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019-12-04魏继军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魏继军

【摘 要】 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登上讲台,敢于向同学和老师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淡化升学压力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自发地热爱数学,愿意去学习数学。数学老师要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淡化原有旧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减少学生的学业压力,自发地爱上数学。

【关键词】 核心素养;中数学老师;转课堂

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是掌握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初中是人一生品格性情等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时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既轻松,又艰难,轻松的是初中生还处于可以塑造的年纪,艰难的是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情感十分敏感。

一、数学老师在设计教案、教学讨论的时候要主动加入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数学老师要做好言传身教的准备,在日常活动中要突出数学核心素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老师集体备课的情况下,更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数学核心素养,并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去对教案进行改动,做出一份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案。在这里,数学教师要尤其注意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思维引导,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要一味地突出教学重点、学习难点、考试考点,而忽视学习中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突出重点是会让学生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如今这个社会,学生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重要。老师在教学最初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把数学知识添加进去,更要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添加进去。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是厌恶数学的,由于老师留太多的作业,而学生往往还没有吃透这部分内容。“唉,不学了,反正也学不会”“怎么这么多作业啊,我真不想写”“数学好难啊,老师讲得还那么快”,这是学生中常见的抱怨,这些抱怨往往映射了老师以考一个好高中、好大学为单一的目标去督促学生学习,辅以大量的作业考试,这很容易让处在青春敏感期的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学生大多有着对这个世界和对人生强烈的好奇心,数学老师可以借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美好,建立学生学数学并且能学好的信心,并且要克服学生对于数学的厌恶恐惧,进而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导入时间引入一些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实例,或是数学家的名人名事,不要一上课就讲题,这样会让学生没有缓冲时间,还不能从上节课的思路里走出来,就盲目地接受新的思路。

二、数学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并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人只有知道一件事有多么重要、对自己多么有利,才会愿意主动去了解它、学习它。数学老师就要做这样一个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核心素养对他们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考个好高中、好大学,更是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路有莫大的帮助,这样学生便会逐渐形成乐于去接受甚至主动求索的心态。近几年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一些学校已经先人一步,将其引入学校的教学体系内。这越发证明了数学的核心素养是适应当下这个社会形势的,通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会拥有更加广阔的解题思路和认知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十分有必要。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世界,认识万物,久而久之,学生的认识思考能力也就提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数学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方法是死的,但思路却是活的,不要让学生产生单一的解题思路,而要让学生对一道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即使学生的思路是错误的,也不要急于纠正、批评学生,灌输正确单一的解题思路,而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对,哪里不对的,进而让学生重新思考题目,寻找解题思路。不要急于灌输正确的解题思路,而要让学生自己慢慢思考探索,这个过程虽然很耗费时间,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却尤为重要。

三、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不能光停留在培育阶段,更要让学生去实践,用数学核心素养的观点思维去认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核心素养。由于初中生年龄小,阅历不足,在社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也不安全,老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践,让同学登上讲台,使用黑板,由以往单一的知识灌输的课堂模式转变为寓教于乐,让学生自己教自己的模式。如果学生能把一个知识讲给老师听,那么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比光听老师讲好得多。在同学讲课过程中,他们会自发地产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思考,这就是数学的思维,有了这种思维后,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是死记硬背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现,原本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同学会出现一上讲台就什么也不会的现象,这就是因为学生往往困于方寸之间,只看到手中小小的试卷,当真的登上讲台面对众人的时候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原本会解的题也不会了,原本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点也忘了,就和什么都没学过似的。这一方面显示了学生讲课的实践经历少,另一方面显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数学知识是不牢固的,由这种不牢固的数学知识所带来的分数也是不可靠的。对此,老师要积极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课上、课间进行小组讨论,上黑板解答问题,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要让学生敢于将自己不成熟的想法用嘴说出来,在讲给同学、老师听的同时也反馈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完善不足的地方,从而不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是掌握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产生数学思维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中时代是学生各方面培养的关键时期,数学老师应该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并自觉地吸收先进的数学知识,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1]韩长荣.巧用“问題—互动”模式,引领核心素养提升[J].数学教学通讯,2017(15):72-73.

[2]朱余龙.提高初中生几何解题能力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4):10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