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体验教学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9-12-04王慧兰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验教学有效教学数学教学

王慧兰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既应注重知识的掌握,也应帮助学生开展探究、体验学习,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体验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体验教学;有效教学

体验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理解力、促进知识运用的教学方式。体验教学既是教学方法,也是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保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数学中开展体验教学的方法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简单论述。

一、融入生活元素,营建体验学习的氛围

体验教学,首先应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内容,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进行体验式的处理,也就是融入生活化元素,引导小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构建数学知识,理解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如《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多数教师会根据教材,从数的分与合的层面进行教学,如先带领学生复习10的分与合,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10可以分为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反之,让学生巩固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可以合成10,于是,引出1+9=10、2+8=10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被我们演绎了一年又一年,可是学生学得乏味,兴趣不高,更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与新课改的理念相去甚远。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复习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我的储蓄罐”,让学生记录三天的储蓄数目,如第一天储存3元,第二天储存2元,第三天储存了4元,然后让学生算一算三天存了多少零用钱。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把三天的零花钱储蓄与加法运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体验式的学习中,体验加减法与生活“储蓄”的联系,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意识,也因生活化元素的融入激活了数学课堂,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又如“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班级女生、男生人数的数数、比较、求和、求差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将自己的一块橡皮擦一分为二,再将其中的一半分为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学生通过分割橡皮擦而感受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意义……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是巧妙开展体验教学的主要手段,利于强化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意识,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元素的融入也为数学课堂增趣提效。

二、创设生动情境,打造体验学习模式

体验学习模式的构建,情境创设是前提。数学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体验学习,倡导合理创设情境,为学生营建轻松的环境。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两个方面,既要根据教学内容,也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上文提到的“储蓄罐”的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完全吻合,也符合低段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

又如《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在教室的一角放上标明了商品价格的文具等物品,提供“人民币”等教具,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超市的服务员以及顾客,进行“购物”体验。这个情境的创设既活跃了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了解人民币的种类以及元、角、分的换算,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也让学生通过体验而构建知识,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再如《认识图形》的教学,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认识以及体会“面在体上”等知识的学习和强化,教师可以课前搜集一些这些形状的实物,如魔方、三角板、鞋盒、乒乓球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摸、滚等方式,体验这些图形的实物体的特点,再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如拼搭各种模型等,既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也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

三、开展合作学习,打造探究学习模式

新课标倡导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模式,这样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如《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小组,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4~6个学生围坐在一起,相互说说“xx在xx的前面”“xx在xx的后面”“xx在xx的左边”“xx在xx的右边”“xx的前面有a个人”“xx的后面有a个人”“xx的左边或右边有a个人”,也可以让学生站成一路纵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点拨,促进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再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让学生拿出七巧板,小组合作,拼出不同的图形,对组合图形进行观察、体验,共同探讨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这个合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儿童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合作体验中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和技巧,理解组合图形面积求解的计算过程,也有效践行了“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有效运用,从而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

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内容很多,形式也很多,如概念的教学时,合作探究是可行的措施。如直线、射线、线段,让学生探究、合作、体验,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公式的教学时,合作探究也是不可小觑的方法。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学生通过合作、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知识的教学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

总之,开展体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助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开展体验教学,情景创设、合作探究、生活化教学等都是助力体验教学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发挥体验学习的优势,助力数学课堂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蒋钘.情境 探究 应用——小学数学层次性体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3):157.

[2]魏月琴.体验——数学课堂的风景线[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167-168.

猜你喜欢

体验教学有效教学数学教学
抓住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优化体验教学,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