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在历史的星空

2019-12-05戚子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桐庐黄山市徽州

一、人间天堂与人间仙境的握手

2018年12月25日,一条全程287公里的杭黄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行。从此,“人间天堂”杭州与“人间仙境”的黄山历史性的握手了。列车以时速250公里/小时、1小时26分穿越浙江省杭州市与安徽省黄山市,达到“高铁同城效应”。

透过地理之坐标,这条呈“之”字形的高铁线路,从“山卉月中寻桂子,群亭枕上看潮头”的杭州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黄山,共穿越了87个隧道,分别停靠于杭州东站、杭州南站、富阳站、桐庐站、建德站、千岛湖站(淳安)、三阳站(歙县)绩溪北站、歙县北站和黄山北站等10个站。

这条短短的线路惊喜的发现,仅5A级风景区就达到7个,4A级风景区50多个,串联起名城、名江、名湖、名山等,绝妙地形成了一条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

故被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生态铁路”的标杆工程向全国推广。其意义是重大的。

今年的2019年4月9日的《杭州日报》这样记载:“ 从铁路杭州站获得的消息,清明小长假运输期间,铁路杭州直属站共发送旅客124.06万人。4月5日这天更是创下杭州站单日客发新高,比今年春运高峰日还整整多了12万人次。而杭黄高铁线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4站4天共发送旅客7.3万人次。

这条去年12月25日开通运营的杭黄高铁,截至今年4月3日,杭黄高铁迎来了开通运营第100天纪念日,发送旅客已超过150万人次,带动沿线城市加入了‘长三角高铁经济圈。

据了解,在杭黄高铁沿线,杭州新建的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四个车站连日均客发总量达9900余人次,高峰期突破3万人次,与合福高铁并线的绩溪北、歙县北、黄山北三个车站客流同比增长了86%、95.3%、64.9%。

‘高铁一开,红利就来!杭黄高铁开通后,绩溪、桐庐、淳安等地特色民宿客流明显提升。‘游客在3月中旬就预订了清明节假日80%的房间,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5月的旅游高峰期估计会更忙。千岛湖希尔顿酒店副总经理徐献华表示。

4月7日,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千岛湖站铁路出现了返程高峰,单个检票口客流量首次破万。‘目前淳安县客流较高铁开通前平均增长了15%以上。千岛湖站开通后,乘高铁到达的旅客近30万人次。很大一部分是专程来旅游观光的,给淳安的旅游也送来了丰厚的大礼包。淳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介绍。

高铁修到家门口,富阳、桐庐、建德等地民众往返杭州、上海更方便了,由此也诞生了‘通勤一族。

每天早晨七点,距杭州东站最快只要32分钟旅游的桐庐站人头攒动,乘客中有不少是坐高铁去杭州上班、进货的。

‘桐庐站日均发送旅客2000余人次,预计其中通勤旅客在500人人次左右桐庐站站长管永明说,‘一个月高铁通勤成本约1800元,而在杭州租一间房子要3000元以上,杭黄高铁带来的一体化效应在桐庐特别明显。

此外,为了更加方便浙江沿海城市前往杭黄沿线旅游观光,今年4月10日起铁路实行新的运行图,鳌江(温州南)首开途径甬温、杭甬、杭黄线至黄山北的高铁列车G7482/3、G7484/1次。

至此,温州、台州、宁波、余姚等沿海城市至黄山有了直达高铁,宁波至千岛湖、黄山分别只需要2.5小时、3小时左右,沿途旅客不再需要经杭州东站中转换乘即可双向直達,旅游出行更方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的结果。生态铁路的诞生,给长三角高铁经济圈的有力发展和辐射又增添了妙笔生花的一笔。雄辩地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二、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里

