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研究了5000家公司:绝大多数短命的企业都出了这些问题

2019-12-10杨守彬

中国商人 2019年11期
关键词:马化腾马云企业家

杨守彬

很多人问我,成功背后有什么秘密吗?这些年,我对自己创业和投资经历都会有一些思考,我认为是有这么一个“成功方程式”的:成功=(愿力+认知+努力)x时代。

能让人和企业走向终极成功的一定是愿力

愿力是成功的基本要素。无论创业还是打工,有没有使命感,愿力强不强,发心是什么,非常重要。

我投资这么多企业,发现企业创立的第一天就已经注定它的使命和发心。很多企业发心不够,愿力不足,就会失败。如果愿力够,能量足,未来面对再多的困难也会坚持。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旁白:“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和实践才有力量。很多人只聽别人建议,没有决心和信心去实践,所以很多时候,听了也是白听。

信心从哪来?来自于个人具备的条件,以及外界的认可。很多人并不是打算做一番事业的时候就集天时、地利、人和,99%的创业一开始都没有条件。

没有信心怎么办?要有决心,就是能发多大的愿,有多强烈的愿望想要成功,想要解决某个行业内的问题,想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

愿力分大或小,足还是虚。经营企业算小愿力,能够做点小生意,解决小困难,创造小价值;大愿力则会做大事业,解决大困难,创造大价值。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20世纪90年代,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后,重塑苹果公司形象和文化,告诉员工、告诉顾客、告诉世界,苹果公司存在是为了制造伟大的产品,而不是为了多高的股价,多高的市值。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马云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推倒了“信任”“支付”和“物流”三座大山,让天下不再有难做的生意。推倒了这三座大山之后,他又发现了新的大山——金融,他重仓支付宝、升级蚂蚁金服,接着做数据,打造阿里云……

很多发明和创造,都是靠这些发大愿的先行者去替人类发明和创造的。他们思考行业问题、社会问题、世界问题,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背后,是一个人足够大的愿力。它足以支撑一个人去对抗黑暗、困难、艰涩、彷徨。

真正成功的人,都在做这事

成功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认知。

时间是所有人最均衡的资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就,核心差异就是思想和认知,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贫富和幸福程度。

老实说,马云未必比我们勤奋,但他的认知边界比我们的都宽,思想高度比我们的都高。马云的思考都是有深度的思考,他的勤奋都是有效率的勤奋,因此也就达到了比常人要高的境界。

10年前,也就是云计算和大数据还备受质疑和诟病的时候,马云就支持王坚等人开始投入研究,坚持到今天,阿里巴巴在此方向的研究和贡献可谓备受称道了。

思想是分层次的,所以才会有无数问题,有无数种做法。马云的成功不仅仅是努力的成功,更是思想和认知的成功。

思想比其他人高,你才可以做团队的老大。一家公司的老板,应该将个人最多的时间花在提升自我认知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企业家应注重“闻道”,天天去思考、学习,提高认知层次。创始人一定是靠思想和哲学领导企业,而不是靠比员工技能方面强多少。

“一技之事”,是较低层次的事情,较高一层的是“术”,即战术,更高一层的是“法”,即系统的打法,再高一层的是“道”,即本质和规律,比“道”还高一层的是“魂”,即思想、哲学和信仰。

靠“技”,人能挣几十万;靠“魂”,就可能做几万亿的生意。马云的“上三板斧”,使命、愿景、价值观,“下三板斧”,人才、组织、KPI,对应的正是上述这些层次结构。阿里巴巴几千亿美元的生意,靠的也正是这些。

中国只有有限的企业家能达到“魂”这一层次。华为的任正非能;马云不会写代码、不会卖货,但就是有思想,也能;腾讯的马化腾是层层通关、升到山顶的,也能。

一些和马云、马化腾同时代的企业家因为没有提升和进化自己,当时比腾讯还要大,比阿里还要好的企业开始落伍和陨落。还有一些企业家到今天,还事事亲力亲为,“一言不合”就亲自操刀,这应该改改。

次要的事务都交给团队、交给合伙人、交给员工去完成吧,企业创始人只需提升个人认知即可。

努力是最不核心的竞争力但它却是干成事的基础

成功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努力。

英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毫无疑问,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努力,有了愿力做背书,做好足够的基本功才能有好的结果。创业需要坚持,虽然努力是最不核心的竞争力,但它却是干成事的基础。

