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校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研究

2019-12-04宋蒙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0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团组织

摘 要: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共青团要大力促进青年发展,把坚持服务青年工作作为生命线,主要职能是突出维护青少年发展权重要性。同时提出“推动完善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把资源向基层倾斜”这一要求。这体现在共青团工作中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文章通过描述当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结合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以及方法,结合三大工作手法,探讨高校服务型团组织建设途径,从而更好实现构建高校服务型团建。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工作;高校共青团;团组织

一、当前高校团组织建设的问题及挑战

(一)现实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特征的前提下,加强引导,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沟通。在当前高校团组织工作中,往往会发现容易走进“轰动效应强,持久效果不足”、“上面热热闹闹,下面冷冷清清”、“表层性活动多,深层性活动少”的怪圈。为减少这种工作怪圈,这就需要团组织把握当今时代脉搏、不断深化对青年发展的认识。

(2)虚拟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社会化不足导致了青少年对现实中的集体生活缺乏归属感,影响了对共青团组织模式的认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新闻首页、热点视频、朋友圈中看到一些负面新闻,比如高中少年锤死双亲,丈夫为骗保借出国旅游为名杀死结发妻子等等,而这些大部分都是有悖于我们日常所教导的伦理道德、核心价值观。

(3)青少年权益维护的迫切需要

青少年作为新世纪的网络原住民,酷爱網络游戏的他们将网络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这恰恰给某些不良网络游戏可乘之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不难发现,互联网世界无规则、无秩序越来越明显,它容易变成一个充斥尔虞我诈和攻击报复的空间,比如一些网站未经授权,通过窃取机密、盗用他人银行账户等方式牟取利益,毋庸置疑,他们有时无法拒绝这些弊端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改革对共青团工作组织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高等教育面临大众化和教育体制改革。面临这些新变化和新趋势,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筹高校共青团工作?如何逐步完善平时注重的素质拓展工作并将其提升到职能建设的层次上?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成才需求呈现多样化,团组织主导的人才教育模式如何应对种种挑战?面对这些新要求,高校团组织必须积极探求以青年发展为中心,适应青年成才多样化需求的新的人才教育模式。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念及方法

(一)定义

按照一般对生理年龄阶段划分,人的一生一般包括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这四个阶段。按照共青团的规定,14一30岁为青少年年龄范畴。而对于大学生总体情况来说,大学生阶段就是青少年阶段。俗话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自然担当起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未来建设祖国大任。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定义可以分为狭义及广义两种。狭义上定义为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特别关注发展发生偏差的青少年,为了纠正青少年发展偏差、促成健康成长,社会工作者会尝试通过多种服务手段达到目的。广义上将所有青少年定为服务对象,它的内容包括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方方面面。其主要目的一般分为三个方面:促进青少年发展;防范危害青少年发展因素;协助青少年处理在成长和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按照陆士桢的定义,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来帮助其解决、克服问题并实现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相关理念

(1)赋权理念

赋权理念又称增能理论,这种理论不力求把服务对象提升到专业水平,也不引导其达到专业人员事先为其设定好的目标。运用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赋权理念在实际服务中更加注重青少年自信心及滋生能力的提升 ,承认其长处和优势。认为青少年弱势群体是被去权的 ,他们需要在个人、群体和社区等层面实现增能。

(2)助人自助理念

助人自助理念可以说是社会工作中的基本理念,在概念上可以将它划分为“助人”和“自助”两个部分。当服务对象遇到困难时(这种困难可以来自个人自身、家庭、所在社区等多个层面),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方法向其提供服务和支援,这就是理念中的“助人”。社会工作者不仅仅提供服务,通过整合相关社会资源,挖掘服务对象潜能,帮助受助者实现“自救、自助、自强和自立”,这就是理念中的“自助”。

(3)生态系统理论

人处在生活环境之中,是由各种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元素组成,生态系统理论认为这些互相依赖的元素构成一个系统整体。人作为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为什么会产生问题?因为各个元素之间无法有效配合,导致这个系统中平衡体系遭到破坏。

那么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当这一系列的微观、中观、宏观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时,恢复子系统的平衡,并促使其更好的发挥功能,有效配合。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如何介入高校服务型团组织建设

(一)介入应遵循的原则

(1)个体需要为本原则

建设高校基层服务型团组织,立足于青年学生的根本需求。有时在工作中,往往侧重于党政中心工作,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忽视青年学生需要这个工作基本落脚点。因此在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中,需要更加突出青年群体的基本需要,从青年学生的需求出发,从而在今后的服务中依据需求层次、轻重缓急,更好的尊重与接纳学生 。

(2)尊重发展原则

青少年群体在进入大学阶段,具备一定的发展阶段特征。他们需要获得肯定与尊重,获得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就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肯定他们的自我价值和优势,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以往的工作中,往往侧重问题青年,出现问题时才想到进行补救性和救助性服务,但服务型团组织需要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要努力成为青年学生的服务提供者、资源整合者、组织增能者、政策倡导者,满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增进青年学生的社会福祉。

(3)资源整合原则

长期以来,共青团组织在多年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自身的一套成熟的工作方法。从校团委、到二级学院团委,再到班级团支部,一些列的工作流程已经具备自身模式。但这往往容易形成一种上情下达的工作模式。面对新形势,在团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对今后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共青团要不断创新,服务方法、主体和内容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

(二)介入方法

(1)借鉴个案工作开展个体服务

青少年个案工作是指通过一对一的方法对青少年提供服务,通常以青少年个体及其涉及的家庭为服务对象。在我国高校,普遍有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室为青年学生提供帮助与服务,其与个案工作中对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帮助有类似之处,但却可以弥補心理辅导缺乏的建构恢复社会支持网络等功能。

(2)借鉴小组工作开展团体辅导

互助,作为青少年小组工作的核心价值,主要是通过帮助组员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共同目标、实现共同目标和小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让组员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团组织开展服务工作时,可以结合小组共性易产生共鸣的原则,建立同辈、同类的群体小组,比如针对社会化功能的成长小组、新生适应能力建设小组、同类型兴趣小组等;也可以依据组员性质不同,建立互助小组,比如学业互助小组、就业互助小组等等。这些小组从前期的了解需求、招募组员、设计小组活动 ,到中期的小组构建 、团队融合、小组活动开展 ,再到后期的结案与评估 、群体服务活动的操作都需要团干部借鉴小组工作方法进行安排。

(3)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区别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侧重于将青年学生纳入到社区居民中,将青年学生视为社区的一份子,强调参与和实践。每一个大学校区都依托于一个社区存在,这些社区可能在市区、也可能在郊区。青少年社区工作有利于青年学生参与实践,在参与和社会实践中实现教育的功能。通过社区服务、社区自决、社区决策参与、社区照顾、社区资源整合等方式,让青年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4)强化服务评估,注重服务质量

一般而言,服务开展之后,科学有效的服务评估有利于增强服务的专业性和威信力。团组织的评估往往侧重于绩效考核,这种偏公对公和行政色彩的考核,往往容易造成团组织为应对考核评估而注重短期效果。服务型团组主的评估应更加注重评估方式的多样性、科学性和青年大众为主的评估内容。在评估方式上,既可以采取问卷调查、随机调查的定量评估,也可以采取随机访谈、“用户体验”分享、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参与信息纳入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 钟宇慧.高校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与社会工作的互构——基于广东省97所高校团组织的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5).

作者简介:宋蒙(1990.08- ),女,汉族,江西新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团组织
探究通过基层团组织提升青工工作状态的方法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与探索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