透过历史的星空,俯瞰黄高铁线路的人文环境,你会惊喜的发现:黄山和杭州是一脉相承的。两个城市,一衣带水,紧紧相连,民国前只有一条水路和一条古道。这条钱塘江水系干流上游段的新安江,古称徽巷,发源于安徽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和江西婺源县交界处的五股尖山),海拔1618.4米,东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后为钱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干流长373公里,流域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黄山水经过多道弯后流向了钱塘江的下流杭州。水路就是大多从黄山的歙县渔梁坝码头沿着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而下,三日到余杭,如果返回徽州,则是逆水行舟,“十日上徽州”。这条江河,素以水色佳美著称。夹江两岸,群山蜿蜒,翠岗重迭,山势千姿万态,谷多飞瀑流泉。唐孟浩然有诗句:“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而写淳安碧水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有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又如唐代诗仙李太白对建德江水又有赞叹一诗。

《清流行》是这样描述的: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渚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这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千古美景,将清流异水、清溪清心的蒙太奇推向了高潮,因此产生了极大的遗憾:“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因自己是游子,故不能住在这样美的山清水秀景色中去了,实在压腕叹息!

其余音袅袅啊。

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

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想想,水深百丈的游动之鱼连鱼鳞也可清晰一见,可想而止,水的清澈到了何种地步?

无怪乎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活》中评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沈云卿也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息”。

好一个清澈之水!

在写富春江段的山水之美,要数南北朝吴均所写的《与朱元思书》诗了: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河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可见古时的富春江水的落差是很大的。没有象当代建好新安江水库后而水势平缓,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气势已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千丈见底,是比喻水的缥碧清纯,有夸张的成份,但也可说水够深了,比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桃花潭水还要深。

桃花潭是黄山市西北泾县的“太平湖”,因它的深、纯、绿,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湖。”(一年四季,风光旖旎,有人称其能与太湖比美,堪同漓江竞秀)。

北宋大诗人苏轼曾对桐庐有这样高度的评价: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是啊,2018年,单桐庐一个县就有1750万的来自全世界的游客来体验山水之美。

而富阳又是帝皇孙权的故乡,论深厚的文化底蕴亦不必说了。

我想,山水美的最惊奇的还是一个被誉为“中国水口一村”的黄山市唐模村。水口一词,起源于原始的天文地理观,指水流入口和出口,“唐模棠樾,饿死情愿”这句徽州谚语,反映了唐模和棠樾两个地方的钟灵毓秀,实在美的完美,这跟中国画里乡村的徽派古村代表——宏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因水而灵,树因水而秀。要数水中的极品,还是黄山的灵泉水。或曰仙水,像李白仙诗一样,双贯齐下。黄山的四大绝中,其中有一大绝就是:

灵泉奔涌,久旱不涸,甘美清澈,俗称黄山灵砂一道泉的“黄山汤泉”,或称黄山汤池,可饮可浴,又“健”又“灵”在黄山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为主,常年水温42°C,每小时出水量48吨,久旱不涸。具有一定医疗价值。相传轩辕黄帝浴后,白发变黑,返老还童,故誉为灵泉。唐大历间,歙州刺史,薛邕浴此治愈时疫,于是在此立庐舍设盆杅,名声大振。古诗云:“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讲到此,令我最向往的还是黄山的灵泉水了。

三、杭黄高铁中的两大城市名片

我们不妨再翻开历史,走进时光隧道,通贯杭州市和黄山市发展历史,两张名片各有特色,那就先看杭州的这张名片吧:

名扬世界的杭州西湖,中国唯一一个湖泊文化遗产荣登《世界遗产名录》中;

杭州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其运河又荣登《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的良渚文化是新石器后期人类文明的发详地之一;

杭州是中国七朝故都之一: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和南宋两朝建都之地;

杭州的建德落凤山是中国第一个女皇陈硕真诞生地;

杭州在南宋时期经济是全世界最繁华城市;

杭州在南宋时,已有桐庐的“天尊贡芽”和西湖茶区的“白云茶”、“香林茶”、“宝云茶”等四大贡品茶,清乾隆时的贡品茶是“龙井茶”,而“龙井茶”现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世界名茶;

