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贴动散特点 提高抓教质效
——73087部队着力提高动散条件下教育质效的基本做法

2019-12-05

政工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官兵教育

周 林 任 伟

近年来,实战化练兵热潮持续掀起,部队在外驻训时间普遍拉长,动散状态成为部队建设新常态,教育开展面临思想难掌握、计划难统筹、内容难精准、方法难跟进、资源难集中、质量难保证等矛盾。我们紧贴动散特点,创新抓教理念,注重“统”计划、“优”内容、“活”方法、“借”资源,较好缓解了抓教组教施教矛盾,有效提升了教为战、育促战的贡献率。

一、注重“统”,在精细筹划上下功夫

动散条件下人员分散、精力分散、工作分散,教育开展要注重以“统”破“散”。一是认识“上统下一”。动散期也是训练“黄金期”。针对少数官兵认为驻训主要是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可以缓一缓、松一松、减一减,把教育日当成“休息日”“调整日”等错误认识,结合“聚力深入纠治和平积弊”活动,大力破除单纯军事观点,每月教育准备会围绕“练兵热情怎样调动”“战斗精神从哪激发”等话题研讨辨析,凝聚“政治工作也是战斗力”的思想共识,确保“教育跟着训练走、课堂围绕中心转、思想教育不断线”。二是计划“上统下分”。依托视频会议系统,落实党委议教会、政工会和教育准备会,把住教育大方向,定好教育“基本案”。营(连)依案完善修订,把教育内容细化到章节、任务明确到小时、地点指定到台站,灵活制定“执行案”。去年,以主题教育为主线,以“4 德20 观”教育为抓手,旅用计划统、营用计划引、连按计划做,克服了想多少抓多少、想抓什么抓什么的问题。三是时间“上统下放”。动散条件下训练任务紧、工作节奏快,教育组织缺少整块时间、缺少固定场所、缺少集中机会,要注重化整为零,上级明确的统、自主安排的放,阶段转换时统、训练间隙中放,集中规定的统、零星自选的放,做到时间可分段、总量不能少。去年主题教育,外训分队在落实规定动作基础上,将时间合理划分切割,根据训练任务“搭配”教育时间,让教育无缝嵌入训练全程。四是资源“上统下活”。按照“集中优势、临近挂靠、资源共享”模式,军委主席负责制宣讲、主题教育大课辅导等“重头戏”,常委“送课上门”。根据点位分片划区,以营为单位指定政治教员,把力量薄弱、临时组建、执勤保障的单位和零散人员,就近挂靠到建制营连。每月为营连提供“精品礼包”,每月教育准备会打造2 堂精品课,梳理汇总1 套习主席最新讲话,搜集整理1 套官宣“微视频”,刻盘“送货上门”,解决资源不足问题。

二、突出“转”,在优化内容上下功夫

动散条件下训练任务重、官兵身心累、心思难集中,教育内容要适时跟进、优化转换。一是由“平行”向“融合”转换。针对教育、训练很难平行展开实际,注重做好结合融合。把“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搬到演训一线,以车(炮)为单位,让官兵身处战场谈积弊、结合任务谈反思、瞄准打赢定措施。结合训练阶段成绩,开展“入史、合影、登榜、表彰”四种仪式,立起教为战、育促战的鲜明导向。二是由“全面”向“精实”转变。针对时间难保证、人员难集中的实际,做到内容由长篇大论向短小精悍转变。将教育内容删繁就简、合并重组,目标一致的“融”、内容相似的“合”、衔接互补的“并”。在战斗精神教育中,将理想信念、职能使命、和平积弊等融在一起,内容上少讲目的意义、多摆身边现象,一份教案原则上不超过4 页纸,主要引导官兵参与分析、研讨措施,让“微教育”产生“大效益”。三是由“面上”向“点上”转移。在外驻训官兵易产生条件太苦受不了、生活枯燥没意思、训练太累想逃避、约束少了想放松的思想,容易导致训练黄金期变成违规违纪高发期、伤员病号高产期、事故案件多发期。对此,在教育内容选择上,注重克服全面撒网、面面俱到,聚焦倾向性问题,有什么苗头就搞什么教育,什么问题突出就搞什么教育,用好阵地谈心、车头短会、车厢课堂等载体,找准穴位,精准发力,重在解决难题。

三、用好“活”,在跟进方法上下功夫

动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打开思路、走开新路,多用官兵喜闻乐见的方法,调动大家兴趣,焕发教育生机。一是用好小分队。组建“马山轻骑兵”小分队,采取“随机、快闪、巡回”的方式,将理论脱口秀、心理小游戏、文艺小节目等结合起来,逐点位开展“送教育、送服务、送慰问”三送活动。去年,小分队辗转3 省8 地,行程近2000 公里,巡演14 场,引起强烈反响,官兵反映“接地气、冒热气、长士气,减压力、添活力、增动力”。二是用活小载体。办起“老槐树”工作室,常态深入训练、工作一线,用小DV 拍摄训练风采,用小广播播报精品美文,用小谈心解开思想疙瘩,用小黑板宣扬好人好事。演习前出征宣誓,演训任务中激励鼓动,训练间隙时思想互助,体能训练后喊山释放。休息日组织互赞会、吐槽会、BBQ 烧烤晚会、篝火晚会,借助手机朋友圈晒笑脸、晒肌肉、晒步数、晒伤疤,让官兵在训教融合、寓教于乐中阳光训练、快乐进步。三是用足小时间。用好训练间隙、饭前饭后、点名前后,组织训练心得分享、理论观点解读、好人好事互赞。组织训练小动员、阶段小总结、间隙小发动、随机小谈心、才艺小展示,融入日常点滴开展“露出一张笑脸、竖起一次拇指、送出一份关心”活动,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人人很乐观的暖心氛围。

四、善于“借”,在盘活资源上下功夫

针对动散条件下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条件有限、教育设施有限的特点,借锤敲钟,借力发力。一是借助官兵主体资源。壮大教育主体,发动官兵积极参教助教。常态开展大谈心,让官兵关注的问题成为教育话题,让官兵的关注点成为教育聚焦点。深化基层理论骨干培育运用试点成果,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育准备会安排理论骨干同步跟会跟学。依托“老槐树”工作室,用好兵言兵语、网言网语,让官兵上讲台、上镜头。以“老槐树”精神为主线,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红色故事分享会,官兵自编自导自演12 场文艺演出,形成了人人参教、人人受教良好氛围。二是借助驻地优势资源。组织官兵赴马庄村参观见学,重走领袖关怀之路,激发强军兴旅之志。先后与10 余个单位建立联学联育机制,聘请20 余位“课外辅导员”,为野外教育开展注入新动力。三是借助信息网络资源。运用“微信+”,开设“廉苑马山、君在马山、馨语马山”三个平台,推进“阳光军营”APP 运行试点,用好“问卷网”APP 随机开展思想调查,依托“人民陆军”“亮剑东南”等微信公众号推开“手机圈报、微信读报、线上评报”。微信视频邀请亲朋好友异地同步参教助教,拓展动散条件下教育新渠道,实现车动人散用网聚、点多面广靠网联。

猜你喜欢

官兵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