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东北流人诗歌中的长白山风物民俗

2019-12-06王胜楠孙洪斌

现代交际 2019年20期

王胜楠 孙洪斌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长白山文学最高成就的东北流人诗,以其独特的创作对象和独具特色的诗歌内容成为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文学现象。这些流人在诗歌中表现长白山区的自然景观、生活风俗和当地百姓的英勇形象,对研究长白山区的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北流人 自然景观 生活风俗 英勇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125—02

李兴盛在其《流人史、流人文化与旅游文化》一书中对“流人”这一概念进行了概括,同时他认为清朝建立初期,流人发放的最主要地区为东北、云贵和新疆,在这三个偏远地区中,东北地区发配得最多。东北地区的流人诗人将长白山区的自然景观、生活风俗和当地百姓的英勇形象作为创作题材,在诗歌中表现长白山区的民风民俗、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展现了长白山区特有的风物民俗。

一、清代东北流人诗对长白山区自然景观的描写

长白山区独特的自然风景在东北流人诗人笔下独具特色,他们以其特有的身份,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自身贬谪身世的感慨相融合,把苦难的生活当作人生的调味,以乐观态度在长白山这片土地上抒写着祖国的名山大川。

吴兆骞在其创作中描写混同江和长白山风景。混同江为同江市区北四公里的三江口,松花江和黑龙江汇合之后俗称为“混同江”,“混同江水白山来,千里奔流昼夜雷。”描写了自长白山奔流而下的松花江和黑龙江,同时以其流淌过的广阔土地展现了长白山地区所发生过的变革。

其《长白山》一诗则是真实地展示了长白山区最为壮丽奇美的景观。“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这首诗中作者以极为精炼的语言描绘了长白山壮丽雄伟的风景,“迥临泛海曙,独峙大荒秋”,长白山雄东北,俯塞州,临沧海,立荒秋,上浮白雪,下泻二流,可以说是长白山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最为雄伟的风景。在诗人吴兆骞的诗歌中,长白山地区的景物又是极为险恶的,“千年冰雪晴还湿,万木云霾午未开”(《小窝稽》)。“数家烽火黄云暮,一片牛羊白草风。”(《阴沟关》)描绘了长白山地区常年积雪以及遮天蔽日般的原始森林,展现了这一地区牛羊成群的美丽风景。

位于辽宁省的太子河是长白山区重要的历史名胜,是燕太子丹被杀之地。女诗人徐灿跟随其夫君陈之遴被贬谪到盛京,经过太子河时,写诗感慨万千。“易水荆卿去,辽河太子来”“夕照斜荒渡,寒烟断古台(《太子河》)”。诗人追忆荆卿,思接千载,自伤身世,展现了与太子丹千载相通的心声。

其他如方观承有《卜魁竹枝词二十四首》:“诺尼江上水潺潺,五月冰消艾浑山。”诗人以诺尼江为描绘对象,诺尼江也即是嫩江。“流到混同天更碧,松江一派白云间。”五月冰消,江水汇合入混同江中,白云江水相互辉映。

二、清代东北流人诗对长白山居民生活风俗的描写

清代东北流人诗人将长白山区百姓的日常生活和风俗民情写入诗中,百姓们打猎、采参等活动,特有的冻秋梨等食物、爬犁等交通工具都成為诗人笔下美好的风景。

1.满族女子拔河戏

方拱乾的《冰河行》一诗记录了东北宁古塔地区长白山满族百姓拔河戏这一风俗。“俗以正月十六日女子无老少,率以往冰河上卧起,如袚锲戏。”这一风俗是在每年正月十六日举行。“满风春望拔河戏,燕支影落冰痕睡。女子联翩男子观,倾营穿灯摇鞭至。日高人散客来迟,冰床如马凌冰驰。掌大雪花接雪堆,耳寒酒热中流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满族女子在拔河戏中潇洒欢快的情景。