杭州是南宋的“丝绸之府”是明清时期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誉;

杭州有名扬世界的名画:《富春山居图》亦是创作者元时大画家黄公望的故居;

杭州在南宋时的坊刻、私家刻书之盛居全国首位;

杭州是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杭州有中国十大钓台古迹,“严子陵钓台”。

杭州是环杭州湾大湾后核心城市;

杭州是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

杭州是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

杭州是2018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所在地;

杭州又是2022年亚运会举办的所在地;

杭州也是2018年1月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杭州在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7位;

杭州在2019年7月6日,良渚文化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名人曾涌现出了:孙权、许敬宗、于谦、袁枚、钱镠、洪升、沈括、贺知章、任佰年、夏衍、梁实秋、章太炎、郁达夫、戴望舒、盖叫天、钱学森、俞平佰、马云、宗慶后,鲁冠球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那么,黄山市古称徽州,既是安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那黄山是:

黄山市(境内的黄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黄山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

黄山市宏村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

黄山市西递镇是“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黄山市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黄山市的“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黄山市的古代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

黄山市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故乡;

黄山市是徽州朴学的诞生地。

黄山市的新安画派在明末清初有力地冲击了历代“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而黄宾虹又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

黄山的徽剧是诞生京剧重要剧种之一,(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

黄山市的徽州刻书,从明万历年间至崇祯年间,跃居全国之首;

黄山市《名医类案》12卷,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医医案之专著;

黄山市的徽派建筑:“徽州古建三绝”闻名古今中外;

黄山市毛峰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黄山市的徽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

黄山市是明清时期“天下无商不徽”的徽商故里;

黄山市的名人,曾涌现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荫、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黄山山麓一条小溪——九龙瀑,一沟三状元三丞相,是程元凤,曹文植,曹振镛,形成显赫的文化沟。

我粗略地统计了杭州、黄山市的两大名片,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文化起了主要作用,除了黄山有一份是天然的自然景观外,几乎都跟文化有关。

虽然像黄山的大自然有鬼斧神工之妙,但人的作用还是巨大的,如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黄山的考察发现:黄山留有第四纪地质的冰川遗迹,至今仍隐约可见。活脱脱的将四亿年前的地壳造型运动讲的一清二楚,黄山成为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极具研究价值的活标本,引起自然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而唐代詩人李太白在游黄山时所秉赋的诗,又是对黄山做了一大广告, 诗曰:“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连峰。开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李太白短短的几句诗,及其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地将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将世界知名的游览胜地推向了高潮。

闭上眼,黄山的那幕雄伟景、挺拔景、烟岚奇峭景,高山流水景.....等等,放映而出。那山峰的劈地摩天,云凝碧汉的万千气象;青松苍郁枝虬,刚毅挺拔的万态千姿;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的似海浩瀚;巧石星罗棋布,竞相崛起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嗅的可浴可饮。堪称“四绝”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写照,争奇斗艳的湖、瀑、溪、潭之参差错落,著名胜景的二湖、三瀑、二十四溪、七十二峰之汇聚.....使人大脑倏忽闪过 :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流,黄山莫不兼而有之。难怪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曰:“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将黄山推向了极致。

这样黄山经几位大名家的渲染和烘托,黄山更是出大名了。

其实黄山的烘托只要当地土著朱熹一人就够了,宋时的理学大师朱熹其影响力之广,力度之大,不是以寥寥几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的,明时“知行合一”的圣人王阳明就是在朱熹的“格物致知”的影响下,在龙场悟道后,成为心学之集大成者,完善了格物致知学说。将哲学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所以说朱熹托起了一个黄山,就是整个徽州(当时不叫黄山市)

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足为奇,就象童话大师爱徒生托起了整个丹麦,成为全世界孩子的父亲一样。

