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心育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12-05常若松王宁王海军

中国德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育德根本任务树人

常若松 王宁 王海军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教育部也相应地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教育更好发展助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论断,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只有正确解读和深刻领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实质,提出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认为,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健心育德,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健心育德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鲜明特征:

第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石。立德树人把“树人”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的贯彻与落实。

第二,具有明确的政治要求。立德树人把“立德”作为“树人”的前提,将德作为人之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第三,具有厚重的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表述彰显了中华文化风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被列为人生“三不朽”之首。《管子·权修》则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它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立德与树人的重要与艰辛。

第四,具有迫切的实践需要。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针对我国教育实际,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对世界风云变化,为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与此同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健心育德是学校教育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实践方案。

健心育德要求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进而帮助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身体,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积极的行为,完善的自我,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

健心育德强调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作为核心要义。健心育德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深入分析立德树人的内在心理机制,细化立德树人的要素,找到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针对学生不同心理特征和水平,运用丰富多彩的方法和手段,有的放矢地实施有效的教育。健心育德是围绕立德树人所开展的教育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基于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提出的总要求,而健心育德则是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方案和途径。简言之,立德树人是要“立什么,树什么”,健心育德则是要“怎么立,怎么树”。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心育德

要实现三个转变

健心育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受教育者实现从“知”到“信”的心理品质的关键转变。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共产主义道德知识基础上,形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信念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在从道德知识向道德信念转化中,道德情感起到了中介催化作用。道德实践者在依照一定道德原则从事道德实践时伴有强烈的道德体验,会形成相应的道德信念。“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雷锋所表达的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恰好就是他形成共产主义信念的关键心理因素。心理学认为,情感产生的基础是被人们意识到的需要。雷锋悲惨的童年生活,让他深刻意识到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新中国,满足了他的需要,他切身体验到幸福生活,使他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感激之情。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党的:“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由此,雷锋形成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分析雷锋共产主义信念形成的心理机制,我们清楚地看到道德需要、道德情感在道德信念形成中的作用和价值。只有当道德需要获得满足且被人们真切地体验到,才能产生真实的道德情感;只有激发道德情感,才能形成对道德原则的认同,形成执行道德原则的坚定性。因而,从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入手,德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知到信的转化。这是把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只有当学生真正地厘清自己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内心真切地理解家庭、学校、社会对自己现实生活的意义并伴有相应的态度体验,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引发积极行为。

第二,教学活动和教育评价实现从“单一”到“全面”的全方位转变。

习近平在阐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个环节,贯穿教育各个领域,并严肃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我们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中,往往把德智体美劳五育拆分,让某一个育对应一门具体课程,讲授某一门课就是进行某一种育,考核学生某一门课的成绩就是对该生某一育的发展水平的评价。实际上,德智体美劳五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五方面要求,而不是五门具体课程。人的各方面发展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因此,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是由一名教师、一门课程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通力协作,整个课程体系相互促进才能实现。诚然,一门具体课程也不仅限于承担一种特定的教育功能,一门课里融汇多种价值,需要任课教师细心理解和深入挖掘。与学科教学目标单一相关联的是教育评价单一。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试卷成绩既是考查学生发展状况,也是评判教师绩效的主要指标。单一的教育评价无法正确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水平,也不可能为教育发展提供可靠根据。推进健心育德,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尊重学生人格特质的差异性,在教育过程中追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丰富性,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學生,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从“经验”到“科学”的深刻转变。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心理变革。由于诸多原因,在我国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大量使用基于经验的教育方式方法,造成各种各样的工作误区和盲区,长期得不到纠正,以至积弊甚深,突出表现为“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被习近平严厉批评为“顽瘴痼疾”,明确指出其根源在于“不科学”[4]。健心育德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让心理学科学的方式方法逐步融入教育实践,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素养,革新教育方式方法,彻底清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阻障,铺就顺利实现立德树人的科学大道。

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心育德要落到实处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心育德,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标识,为推进健心育德“铺路导航”。

行动的坚定源于思想的自觉。只有透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才能正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内在精髓。马克思主义以现实个人为出发点,以实践活动为人的本性表现,以人的潜能发挥为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每个人诸多心理品质的平均发展,而是每个人各种心理品质的差异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鲜明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定心理潜能,赋予他们积极的生命意义。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要完成的“树人”任务的要义所在。

当然,我们仍要申明,健心育德区别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其明晰的政治要求。围绕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展开的健心育德实践,始终坚持有“德”之“心”的塑造,坚持健康发展的心理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產主义理想信念完美融合。凸显的政治标识为健心育德的推进指明了方向。

第二,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健心育德“强身壮骨”。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教师队伍是育人的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我们需要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熟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研究能力,娴熟运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专业化教师。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落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配比的规定,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规模。要按规定上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切忌占用和挪用,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名无实。从推进健心育德的工作看,对于相关教师还要提出三点要求:首先,要把健心育德当作从事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而不是一门课或一个活动。其次,要掌握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了解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行为规律,这是对专业化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根基所在。最后,要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用科学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使教育活动科学化。

第三,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健心育德“造车建船”。

要改革和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在教育评价指标的设计上要注重全面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评价方式方法上要体现科学性,彻底杜绝教育评价的“高速公路走牛车”的现象。逐步淘汰简单的百分数和平均数的统计方法,以教育统计、心理测量和大数据等新的评价工具,实现从筛选评价到成长性评价,从成绩评价到活动评价,从单纯量的评价到质和量结合的评价,学生由被动的评价对象逐步转为主动参与评价的转变。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上要强调引导性,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反对把学生区分划等,要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健心育德。

第四,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有效监督机制,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健心育德“保驾护航”。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健心育德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之中,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健心育德工作体制。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编制,可从学校的总编制中统筹解决,统筹安排好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建立健全与健心育德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心育德工作的专项巡视督导工作制度。组织健心育德的工作,重在落实,防止形式主义,切实推进健心育德,从根本上保证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2][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8-09-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19/.

[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30.

【常若松,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宁,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王海军,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育德根本任务树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Gwendolyn Brook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发挥基层一线党代表作用是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