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为体育强国奠基

2019-12-06钟秉枢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竞赛

钟秉枢

从第30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比赛成绩中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列金牌榜第3位,但奖牌总数相对较少,仅列奖牌榜第6位。其原因是什么?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又是什么?教育部门从1987年开始提出了“教体结合”,就是要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一种全新的机制,学校体育作为普适教育,依靠自己的资源,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竞技和学习双优生。从发展目标来讲,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首要任务即是参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内国际的重大比赛,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一、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起源与价值

1984年之前,我国并未在高校设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1986年4月,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体委)在《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中提出了竞技体校实行“亦读亦训”,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高水平运动队。1985年12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在山东掖县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其后颁布的《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提出,巩固发展传统示范校,同时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1987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87]教学字008号)。于是,高校招收了一批学生,他们发挥了“鲶鱼效应”,“搅动”了学校体育的开展,推动了学校体育向新的高度迈进。如,北京大学2019年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中夺冠,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同时学校其他的非高水平运动队与高水平运动队相呼应,形成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等与高水平运动队的有机连接,从而引领了学校体育的综合改革。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对学校是一种推动。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也将面临高校体育如何改革的问题,如,对运动队的管理、教育,运动训练与学科学业矛盾的产生,等等。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口号是:今日之星,明日领袖。一名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在学校中就是明星,是学生中的明星,在世界各个比赛中耀眼展现时,其他学生就会受到熏陶,体育的育人作用也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这些学生,带给他们的塑造和培养,为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础。此外,因为高校要培养的都是朝着未来方向发展、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所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高校的整体面貌由于有了高水平运动队的“冲击”而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将体育与国际交往、体育与高水平运动队人才的培养、体育与高校及高校体育的改革有机联系在一起,则成为完成民族复兴大任、培养时代新人不可缺少的过程和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7月16日接见内蒙古大学学生时说:“再过30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候,你们正好是国家的骨干和栋梁。”同样,校园的体育之星也承担着未来栋梁的角色,而他们如果能将体育和所学学科有机结合,这种作用会更加凸显,因为世界各国的领袖及高校校长很多都是在青少年阶段喜欢体育,在体育中有一技之长的人。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难题的破解思路

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教练员水平,由于他们在奥运会等世界大赛、各种国内大赛方面的临场指挥和执教经历较少,导致经验缺乏;二是训练条件和手段,培养运动员至高水平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支撑,但学校的科技力量有限,不利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此外,一支高水平运动队要有包括运动员营养、反兴奋剂等训练各方面条件的配备和供给作为保障,但目前在高校是较难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高校可以培养出个别“顶尖”的运动员,但整体较难出成绩的原因。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国家青年竞赛体系两套体系有机融合,才能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学校体育的发展、青少年人才的培养、运动员文化的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2017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课学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确保高水平运动员学生按照有关学业规定完成培养计划。”如,学法律的学生就必须按照法律专业的规定完成学业计划,但现实并非如此,学校根据运动员比赛特点制订专门的培养方案,帮助运动员完成学业,其结果就是许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后,拿着所学专业的文凭却不敢找所学专业的工作,如此培养出的人如何会既有突出的运动表现,又有合格的专业能力?这样的学生在大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学校的认同?

从国际经验来看,其他国家从未降低学业标准,没有为高水平运动员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内容也从未减免,但学校为他们配置更小的班级,进行小班级的授课;配置更好的教师,为他们进行授课和辅导;配置远程教育,让他们在训练的同时进行远程学习;为他们设置灵活的学时安排,放宽更长的学业年限,但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不变。学生在保持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同时,完成了他们的学业,毕业后都能找到所学专业领域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国家的领袖人物曾经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或者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的原因。

三、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引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向

1979年“扬州会议”之后,我国大学体育竞赛事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大体协”)的领导下,竞赛越来越多,从中学到大学竞赛体系越来越完善,竞赛中又分为不同的级别。如,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一级联赛,也有二级阳光组的体育比赛,还有各种各样级别的其他比赛。2019年中国大体协组织的学生体育竞赛计划达到200多项,此外还有国际双边交流赛事,有赛事就会引领体育教学和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就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中国大体协组织参加了亚洲大学生的比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还有各单项比赛,并且比赛计划和项目也越来越多,这都给我国体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国体育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此过程中,中国大体协扮演了协调和引导竞赛从哪里走、往哪里建设的角色。因为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招生是学校的事情,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任务,但是招什么人,招来的人如何培养,培养后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竞赛起着导向的作用。而有了竞赛,就有了组队,竞赛中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洲大学生各种比赛等,队伍如何组建,组建中如何引领,则成了中国大体协的重要工作。既然有了组队,竞赛就要取得成绩,就要有目标、有目的地布局和建设训练基地。除了基地建设之外,教练员、裁判员、运动队的专业管理人员来自哪里?这就需要和国家各个单项协会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如,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有各个单项比赛,各个单项比赛并不完全是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专职人员,而是要求各个单项协会出技术官员指导单项比赛。举办奥运会时,也并非国际奥委会的官员指导比赛,而是请世界各个单项体育组织的官员指导和引领比赛。

在当前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想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竞赛,没有競赛,这些几乎都达不到。只有在竞赛中,学生才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中国大体协的重要作用就是负责竞赛,有机地将大大小小的赛事,包括草根赛事和顶级赛事有机整合,并逐步完善学生参加世界比赛的选拔机制。如,从赛事上、选拔上一直串接到最基层的班级联赛,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要进行综合改革,包括打破现有的体育课模式,可以围绕一个运动项目,让学生进入该项目俱乐部,并将这个俱乐部变成从低级、中级到高级各层级都有的俱乐部,其中最高一级是校代表队,这样的尝试在合肥学院已经做了十几年,该校完全是以俱乐部的形式建立,22名体育教师、16000名学生,建立了22个项目俱乐部。所以,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龙头,牵涉到包括建设基地的综合改革都可以推展下去,这就是新的使命任务。学校体育的体育课改成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就能够与高水平运动队有机配合。

以上问题解决了,学生的体质增强了,体育强国未来的建设就有了根基。

(注:本文系根据采访资料摘编整理,题目为编者后加)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竞赛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过招
运动队管理中人际内耗问题与对策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