没有容易走的路,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没有容易得到的东西,容易得到的也将容易失去。世界上最容易挣的钱,全都写在《刑法》里了,谁敢挣这样的钱,必付出应有的代价。

很多时候,有因可能无果,有大因可能只有小果,有多个因可能只有一个果。努力了很久,发现得到的很少,怎么办?不要放弃,持续耕耘,持续付出,收获就在后头。

不要以创业为苦,终日愁眉苦脸,而要把它当成一种修行,一种享受,以苦为乐,每天迭代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为过程而活,不功利地为结果而活。

决定成功的关键要素99%的人都忽略了

“愿力+认知+努力”是自己可以去解决、去行动的,但是这依然不是取得成功的根本性要素。成功最为重要且具备决定性因素的第四点,99%的人都会忽略,那就是——时代。

任何大成就都不是仅靠自我努力,还要靠“撞对”了时代的脉搏和需求,任何大的成功都是时代给予的。

微信的成功,固然离不开马化腾的资源和张小龙做产品的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个时代需要一个“微信”。即使不是“微信”,也会是其他同类产品软件。只不过刚好马化腾带领的这拨人做好准备,顺势而为,趁势而起,于是成功了。

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只有抓住时代需要,并被时代所需要的企业才会是大企业。

今天,我们撞到一个人类发展最快速、物质极大丰富、科技极度发展的好时代,过去几千年的发展可能不如现在一两年,因为现在是在以几何级的裂变速度发展。我们要去找那个时代的脉搏,谁做好了最好的准备,谁就更有可能成功。

所以,做事情最正确的姿势是,以对未来的判断,来决定当下要做的事情。所从事的行业,它未来的技术和文化趋势是什么?我们得有所预知,站在下一个风口等风来。

我曾提出打通成功的“任督二脉”一说,一个人,只需要真正打通这两个脉,成功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两个脉,一个是利他心,另一个是进化力。

自私的人和自私的企业都活得“短”

我特别信奉“一把伞的哲学”,平常你不为别人遮风挡雨,在你困难之时别人为何要将你高高举起?

一个人和一个企业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他有被他人利用的价值。如果你和你的企业都没有被别人利用的价值,还有何成功可言?

一个企业的成功,根本不在于它做什么产品、做什么服务,而是它背后所秉承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文化,这才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根本。而一个企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归结到底就两点:远离了员工和顾客。

乔布斯从不关心苹果的股价,他只关心产品,所以才有苹果如此伟大的企业。当他提出,“我们要造只有一个按键的智能手机”时,所有人都反对。他凭什么如此笃信一定能做出来?他说消费者需要,就是这样的愿力和利他之心,才能做出这样伟大的企业。

商道即人道,做生意不是为了赚取金钱,而是为了赚取人心。《道德经》里蕴藏了很多商业真谛,很多企业家的办公室挂着“上善若水”,挂着“天长地久”,但没几个人真正懂这两个成语背后的含义。其实这八个字蕴含了一切商业真理,你把它悟透了,做商业就非常容易。

大商无商,从商者先利他,赚取人心,再顺便从商。今天的我们,都要学习这样的商人,通过为他人服务,赚取员工、顾客、合作伙伴的心。

没有进化力,终将被抛弃

企业家需要用历史观去看待现象、思考问题,结合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探究背后的根本。

接下来的5年内,世界将要进入智能互联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这些思想和技术所引发的一个新的时代。

时代更迭进化过程当中,背后有三个秘密:

1、引发一个时代更迭进化背后的真正诱因,是生产力的再次提高;

2、时代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

3、在任何一个时代,掌握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人、组织或国家将雄霸世界。

十几年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企业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等,几乎都属于金融和制造业;十几年后,这一榜单只留下微软、埃克森美孚和通用电气3家,其余的都被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等互联网新贵挤下了榜单。而曾领先的IT巨头公司,雅虎、索尼、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也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走向没落。

中国也已由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以从事制造业为主的第一代企业家,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模仿西方模式并尝试创新的第二代企业家,到2005年左右,出现的第三代企业家,对过去所有的模式提出挑戰。

时代种种变化告诉我们:没有进化力终将被抛弃。一定要想着怎么迭代,怎么进化到下一个时代,这就是“进化力”。

猜你喜欢

马化腾马云企业家
让马化腾秒回信息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马云不卖“一句话”
偷窥了马化腾的朋友圈,我才明白:马云还远不是对手!
马化腾套现79亿成“2016套现王”30位富豪套现692亿
打个平手
如果是马云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