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困境与对策

2019-12-06陈霞

现代交际 2019年20期
关键词:走出去困境对策

陈霞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铁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迅速走向国际市场。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也充满了坎坷。通过介绍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背景,分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高铁“走出去”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高铁 走出去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068—02

半个世纪以来,高铁技术在发展中不断走向成熟,也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近年来,中国高铁的成功崛起给世界高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又一次掀起了高铁修建的国际热潮。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进程中,要冷静面对困境,找出对策,让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一、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背景

(一)中国国情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性时期,在各种矛盾突出、资源约束的情况下,要想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必须让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高铁“走出去”,以此来提升我国高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高铁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之一,涉及众多关联产业,其“走出去”不仅能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及技术升级,还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这一壮举的实现也是中国高铁在技术层面从跟随到引领、从引进到输出的巨大跨越。

(二)世界形势的需要

中国高铁的快速崛起与迅猛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并进一步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为全面的高速铁路系统,不仅能满足各式各样的出口需求,还能为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提供多样化选择。中国高铁“走出去”,已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是为世界铁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推进世界铁路发展与进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更短时间内享受到高速铁路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1]包括高铁在内的服务产品出口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拥有强有力的国家支持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刺激,加上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高铁“走出去”已经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要困境

(一)自身因素

1.品牌影响力有限

一些著名的世界机车巨头企业都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与发展才有了如今的非凡成就,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相比之下,中国高铁发展起步与国际化战略部署都较晚,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是有限的。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在国际分工中主要承担“劳动力”的角色,这使得外国人很难把自主创新与中国联系起来。中国高铁“走出去”实际上是一个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中国形象的长期重塑过程,必须做好战略部署,层层递进,步步提升。

2.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

首先,中国高铁出口主要以设备出口为主,在海外极少数国家建立了高铁维修服务中心,还没有真正实现本土化经营。而诸如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等国际机车巨头在中国实行本土化经营策略,让他们在中国高铁发展初期赢得了先机。

其次,中国在高铁基础建设、成本控制方面尚欠缺经验,这从承接一些海外建设项目诸如沙特麦加轻轨铁路、安伊高铁二期等最后都遭受巨额亏损上可见一斑。中国高铁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在管理运营模式上尚不成熟,缺乏经验,这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一大短板。相比之下,高铁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日、法、德等国,则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运营體系,也积累了充足的管理运营经验。法国高速火车从技术研发到投入使用,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其制定的严格标准也成了欧盟各国的通用技术标准。而中国高铁虽有先进的技术、良好的硬件设备和大规模的高铁网络,但在管理经验和软件系统方面却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提升中国高铁的管理运营水平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3.人才缺乏,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国际化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高铁企业在海外经营时不得不高薪聘用外籍人才,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加大了国际化经营风险。此外,中国的高铁技术更多地是通过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开发出来的。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购买专利、联合设计生产出一系列动车组的中国高铁,实际上并没有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高铁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国际机车巨头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中国高铁已经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要想在国际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仅靠目前制造技术上的丰硕成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创新步伐,在国际竞争中创造优势。

(二)国际因素

1.国内外技术标准差异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经过6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中国高铁在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起了自身的铁道技术标准体系,但这与国外实行多年的标准体系有很大的差别。欧洲国家高铁发展时间早,拥有丰富的经验与完善的技术,其标准体系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广泛认可。欧洲标准与中国标准不同,这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一大瓶颈。[2]一方面,一些国家通过设置技术标准壁垒来维护本国高铁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性地位,使中国高铁企业难以打入其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技术标准不同无疑加大了中国在相关国家设计与建设高铁上的难度。采用不同于自身的标准体系,可能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一条完全按照中国标准建设的高铁,而如何让国际社会接受中国的新标准体系是中国高铁“走出去”必须攻克的一道难题。

