爱,他们的代步工具是小绵羊摩托Scooters,下雨天时还会在衣服外面加一件军款外套(如m51,m65,还有后来风靡时尚圈的MA-1)。1965年,Mods分裂成两大群体,Peacock Mods和Hard Mods,Peacock Mods大多由中产阶级和贵族组成,而Hard Mods大多是工人,更习惯于暴力,这便是光头党的前身,大概在1968年前后,才正式更名为Skinhead。后来又受到牙买加“粗鲁男孩”文化(Rude Boy)的影响,在音乐、时尚和生活方式上呈现出许多两者的特点。最初的光头党文化和政治无关,他们只是喜爱穿时髦的衣服,去酒吧展示新衣服和舞步,偶尔搞点街头破坏,和朋友在街上乱窜消磨闲散时光,但在80年代末他们开始沾染政治,变得激进,甚至和种族主义挂钩,这导致了光头党文化迅速衰落和消亡。但作为一种文化,他们的着装依然被复刻到潮流中,因为受Mod族的影响,飞行员夹克成了他们的最爱,牛仔、背带裤、马丁靴也是标配。这种装束也被运用到电影中,《这个杀手不太冷》里Matilda短发、宽大的MA-1飞行员夹克和马丁靴的叛逆打扮就是源自光头党文化。当然,更不用说前几季流行的各种款式的飞行员夹克,火到几乎人手一件。

嘻哈(Hip Hop)

嘻哈是诞生于美国贫民区街头的一种文化形式,普遍的说法认为它是起源于1970年代纽约的布朗克斯区。1973年,居住在布朗克斯西区街道的牙买加移民Kool Herc经常在家中举办“音乐派对”,他经常播放一些爵士乐、R&B、放克。Ska和灵魂乐,与同时期美国流行的迪斯科相比,Herc的音乐更贴近贫民区人们的真实生活,他的派对也越办越大。最后,Herc决定把派对搬到户外,并独创了使用两台唱机,重复播放相同唱片中精彩的break的手法,使派对气氛始终维持在高潮。从此,DJ Kool Herc的派对在布朗克斯区名声大噪。同年11月12日,Bambaataa以自己所在的少年黑帮组织为基础,成立了街舞团体Zulu Nation。该团体成员共六人,由一名DJ和两个小街舞团体组成。Zulu Nation中的一位成员Love Bug Starski发明出“嘻哈”(Hip Hop)一词,并用它命名了自己的派对。而Zulu Nation开创了街头斗舞的新玩法,为自己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也吸收了一部分地铁涂鸦爱好者的加入。嘻哈也成为了受众越来越广的群体文化,DJ(打碟)、MC(说唱)、Graffiti(涂鸦)、Breaking(街舞)是其四种主要表现形式。可能因为是从贫民区发展起来的缘故,颜色鲜艳、松垮、印着大Logo的运动服、球鞋成为他们的主要装束,当然他们也喜欢用BlingBling的金色元素来彰显个性,比如粗犷的金项链、棒球帽上的金色装饰,有些Rapper还会专门定制印有自己名字的棒球夹克。这些被青少年喜爱,逐渐发展为大众街头潮流。现在以嘻哈为主导的街头文化早已渗透进流行中,Vetements、Off-Whife、Gosha Rubchinskiy、Supreme的火爆甚至让奢侈品牌向这股潮流“低头”,Louis Vuitton任命Off-White创始人Virgil Abloh为男装创意总监就是很好的例子。

猜你喜欢

朋克亚文化时装
朋克态度
PUNK SCIENCE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朋克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