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热词“工匠精神”剖析

2019-12-04倪虹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0期
关键词:用心工匠精神日本

摘 要:“工匠精神”是2016年的中国新闻热词。日本“工匠精神”令世界折服。从历史来看,日本的“工匠精神”诞生之初就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发明创新的特点,能存续至今又与日本的制度和政策,文化,教育有关。我国学习日本“工匠精神”要从教育抓起,需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引导。

关键词:工匠精神;日本;用心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自此,“工匠精神”火遍神州大地,一时间成了新闻热词,不仅入选了2016年度“咬文嚼字”收录的10大流行语,还出现在2017年硕士入学考试的政治题中。

韩国银行2012年发布的《日本企业长寿的秘密及启示》报告书称,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之最,而我国创业历史超过150年的仅有9家。日本企业长寿的秘诀就是“工匠精神”;近年来,中国赴日观光客爆买日本的“马桶盖”“电饭煲”等,也折射出对日本产品质量的认可,高品质背后也是“工匠精神”。文章将对日本“工匠精神”的诞生及其特点,在日本存续的原因及对我的启示进行剖析。

一、日本“工匠精神”的诞生及其特点

中国的百度百科将“工匠精神”定义为“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而日本的《大辞林》把“工匠精神”解释为“工匠多具备的气质,对自己的技术充满自信,大多有不轻易妥协,也不轻易为金钱所动,只做自己能接受的工作的特点”。

在日本工匠被称之为”职人”。有关工匠最古老的记载为“是指用专门的职能侍奉天皇,院,摄关家,将军家,寺庙,神社的人的身份”。他们以侍奉支配阶层的形式,主要承担该家族传承重要技术的职能,享受免除年贡品和摊派公事的负担,处于支配阶层的末端地位。估计他们是从中国大陆度来的技术者集团,把中国的寺庙,武器,手工艺品等先进技术和职人这个身份一起带进了日本。

到了中世,“职人”的身份继续存在,但制铁行业却没有“职人”,由普通百姓生产。在日本美浓,尾张以东的地方,老百姓交来的贡品除大米外,还有布,丝绸等制品和木器、金,铁等制品,可见当时手工制作在日本民间很盛行。因此,诞生于弥生时代的“职人文化”和蝇文时代的制铁、手工文化并存,他们之间进行人员和技术的交流,缔造了日本独特的“工匠精神”。

战国时期,火枪从欧洲传入了日本种子岛,仅30年时间,日本火药枪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欧洲,当时的匠人不仅模仿制作,还传承技术,对未知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手工制作能在日本民间迅速普及,是与匠人将其技术和成果与同伴分享分不开的,这样诞生了带有集体主义精神特色的日本“工匠精神”。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出现了很多生产日用品的手工作坊和小型工厂。在横须贺造船厂参观的法国海军军官曾说道“日本的工匠很了不起,不仅能马上掌握先进的欧洲工具的使用方法,还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自己不断地钻研琢磨前面的工序”。可见日本的工匠不仅学习、模仿能力很强,还很善于技术创新,开发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技术。

因此,从日本“工匠精神”的诞生来看,包含有集体主义精神和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特点。而今,日本相关网站更是将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归纳为: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对自己的技术充满自信,既不喜欢别人干预自己的工作,也不喜欢表扬奉承;不为金钱所动,做事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认真、诚实,从不偷工减料;对自己和别人都很严苛。

二、“工匠精神”在日本存续的原因

(一)政策和制度的原因

“工匠精神”能在日本存续,得力于“师徒制度”和“长子制度”。江沪时代,徒弟12、3岁就进师傅家,先用1-2年时间做家务,然后才允许白天进工厂打杂,晚上继续做家务。到了第8年,终于能在庙会活动时领点零花钱,此后还经过数年的学习,方能独立门户。日本现在尚有师徒制度,严苛的师徒制度,让徒弟不仅学到精湛的手艺,还学到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师傅在徒弟出师时,一定要教会徒弟超人的手艺,否则被认为有辱家门。这样使得一些珍贵的民间手工工艺得到继承下去。 日本家族企业中流传的“长子制度”,则确保长子的对家业和绝大部分财产权的继承权,避免了家族内部的财产纠纷,使得家業和技术能传承下去。

