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具象向抽象转化的形式规律

2019-12-09刘东明

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视觉元素抽象主观

摘 要:在平面专业的视觉形式构成训练中加入抽象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观看”的能力,使其能在司空见惯的景物中发现美,提高视觉修养。文章通过对视觉元素的“减法”和“几何化”认识抽象,同时加深对点线面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把抽象视觉元素的训练作为向设计过渡的先导课程,理解设计与抽象艺术是相伴的,且以抽象为基础。

关键词:简化;视觉元素;几何化;抽象;主观

观看西方的当代设计和绘画作品就会发现,当代艺术家大多都选择用二维的图式去创作。这些艺术家认为平面的造型能远离自然的真实,而更能体现艺术的本质。20世纪初期,德国的设计学院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它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期,荷兰风格派也建立了以蒙德里安为首的抽象派美术理论体系。在俄国,出现了以马列维奇为代表的至上主义,并且其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一起,成为早期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各种思潮的出现和集结,引领着设计领域尤其是平面设计领域开始向简化、抽象化发展。视觉形式构成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抽象思维并运用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对具体的感性对象进行合理的取舍、分析、概括。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是我们把握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事物本质属性,从感性认识进入抽象的规定从而形成概念。

视觉形式构成课程的训练过程中,首先是对视觉元素进行收集、归纳、整理,把这些元素放到二维空间中进行分析、评价,这个过程很重要。要求学生要提高“看”的能力,带着一定的眼光审视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景物,在平凡的客观物象中,找到那些具有形式美感的形状、形态,并截取下来,再对以上这些截取来的视觉元素进行归纳、整理及二维化处理,把这些视觉元素二维化后再做进一步的简化和抽象化。这样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对抽象形态形状的审美能力,并掌握从具象到抽象的概括能力。

一、客观物象与视觉元素

在自然界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是用审慎的眼光去“观看”,总会有所收获。平时那些司空见惯的景物,总是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美感。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早就提出的“师造化”,实际也就是在自然中发现美感。美的存在方式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平面设计专业特别需要重点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视觉判断力。学生在入学前,为提高视觉形象判断力的准确性进行了素描、速写等训练,但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要求准确造型,而且要求学生能在繁杂的自然景物中发现有用的视觉元素,并把带有视觉元素的景物拍摄下来。视觉元素可以由多种方法获取,在客观物象的获取过程中,由于客观物象的表面形状复杂琐碎,在截取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干扰。这就需要学生能保持清醒,运用“减法”排除不相干的细节,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

在训练中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与取舍,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眼睛对日常生活的筛选,找到具有趣味的视觉元素进行归纳整理,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拍摄,然后对这些图片进行整理筛选。学生把点、线、面及线面结合的照片挑选出来,选出特征明显、具有形式美感的图片进行纸上的绘制工作,通过这个过程的训练逐渐提高自身的视觉修养。教学中也要讲清这些训练的目的以及其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抽象与点、线、面

康定斯基在立体主义创作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抽象艺术的基本理论与形式法则。点、线、面就是其理论对视觉元素形态概念化后的名称。在“点、线、面”理论出现之前,艺术介入生产、生活都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的,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有了抽象的“点、线、面”理论之后,我们从事的一切造型艺术,都可以用“点、线、面”理论进行解释,所以要培养学生对繁杂的客观物象进行归纳的能力,从中找到点、线、面的存在方式。“点、线、面”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评价画面的结构,对客观物象取舍做出判断。在训练中,当把客观物象简化为接近抽象的点、线、面时,画面会很单纯地呈现出物与物、形与形的关系,因为这时的物与形都是二维的、平面的,是抽象化的视觉元素,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按照形式法则去安排这些视觉元素,并建立新的视觉秩序,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三、视觉元素的概括与归纳

自然界的景物都是以三维方式显现的,二维化的景物需要把复杂的客观物象提炼、简化。在绘制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这些景物图片先进行二维化处理,简单到黑白两色,根据需要可再加一个灰色。归纳概括的过程也是简化的过程,当拍摄的图像经过简化处理后,就会产生单纯的视觉元素,这种单纯的视觉元素并不是简单化,而是要概括出来物象的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是二维的。要让学生用二维的眼光去评价这些视觉元素,在一个构图中去评价一点、一线、一面,使学生认识到哪些形状具有视觉美感以及构图中的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的关系及疏密等形式规律敏锐的感知能力。二维化处理过程反过来也会提高学生拍摄和收集视觉元素的能力。

四、抽象与几何化

视觉元素被截取及二维化后,还要再进行下一步的设计训练,这就是做“减法”,走向抽象化。抽象一词的解释是:“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抽象作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手段,表达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提炼,抽象形态除独具魅力的造型特征外,还具有多向模拟性,它虽不能直接反映某一具体形态,却能显示许多同类形态的共同特征,從而引起观者的多种联想,其具体方法就是“几何化”。把这些元素再简化,把视觉元素“几何化”,有些复杂的形状会被简化,有些弯曲的线会被取直,有些被做成了弧形,接近方形就被概括成方形,接近圆形被概括成圆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主观地处理图形,最终学生可以根据形式美感的规律性,创造图形及处理图形与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还要让学生理解这样的训练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

五、抽象与表达

抽象艺术的出现拓宽了人类的表达方式,一些用具象方式表达不了的情感、情绪等内容,如果用抽象方式去表达可能更加贴切。从欣赏的角度来说,抽象艺术增大了人类欣赏的想象空间。视觉艺术中运用抽象图形表达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抽象的表达有其独有的视觉优势,它摆脱了物象的束缚,能让艺术家和欣赏者的想象力自由驰骋。抽象艺术家通过与音乐的类比可以知道,音乐可以通过没有具体形状的声音为人们所接受,通过形式的变化、强度、速度、节奏、韵律等表现人的情感的变化。抽象艺术家认为抽象艺术也是如此,它们之间有某种共通关系。在抽象艺术家看来“抽象艺术是认识世界的不同视觉方法的发现”。

课程中要求学生了解抽象艺术在表达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并运用抽象的表达方法去表现一些文字词语,如苦闷、温暖、悲伤、颓废等等。创作过程可以从具象入手,逐渐摆脱物象的束缚,用点、面、线、色等纯形式的因素,表达精神和情感的内涵。

造型艺术中,具象与抽象是两种对应的表现形式,认识抽象与具象在造型中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创造思维领域,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现代意义上的设计从一出现就与抽象相伴并以此为基础。从设计史我们可以看到,设计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平面设计在今天所呈现的面貌与20世纪初的几位抽象艺术家的探索是分不开的。通过这个课程训练认识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视觉形式及形式语言至关重要,也为后续的设计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塞勒,贝笛.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纳吉.运动中的视觉:新包豪斯的基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萨马拉.美国视觉设计学院用书:平面设计中的绘画、构成、色彩与空间样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4]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刘东明,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专业造型基础。

猜你喜欢

视觉元素抽象主观
后印象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要素建构探析
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探析“苏式”景观设计师养成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