2.穿鱼皮衣,坐狗爬犁

张贲是与方拱乾共同贬谪在宁古塔的流人诗人,张贲对当地的民俗生活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写。在他的《宁古塔杂诗》第十八首中有:“冰天鱼作服,陆地狗行船。”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地少数民族赫哲族,也即是古代的鱼皮部百姓穿着鱼皮衣,坐着狗爬犁的特有生活。

3.冻秋梨

函可在其《送梨》一诗中详细地介绍了长白山地区特有的产品冻秋梨:“不重紫花能消热,不羡张公大谷希。……天下何处无冻梨,王公何不一念之。”秋梨是东北长白山地区特有的食品,秋天的时候,当地百姓采摘后吃起来会觉得酸涩难吃,但奇怪的是经过数月冷冻,则会变得格外的酸甜而多汁。“只爱关东土上长,汁酸肉涩墨作皮。”诗人形象地描绘了长白山地区冻秋梨的样子和味道,梨汁酸甜,梨肉微涩,梨皮则是如墨汁般的黑色。

4.采人参、藏谷物等其他风俗

方登峰在被贬谪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冰洗刀锋雪擦手,夜深人抱羝羊宿”,以冰洗刀,以雪擦手,其《将军猎》一诗描写了长白山区每年十月狩猎入贡之情景;《掘土窖》一诗中的“高土坟,深如谷,掘地十尺藏新谷”,极为生动地展现了长白山区百姓独特的藏谷物的方法;而《斗鱼歌》一诗中“大鱼个,小鱼斗,权衡不识渔人手”,则是描绘了盛产鱼类的卜魁之地渔民之间的交易方式。其《王干哥》诗则是在通俗的语言中,生动地展现了长白山区居民采人参的艰辛。

三、清代东北流人诗对长白山居民英勇形象的描写

流人诗人在长期的塞外生活中,深受塞外百姓吃苦耐劳精神的感染,逐渐诗人将自己的注意力由贬谪之痛苦转移到对当地百姓的英勇形象、优秀品质的描写。大量创作这类作品的是方登峰,其《猎妇词》有:“背负儿,手挽弓,骑马上山打飞虫。”这首词写出了长白山区鄂伦春族妇女们背负儿,手挽弓,骑马上山的真实生活。“飞虫落手揕其胸,掬血饮儿儿口红。”写出了他们的勇武强悍,真实地表现了长白山区百姓原生态的生活。

吴兆骞的《赠少年》一诗成功地颂扬了长白山区少数民族少年的勇猛形象。“十八海东儿,容华皎白雪。”十八少年容华皎洁,英勇而又喜爱游猎。“少年独得嫖姚顾,笑榜金鞍共射雕。”其围猎技艺更是“独得嫖姚顾”,得到了宁古塔将军的赞扬。同时,诗人吴兆骞还创作了大量的咏史怀古作品,在诗歌中歌颂长白山土地上的满洲人和女真人的英雄业绩。其《高丽营》:“文皇昔日征辽海,此地高丽亦驻兵……日暮江流风雨多,滔滔东去不胜情。”在这首诗下,诗人自注有:“唐太宗东征旧迹。”这首诗是诗人凭吊太宗东征高丽之事。“想象六军频血战,苍茫异代尚残营。”诗人指出,所谓的战争不过是六军频血战,白骨蔓草平,是成千上万的士兵和百姓用生命换来的赫赫战功。

中国古代长白山文学成就最高的东北流人诗,以其独特的创作对象和独具特色的诗歌内容成为诗坛上独特的文学现象。清代东北流人在他们的诗歌中描写长白山区的自然景观、当地居民的生活风俗,赞美他们吃苦耐劳、英勇无畏的优秀品质,清代东北流人诗歌中的长白山风物民俗对研究长白山区的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兴盛.流人史、流人文化与旅游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马清福.东北文学史[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3]姜雪松.清初东北流人诗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9.

[4]康爽.清代东北流人家国情怀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4.

[5]贾雪迪.冰冷之地与生命之光——清代东北流人的文学交往与创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1.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