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哈双边贸易互补关系分析

2019-12-09唐芯珏

智富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

唐芯珏

【摘 要】目前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都已经从属于开放的经济体系,因此只要双边的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就能够保证两国能够实现有效的国际分工。目前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别。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在哈萨克斯坦的工业制成品市场上。而哈萨克斯坦通过对中国的化工、能源、工业原材料等产品的出口,与中国建立起了紧密的双边贸易联系。两国的贸易形式归属于产业间贸易。为了能够进一步利用好这样的历史机遇,中哈两国应当进一步为双边自由贸易提供便利,同时进一步促进双边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分工;比较优势;产业间贸易;区域经济合作

在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深化、中哈两国不断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当中,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正在展现出极强的互补性。对此,本文将从理论分析、现实表现等方面分析中哈双边贸易互补性关系的形成基础,并且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角度分析其发展前景,并且提出利用中哈双边贸易互补关系,实现两国双边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哈双边贸易互补关系形成的理论分析

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将通过论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形成、产业结构差异对产业间贸易的促进作用、中哈两国在开放性经济体系上的构建成果,进而得到两国贸易互补关系存在的基础。

首先,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国的产业结构来自于本国的比较优势。伴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各国的产业结构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观的表现为存在比较优势的行业在该国经济体系当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在该国的经济体系当中的占比不断降低。因此,在开放的经济环境当中,产业结构的差别就是国家间比较优势差别的一个直观体现。

其次,如果贸易伙伴之间在产业结构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别,就意味着贸易伙伴之间是以一种产业间贸易的模式开展双边产品和服务交换的,双边贸易就存在着良好的互补性基础。产业间贸易作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用来描述两国之间分工生产完全不同的产品、两国各自向对方输出的产品在对方的市场上不存在和对方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的贸易形态的范畴。

然后,目前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都已经从属于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国在1978年之后主动打开国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且于2001年成功加入了WTO组织。经过了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哈萨克斯坦于2015年成功加入了WTO组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都已经从属于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系,根据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理论的分析,两国的产业结构本身都在体现着两国的比较优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中哈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两国事实上就具备进行以产业间分工为基本模式的互补性国际贸易的条件。

最后,目前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别。中国相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拥有在GDP中占比更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目前在国际分工中,相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在工业、建筑业和农业领域具有更强的比较优势。两国之间存在依托于产业间贸易,实现互补性的双边贸易的基础条件。

二、中哈双边贸易互补关系的现实表现

经过前文分析,本文在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等理论视角之下,从比较优势决定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结构差异通过产业间贸易的存在推动两国贸易互补关系的发展的内在逻辑上,分析了中哈双边贸易互补性存在的理论基础。

首先,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历年出口的产品中,SITC6、SLTC7、SITC8等三类产品始终都占据着总计接近90%的份额。这意味着归属于SITC6类的纺织物和金属等工业原材料制品、归属于SITC7类的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等机械制造业产品、归属于SITC8类的服装鞋帽等日用品在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当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

其次,中国从哈萨克斯坦历年进口的产品中,SITC2、SLTC3、SITC5、SITC6等产品占据着总计接近90%的份额。这意味着归属于SITC2类的工业原料、归属于SITC3类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归属于SITC5类的化学品和归属于SITC6类的从属于原材料的制成品,在中国从哈萨克斯坦的进口的份额当中占据主要的地位。

然后,通过两国向对方出口的主要产品的类别上可以看出,中哈两国向对方输出的主要产品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在哈萨克斯坦的工业制成品市场上。而哈萨克斯坦通过对中国的化工、能源、工业原材料等产品的出口,与中国建立起了紧密的双边贸易联系。两国的贸易形式归属于产业间贸易。

最后,从两国各自向对方出口主要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属性上,可以看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之间在要素密集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事实上决定了两国的产业间贸易和产业间分工的经贸联系局面,在长期将会得以保持。中国对哈国出口的SITC6、SITC8等产品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的SITC2、SITC3等产品从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两国向对方出口的产品当中,只有SITC7、SITC5共同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并且分别来自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

因此,可以判断,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各自分别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分工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在相互贸易的過程当中,将比较优势进一步展现和发挥,从而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双边贸易格局,展现出了巨大的互补性关系。

三、中哈双边贸易互补关系的未来发展与对策建议

目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哈萨克斯坦这一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也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截至2018年12月28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了55个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总投资额270多亿美元。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产资源领域的巨大合作,将会对双边贸易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的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将会形成对中国国内钢铁、建材等工业原材料出口的拉动作用。同时基础设施和矿山开采项目的推进,将会带来道路工程机械的大幅出口。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sitc6、sitc7类产品的总量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国是原材料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产品的主要出口方,因此将会在目前中国加强与哈萨克斯坦之间贸易合作的总体背景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遇。

其次,哈国对中国出口的各种比较优势产品,也将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当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正在为了治理华北地区日益严峻的污染问题,而开展“煤改气”工作。这意味着,在中国目前占据主体能源地位的煤炭将会被更为清洁的天然气逐步取代,但是天然气的气源却高度依赖进口。而哈萨克斯坦作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国家,能够借助这一政策形势,通过长输管线等形式向中国出口天然气,从而提升SITC3类产品的对华输出总量。

由此可见,中哈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会在中哈双边经贸往来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以更大的规模向对方出口,双边的贸易互补性关系将会逐步提升。为了能够进一步利用好这样的历史机遇,中哈两国应当进一步为双边自由贸易提供便利,同时进一步促进双边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在产品流动的同时促进双边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利用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优势,实现区域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訾永胜.“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哈两国双边贸易互补性研究[J].甘肃金融,2019(08):19-22.

[2]张玫,李涛,侯俊文.中哈双边贸易结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06):76-77.

[3]武俊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哈贸易实证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0(04):41-47.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
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