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2019-12-05李国强

政工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官兵心理学心理

唐 英 李国强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新兴学科。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个人特质和主观体验,如乐观、个性力量、兴趣和愉悦等。积极心理学认为一切美好的关系和信念都可以帮助人类进一步完善,可以使人的情感更加健康美好。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积极心理学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对做好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为军队全面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必要性分析

第一,恶劣条件对战斗意志有干扰。我国地缘辽阔,气候也复杂多样。基层部队大多驻扎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域,不仅有雪域高原、沙漠戈壁,也有炎热丛林、边防海岛。这些地方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部队生活相对单调,交通、通信相对不便。官兵现在的主体是90 后00 后,他们对这种恶劣环境缺乏一定的思想准备。这就使他们极易出现孤独苦闷的感觉,加上训练任务重、作风要求严等,更易出现压抑、情感脆弱等心理变化。而这些因素对他们安心服役、提高自己面对困难的意志会有一定的干扰。

第二,实战气氛对情感心智有刺激。实战气氛的训练是为了锻炼军人的军事应激能力。军事应激能力是在特殊的军事活动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绪状态,是军人通过对军事活动环境和军事活动形式的认知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和平时期的应激训练主要包括军事演习、野外驻训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军队部分官兵社会经验不足,心智脆弱,时间久了极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

第三,封闭环境对思维情绪有影响。休息时间,军队出于日常管理和战备工作的需要都会严格限制外出比例。基层官兵主要活动区域也是营区内部。在这个相对封闭、狭小的环境,人际交往受到局限。个人的倾诉和发泄对象都不容易找到,大多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外界联系,倾诉自己的苦闷。对于军龄较短的个体,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身体耐受能力相对较差,军营阅历较浅,对事物的认知经验不足,处理事情的应对方式不够成熟,情绪控制力较差,宣泄途径受限,自我调节方法掌握不够,意志力缺乏。这些都容易导致恐惧、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

第四,突发状况对行为认知有冲击。军队面对突发事件必须快速出动、迎难而上,这是党和国家赋予军队的使命任务。但是大多数官兵相对年轻,阅历浅、思想单纯,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对突发事件的复杂性、严重性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如执行任务重,紧张、激烈、残酷和危险等特征易对官兵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容易在认知、情感、思维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心理活动异常。尤其是在行为认知方面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缺乏自信、效能降低等。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积极教育理念。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会进一步强化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革新教育理念。积极心理学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个充满理解和信任的环境里面,在积极教育过程中官兵将教育内容不断内化为积极的认知与信念。思想骨干在进行思想教育中就是要不断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协助官兵将闪光点发扬光大,通过提升自我发展力量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二是明确教育目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倡导个体的勇气、毅力、宽容以及责任感,都是对实现教育目标有促进作用。只有官兵处于愉快时,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思想改造和军事训练中去。三是提高教育质量。在日常教育中,思想骨干应该致力于培养官兵的积极品质,只有将官兵潜在的积极力量与美德激发出来,形成健康的人格、积极的道德品质,官兵的思想道德水平才会真正提高,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坚持系统设计,创新心理教育内容。依托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好做法,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推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要特别突出官兵的积极心理情绪和积极人格特质的挖掘,唤醒积极的情绪体验,探讨官兵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乐观主义态度。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研究如何形成个体积极的心理特征,不断挖掘和彰显官兵的积极品质和道德自豪感,使他们成为主动践行教育内容的自觉主体。二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思想骨干可以从乐观型解释风格出发,帮助受挫官兵做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理解,从失败或挫折中汲取营养,进而学会对自己的宽容。同时,运用积极人格理论要求基层政工干部变革传统教育模式,学会挖掘、肯定官兵个人的积极品质,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尊,增加归属感,营造安全感。三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创新。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积极的组织系统的建构,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势必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只存在于军营的固有意识。要整合资源,树立行动育人、教育育人和管理育人的“三育人”理念。就家庭而言,要建立良好关系,创建积极的家庭文化氛围,给予官兵更多积极支持。当然,最重要的是让部队与家庭形成积极的联动环境,让合力的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第三,坚持润物无声,增强官兵正向能量。用积极心理学教育引导官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潜移默化逐步改变。加强正面引导,将积极心理学观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他们正确看待并积极改正自身的缺点,这就是一种正向能量。正向能量是一种积极、乐观、豁达、从容的动力和情感,能够激发官兵在日常训练、工作和生活中拥有积极心态和调整良好情绪。一是教育引导广大官兵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充实生活,武装头脑,提高能力。接触催人奋进的事物要多思考,接触乐观、积极的人要多交流,做一个正向能量的接受者。二是教育引导官兵爱军习武,爱岗敬业。多付出,多奉献,远离牢骚、抱怨,同时遇事多找内因,成为一个正向能量的创造者。三是教育引导官兵积极向上,做快乐的分享者。使他们能够树立“多做好事,事不在于大和多,关键在于良好的动机和目的;付出不在于多与少,关键在于影响和带动周边人,将善推及久远;付出不在于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益于他人”的观念,做一名正向能量的传播者。

第四,着眼未来发展,培养官兵个人优长。积极心理学倡导以积极的方式来对待人,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官兵的鼓励和理解,要培养他们的优长。一是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在日常训练中,要使官兵克服困难,摆脱心理危机,树立自信心,能够正确面对工作训练中的困难与挫折,勇于接受挑战,从而完成任务。二是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激发出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人就会快乐。基层干部要利用参观连史馆和参加各类比武竞赛,让官兵产生对连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利用各种资源让官兵喜欢现在的训练和生活,从而产生主观幸福感。要注重培养官兵的耐挫能力以及合理的消极情绪,碰到困难时不要退缩,要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思想骨干可利用每周的班会讲解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战胜挫折的事例,同时进行激励教育。这样官兵就会在碰到困难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官兵心理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