在政策上,日本从古自今有诸多政策利于工匠的生存和“工匠精神”的发扬光大。

日本早在1950年就制定了“文化财产保护法”,并首次将手工艺作为无形文化财产(非物质文化财产)保护起来。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受到人们的尊重,其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保护财的继承人被人们尊称为“人间国宝”。在日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并无太大差距,一个高级技师的工资足以养家糊口,由于有这样的物质基础,才使得工匠们能全身心的进行产品的制作与研发。

(二)文化原因

日本“工匠精神”产生的原因,是与“礼待客人的文化”(もてなし)和“为他人着想的文化”(思いやり)分不开的。

“礼待客人的文化”最早出自日本茶道。茶道的精神“一期一会”和“寂寥”(わび)。主人在对客人一生只有一次的接待中,从准备茶具、点心到烧水、切茶等环节,都不露声色的尽量做到让客人满意,但又不对方察觉,产生心理负担,用“心”来做。这不是简单的为客人服务,而是与客人“同化”的精神。即精在保持自己尊严的同时,让自己的身、心与对方的身、心同化,想要给予对方的一种高贵的精神。日本的“礼待客人的文化”的出发点是从让对方喜欢,取悦于对方,认为这样做既让对方高兴,也是自己的快乐所在,能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想尽善尽美,提供最好的东西给对方。这样就诞生了“工匠精神”。

另外,日本人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魂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例外。所以他们用心去生产每一样产品。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人一心想着挣钱,跳槽去工资高的地方,没有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所以才会出现类似“毒奶粉”事件。

(三)学校教育的原因

首先,日本从小学,中学开始就注重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开设了“家政课”,有做料理,缝纫,折纸等,让孩子们从中学会做事一丝不苟。此外,从2002年开始,日本的中小学就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其主要内容对当地传统文化,民俗艺能的了解和学习,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人的手工作坊,从小就培养他们对“职人”(工匠)的理解与尊重。

其次,日本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根据日文章部省官网公布的数据,2016年高中生升入专门学校(即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比例为16.3%,有的学生为了更好找工作,甚至读了一、两年大学后又去专门学校学习。其原因是专门学校开设的专业就业针对性强,如动漫,时装,制糖果,看护等,课程多为实践性课程,教师也多为工厂技师,他们在教授技能中逐渐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而专门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9%,工资与大学本科接近,这种教育制度也酿成日本“尊重蓝领”的社会风气,让更多的人选择从事生产性的工作。

三、对我国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反思的很多。首先在教育上要摒弃应试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对学生从小灌输“行行出状元”的观点。除文化学习外,从小培养学生对工匠和手艺的了解、敬重,多开设手工课等,培养动手能力、发明创造精神。

相比日本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制造业差在“用心”上。如果我们的管理员和工人都能像日本人一样把产品当作工艺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当做自己的荣;把金钱和利潤置身度外,时时刻刻想着客户的感受来用心生产,还愁生产不出好的产品吗?但要培育这样的精神境界,需要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信念和信仰,这对我国的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难题。

中国的经济升级换代,需要技术先行;我国众多的出口产品,需要品牌和名优产品;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需要少而精的消费品...... 而完成这些都需要“工匠精神”作支撑。纵观历史,日本的工匠和技术最早还是从我国传入的。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参考文献

[1] 解码日本“工匠精神”[J].共产党员(河北),2016(23).

[2] 种青.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M].人名邮电出版社,2016.

[3] 王丽莎.日本怎样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人民论坛,2016(19).

[4] 汪中求.看日本工匠,悟“工匠精神”[J].企业管理,2016(03).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旅日中医药人才对日本汉方再中医化影响的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3192018037。

作者简介:倪虹(1968- ),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日语教育。

猜你喜欢

用心工匠精神日本
用心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用心熬一碗汤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用心,让家更有味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