2.国际高铁市场竞争激烈

在欧洲市场,加拿大的庞巴迪、法国的阿尔斯通、德国的西门子等在产品和技术上都实现了双重垄断,老牌机车巨头不会轻易允许新生力量来分一杯羹,因此中国高铁在打入欧洲市场时势必会遇到巨大阻碍。与此同时,国际机车巨头加大宣传力度来提高自身产品的国际认可度,用创新环保、安全舒适等优势来积极推销本企业高铁技术,以求获得更大的海外市场,达到强力阻击中国高铁的目的。

在世界其他地区,中国高铁承受更多的是来自于日本的竞争压力。日本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高铁的国家,无疑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日本首相安倍游走于各国的积极推销、日本在出口对象国专门设立铁路咨询公司等一系列措施都对中国高铁“走出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尽管国际高铁市场竞争格外激烈,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着来自国际机车巨头的诸多威胁,我们依旧要积极学习他国先进的成功经验,为己所用,为中国高铁“走出去”保驾护航。

3.东道国国内政治环境、社会风俗、劳动力素质等的挑战

东道国的国内政治环境直接决定了高铁项目能否顺利进行。选择东道国时,首先应全面分析其国内政治环境、建设可行性及发展持续性与稳定性的预测等。我国曾因东道国政局不稳定未能成功输出高铁的例子比比皆是。如2014年11月,由于墨西哥国内的各方压力,该国政府单方面取消了我国铁建牵头的中标项目等。由此可见,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一大阻碍。因此,在项目规划前,必须对东道国的地缘政治形势进行理性分析、正确预判,为中国高铁成功“走出去”提供必要的先决条件。

此外,修建高铁还面临着当地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挑战。宗教信仰方面,一些国家发生的教派之争会对中国高铁的进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风俗习惯及劳动力素质方面,语言障碍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首先要突破的难题。其次是生产效率的问题,各国不同的劳动效率会在无形中增加额外的成本。再次,东道国一些不同的工作习惯也会影响到整体进程,增加管理难度。以上几方面都会对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中国高铁“走出去”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高铁企业综合实力

中国高铁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化技术和理论人才,而这恰恰是我国当下稀缺的。因此,中国必须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培养精通技术、具备管理技巧、能与海外企业和政府有效沟通和谈判的复合型人才。[3]除此之外,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积累管理运营经验,继续完善、细化自身的技术标准规范,致力于提高高铁品牌效应,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优化服务,进而更好地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

(二)实施“高铁外交”战略,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高铁“走出去”除了能促进经济发展,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高铁外交”战略,加强国际高铁合作,有利于助推东道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实现互利共赢,进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从中国西部延伸的高速铁路网络系统能够加强中国同欧亚各国间的联系,有利于提升中国高铁的国际形象并减少开拓国际市场的阻力。因此,应该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高铁的出口,设计操作性、可行性强的总体战略规划来指导中国高铁外交的顺利开展,积极推进同有关国家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三)建立并完善地緣政治风险应对机制

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东道国国内政治环境,把握其实时走向。中东欧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点地区,其中许多国家的政治形势十分复杂,政党更迭频繁,具有一定的政治风险。另一方面,要重视当地媒体、利益集团等民间力量的声音,让其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健康发展起到积极助推的作用。

(四)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为中国高铁“走出去”造势

中国主流媒体应该增强我国高铁立体宣传,让世界各国都能对中国高铁有即时的正确的认识,朝着人人知晓的最大化程度靠近,以此来加大中国高铁在世界各国政府与人民心目中的影响力,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健康发展推波助澜。

四、结语

在看到中国高铁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应对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外部机会,最大限度地弥补自身不足,合理规避外部风险,才能顺利实现中国高铁的国际化战略。[4]因此,必须做到由中央高层政府牵头,积极协调各方,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前提下成立专门的部门小组,同时依靠媒体力量为中国高铁“走出去”造势,真正实现中国高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樊一江.高铁“走出去”:世界的召唤与中国的期待[J].世界知识,2010(23).

[2]张晓通,陈佳怡.中国高铁“走出去”:成绩、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4(11).

[3]赵一忆.中国高铁输出面临的主要风险与对策研究[J].商情,2015(47).

[4]刘战鹏.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研究[J].黑龙江大学,201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走出去困境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一)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