文化的力量可想而止。

现在将话题扯到了西湖上来。

昔日西湖称武林湖、钱塘等湖名称,在秦时钱塘置县时为了防止海水倒灌而筑堤成为内湖。但在文化的涵养下,到宋时已初具规模了,环湖的一个个名胜古迹多多,令人流连忘返,再加上环湖山峦叠翠,花木繁茂。峰、岩、洞、壑之间,穿插着泉、池、涧;青碧黛绿丛中,点缀着楼阁,亭谢、宝塔、石窟。湖光山色,风景如画。历朝历代,引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墨宝。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二度杭州做官时,共留下了390首写杭州的诗词和大量的优美文章,其中专写西湖一诗的作品就有200多首,可想而止,苏轼对西湖的爱恋具有多少情有独钟?有一首千古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又将西湖概括的淋漓尽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个大文豪,会对一个地方留下如此多文学作品,这在文学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无怪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春堤湖上》一诗中写下了“本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巴黎时间2011年6月24日17点55分(北京时间2011年6月24日23点55分)在联合国科文组织总部,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申遗文本中,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定义为:十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的家园,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明湖,曾对9至18世纪东亚之地的文化产生广泛影响。

看看:一个曾经的人工内湖,成为世界遗产文化实在不简单。我看苏东坡的功劳不小。对申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于是,苏东坡的文墨诗词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40多处风景名胜、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的园林内景区划出了亮丽的一笔。

一个美丽的西子湖盘恒在世界的上空。

在这里还需补充一下杭州的西溪湿地:良渚文明的摇篮之一。杭州的古灵魂之一。相传战国时荀子曾耕读于西溪,至南宋,宋高宗曾欲在此建皇城,文人或游览赏景或雅集或隐居不计其数,如苏轼、米芾、秦观、唐寅、厉鹊、马一浮、徐志摩、于右任、夏承熹、谢眺等都为西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和书画,在杭州的施耐庵更以西溪为背景,写下了传世名著《水浒传》。因此西溪湿地除了西子湖文化茶文化外,良诸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丝绸文化很明显,又交相辉映,这里不一一阐述了。

这里又要讲一讲“黄山市的徽学”,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 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特点,不用说新安理学和徽州朴学的精深,就是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剧、徽州刻书、新安医学,徽州建筑和徽菜等等文化门类也够你耐人寻味、震撼心灵了。这就深刻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黄山市曾经的古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后又管辖好多县城。

从沿革看,徽州的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了鼎盛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其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书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学民初有462所,清康熙时达562所,私塾更是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科举及第者众,仅明清两代徽州本籍中举人者996人,中进士者618人,状元数仅清一代本籍和寄籍有18人,难怪名人辈出,徽商亦影响深远,成为人们长盛不衰的研究话题。在上世纪50年代被称为一大奇迹的古代徽州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并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至目前还散落在民间的及未被发现的,至少还有近十万件。当之无愧是中国的“五大发现之一”。以中国历经各次战争和历次运动,能如此保存大量文书,确实是一个不是奇迹的奇迹。从中也蕴籍出徽州人对文化的敬畏之心。文化也由此图腾了。

四、尾声

杭黄高铁的各个站点不仅仅是山清水秀,其实更重的份量还是人文。各个站的人文若娓娓道来,历代名人诗家灿若群星,牛得很啊。从新安江之源头的黄山,曾蹲点的李太白所留下的不少诗歌,到钱塘江下游的杭州西子湖畔的苏东坡的大量诗词,首尾相应,一路美景,一路诗文。

我仿佛看到:游黄山的李太白和杭州的公务员苏东坡正在握手欢笑。

李太白说:“来吧,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苏东坡紧接着说:“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哈哈...两个大诗人手握得更紧了。

于是,两位大诗人欲乘杭黄高铁,品味现代化的滋味。

于是两位唐宋诗人在“人与万物为一体”的生态哲学之心旅的静思和放飞中出发了......

戚子平  写于西湖区晴雪园

猜你喜欢

桐庐黄山市徽州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美丽乡村(浙江桐庐)
徽州春雪
徽州绿荫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研讨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桐庐县:科技编织“桐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