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及对策

2019-12-06杨林

现代交际 2019年20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法律意识大学生

杨林

摘要:相关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出现很多因缺乏法律素养而导致的违法犯罪活动。分析我国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找出具体原因并寻求科学对策,通过优化法制教育模式,树立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优化法制环境,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同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

关键词:法律素养 法律意识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172—02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承担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先行者和生力军的重要责任,理应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

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社会背景

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法律意识的发展趋向以及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历经二十余年的普法工作的开展,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普遍能够自觉遵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大学校园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部分大学生积极向社会公众传播法律知识,成为普法宣传工作的关键构成部分。

由于经济体制以及政治体制的变革,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皆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往相对静止、封闭而有序的生活状态,逐渐转变为动态、开放以及相对无序的状态,人们接收信息更为快捷,信息内容更为复杂多样,这些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亦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某些大学生因为意志力不强,且个人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辨别能力较差,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违法犯罪现象持续增加。

二、我国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

1.法律知识欠缺

知识是形成素养的前提。高校仅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一门课,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是远远不够的。将法律基础教育混同并从属于道德修养教育,缺乏明确定位和独立地位。法律基础教育在高校的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不占优势,“专业知识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致使学生一心只想通过期末考试,并不重视普法课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高校有必要引导和督促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法律知识的应用与掌握,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整体水平。

2.法律意识薄弱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活跃期、关键期,思想波动较大,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易受到社会上各种错误价值观的误导,使他们对现行法律制度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产生错误的认识,法律意识薄弱,即便是熟记法律条款内容,亦无法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个人的权益。

3.法律意识错位

某些大学生未能认识到自身法律主体地位,不努力学习法律知识,践行法律理念,更不关注周围产生的法律现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明显不符。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一些违法现象、违法行为的产生,对三观尚未成形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负面影响;也会让他们由崇尚法治、期待法治转变为对法治的失望、不信任,对“法律权威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产生动摇,从而影响其法律素质的养成,出现忽略法律、践踏法律的现象。

三、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1.优化法制教育模式,构建法治宣传平台

在充分展现课堂优势、运用传统教育载体的同时,有必要寻求新的课堂教育模式,不仅传授法律知识,亦注重强化法律技能,培养法律信仰,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法制观念。由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学生对法律十分感兴趣,渴望获得更为丰富的法律知识。校方应努力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设置更多与法律有关的选修课,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学习法律的需求,如可设置《婚姻法》《劳动法》等关乎日常生活的法律选修课。此外,充分结合校园普法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各种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法律、强化自身法律观念的机会,在活动和实践中逐渐掌握法治的内涵,并培养良好的法律思维和行为习惯。校园文化活动与法制教育相辅相成,达到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目的。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结合课堂讲授、学生讨论,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枯燥的法律知识。此外还可举办相关讲座,剖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各种法律知识。

2.树立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伯爾曼曾指出,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便形同虚设”。要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须使他们重拾对法律的信心。重塑法律权威,使他们逐渐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而权利意识的形成、权利观念深入人心恰是人们信仰法律、实施护法措施的思想根基。

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对建设法治社会极为关键。大学生法律信仰,即是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在对法和其相关现象反应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法律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已得到明显强化,他们普遍认可正义、民主、平等、自由等现代化法律观念,但大部分依然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有必要使大学生在情感层面认同法律,尊重、信任法律,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坚定的法律信仰。

3.优化法制环境,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不但要借助于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还要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凝聚力,营造出适宜的校园氛围;而且需要各相关部门的相互协作、支持以及积极联动。社会层面,树立法律尊严和权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同时,发挥网络科技等新媒介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层面,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改革传统法律教育方式,探索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辩论、法庭旁听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家庭层面,家长要加强家庭责任感,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积极配合社会、学校对子女进行法律教育,形成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法律素质教育体系。

总之,无论从加快国内法治化进程、增强综合国力的方面来看,还是从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方面来看,都需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迅雷.在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

[2]江滔.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探究[J].教育科学,2009(1).

[3]李彩虹.当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分析及提高途径[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法律意识大学生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