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创新

2019-12-04周开财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周开财

【摘 要】 如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课标改革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培养的不再是高分人才,而是能够全面发展,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根据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收获,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未来在数学领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本文将根据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提出有关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数学是学生需要攻克的难关。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难免会认为数学知识难度高并且较为枯燥,因此会产生畏难情绪,使得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高,继而导致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因此,在面对新课标改革时,我们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空间立体思维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所学课程知识繁重,教学任务也比较重,导致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更喜欢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无法提起学习兴趣,甚至昏昏欲睡,一堂课下来虽然老师讲解了很多内容,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收获甚少。尤其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敢于创新,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较于初中学生来说,高中生已经具备了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讲解,最后老师进行答疑。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以导学案的方式列出在预习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请不同小组的同学来完成不同部分的讲解,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问,互相讨论,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答疑,可以给出一些与排列组合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归纳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插空法”“捆绑法”等,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本课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掌握得也更加牢固。

当然,采用这种课堂模式的前提是要保证课堂的效率,毕竟高中生学业繁重,因此高效是学习的首要目标,教师在使用这种课堂模式时,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难度不大的内容,偶尔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甚至是语言表达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比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的难度大大增加,知识也更加抽象,因此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该选择更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很多学生看来,高中数学知识不仅难度大,而且在生活中很难运用,所以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进行数学学习的引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深刻体会学生兴趣所在,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更适合高中学生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立体空间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刚接触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时候可能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墙角,告诉学生在无法准确地感受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墙角来进行辅助分析,从而能够解决问题。再比如,在逻辑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多对电脑程序感兴趣的特点,引导学生设计将电脑程序框图转化为算法语言。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枯燥,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要想在某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兴趣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于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的内容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善用分层教学,重视因材施教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较大,且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差距,对知识掌握的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制约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具有针对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往往会导致学生水平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更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来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都有擅长或不擅长的地方,教师更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作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并且给出不同难度的习题。

例如,在“导数”部分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部分知识对应的习题难度各不相同。在高考中,导数部分也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完成这道大题并且得到高的分数是不太现实的,但对于数学能力较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这道大题是拉开层次的关键。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确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给出不同难度的习题。在讲解习题时也要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让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也可以让能力稍弱的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分层教学不是为了将学生有所区分,而是为了有更高的课堂效率,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从而都能有所提高。

總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积极的创新,寻找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尚志,张思明.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猜你喜欢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