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舞剧美学风格构建—上海歌舞团舞剧代表作述评

2019-12-08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歌舞团舞剧编导

张 麟

中国舞剧艺术的发展受到西方芭蕾、苏联话剧演剧体系的影响,构成了中国舞剧发展初期的传统模式和舞剧观念。中国舞剧美学风格的自觉于20世纪90年代开启,随着中国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伴随着大量中国原创舞剧的产生,不同的舞剧编导都从自身出发,探讨着中国舞剧在舞剧叙事、舞剧语言、舞台呈现、舞剧表演等层面的本体方式和中国特点。其中,上海歌舞团无疑成为众多舞剧创作开拓者中的佼佼者。自20世纪90年代,该团用一部部高质量的舞剧作品,践行和探索着当代中国舞剧美学风格的构建,在中国舞蹈界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一、舞剧观念的革新

舞剧观念的革新要考虑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如何打破以话语为主的戏剧舞台创作思想的束缚,寻找舞剧艺术的本体规律和舞台表现形式,突出表现在对传统的戏剧性的舞剧结构方式的革新;另一个方面是中国舞剧艺术自我的革新,如何打破古典芭蕾的模式,在舞蹈题材、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作出探索。上海歌舞团的舞剧《霸王别姬》所突出解决的是舞剧如何“舞”起来的问题。刘邦和项羽的权力之争,通过一段与皇袍相维系的双人舞得到很好的呈现;虞姬对于项羽的希望和爱恋又通过乌骓马的群舞和剑丹琴心的独舞得以展现。文字语言通过这样的形式巧妙地转化为舞蹈的语言。从中足见舞剧导演已经意识到“舞剧叙事”是通过故事表象挖掘情感内涵,通过新的情节组织来凸显情感内涵,运用恰当的舞蹈形式来突出情感内涵。尽管这部舞剧在整体的结构层面还受传统话剧式舞剧模式的影响,在结构层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剧中对由《十面埋伏》这首琵琶乐曲延伸出来的乐舞女群舞的运用,发挥了艺术象征的作用,已经显现出编导在舞剧观念层面的转变和尝试。舞剧《闪闪的红星》则体现了对舞剧叙事方式的探索,编导通过新的舞剧结构观念和结构方式来完成叙事。在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原故事基础之上,在新的视角观照下,编导重新组织了事件和情节,以潘冬子的内心成长和对革命认识的转变为线索,建构起舞剧的叙事结构。笔者认为《闪闪的红星》这部舞剧是代表着中国舞剧观念和美学追求发生较大转变的一个转折。通过该剧,编导为中国舞剧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舞剧本体结构的独特叙事呈现”,它也是继舒巧老师提出舞剧是用特殊的方式来表现和呈现故事之后,在舞剧本体层面具有开掘价值的一部作品。

二、意象叙事的渐进

笔者认为:意象化叙事是中国舞剧发展历程中一个不断被充实和凸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剧叙事方式和结构手段。在舞剧创作中,舞剧意象是作为创作主体的舞剧编导在文学文本基础之上,将自己的主体情感与文本中的人和事进行碰撞后把握到的“象”,它有别于实际的人或事的“象”,融入了创作主体的情感判断和选择,是对生活表象更加深刻的本真的把握,最终通过舞台形象的创造、舞蹈语言与舞蹈形式的组合来展现出具有深刻内涵的美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1]上海歌舞团的《天边的红云》是中国舞剧意象化叙事渐进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作品。

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以长征的幸存者—云的回忆串接起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血雨腥风和生死考验,并通过以4个女性为代表的4个段落来展示长征的感人画卷。该剧将概念、语言逻辑转换为情感逻辑和视觉意象逻辑,以诗化的方式对其舞剧结构进行构思和处理,使之看似松散自由却始终有一条情感的线索相贯穿。该剧很好地结合了点、线、面,充分发挥了舞蹈艺术的特性,其情节出现的目的不在于叙述或推论,而是由这些情节的点引发出情态的画面,延伸出情感意象。

三、当代都市题材的开掘

在中国舞剧发展的历史中,当代题材的舞剧数量占比很少。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舞蹈创作整体的生活感悟认知能力、素材挖掘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弱,缺少足够的功力和素养来重新审视生活,很难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从而上升到当代人的精神层面的思考。这就致使我们的舞剧创作的题材大多停留在历史故事和民族传说的藩篱中无法自拔。也正因为如此,在讨论舞蹈和文学的关系时,我们往往说文学赋予了舞剧丰富的内涵。在该团的《一起跳舞吧》这部舞剧作品中,编导将视角对准一群由于舞蹈而走在一起的都市职场人,通过一对职场夫妇如何走出情感和生活压力的阴霾,在舞蹈中获得新的动力的故事,展现他们在生活和职场双重压力下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剧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而在追梦的过程中都将遭受挫折,舞蹈成为抚慰他们心灵,让他们喘息的一个途径。该剧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又展示着强烈的都市色彩。基于此,导演顺理成章地将不同风格和种类的舞蹈进行改编,有机地揉合在一起,为作品中不同的人物特性和情感所服务。

四、舞剧表演的海派风范

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舞者的体现,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上海歌舞团自建团以来一直注重高质量的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原上海歌舞团和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合并为新的上海歌舞团之后,该团在培养舞蹈表演人才方面推出了诸多举措,为优秀舞蹈表演艺术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使朱洁静、王佳俊、方光、侯腾飞、王景等优秀的青年舞蹈家不断成长。这些青年舞蹈家都是通过上海歌舞团一部部的舞剧作品的演出,在舞台上的锤炼中成长。尤其是朱洁静,通过《野斑马》《霸王别姬》《天边的红云》《一起跳舞吧》《朱鹮》以及近期热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多部舞剧作品,已经成为在中国舞蹈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舞蹈家。这些青年舞蹈家的表演风格、动作审美追求都体现着舞剧表演中的海派风范。他们不被一种风格所局限,不被一种表演模式所框定,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干净、细腻的动作质感,是在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共同浸染下的结果。他们通过一部部风格迥异的作品,用舞蹈肢体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内涵,塑造了一个个立体生动的舞台形象。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本身又赋予和铸就了这些舞者灵活多变、多元一体的舞蹈表演风范,这就是海派舞蹈表演的风范。

猜你喜欢

歌舞团舞剧编导
百科全书舞剧
试析新时期的电视台编导工作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舞剧《瑞鹤图》剧照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俄要重建红旗歌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