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延安秧歌运动对当下民间舞蹈发展的影响

2019-12-04司志旺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0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民间舞蹈

司志旺

摘 要:当某地域的社会秩序发生剧烈变化时,那么该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及内容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延安地区新秧歌艺术的形成就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化之下,实现了其审时度势的具体选择与重构,成为当时民众集体意识与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当今民间舞蹈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后来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延安秧歌运动;文化艺术;民间舞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千千万万名热血青年,冲破重重阻碍,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在延安的杨家岭亲自主持召开了由一百多名文艺干部参加组织成的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这次座谈会上发表了结论性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目的在于探索和研究当时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在《讲话》中,毛主席指出文艺工作的中心问题-----“文艺为什么人?和文艺怎么为人?”没有解决!《讲话》确立了文艺工农兵对文艺创作的发展方向,为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一、延安新秧歌运动兴起的背景

从国内形势来看,1939年下半年,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延安成了比较稳定的后方,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及文艺工作者纷纷来到延安,在延安成立了许多剧团。1942年底,延安地区举行拥军爱民活动,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以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革命边区的文艺工作空前活跃,掀起了一场向民间艺术学习的热潮。其中,鲁迅艺术文学院首先组建了第一支新秧歌队——由部分小同志、勤杂人员以及小部分演员组成,他们走向街头。

从艺术样式本身来看,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更是黄土高原上一块秧歌的热土。这里的人民每逢节日或婚丧嫁娶之时,都要以民间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和宣泄他们内心的情感。于是就有了“秧歌”、“腰鼓”、“高跷”等民间舞蹈,其中“秧歌”最为盛行。“秧歌”是一种民间农民的艺术样式,它表现的内容、人物、情节等都是农民们所熟悉的生活语汇。在表演时,有很多夸张色彩。比如穿着古装的公主与公子、穿戴各种服饰的梁山英雄、装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等传说人物,以及在村庄里那些引人逗笑的傻小子、丑婆娘……舞蹈中时常出现诙谐风趣、打情骂俏、男女嬉戏的场面。当时秧歌中夹有表现男女调情和丑化劳动人民的内容,因此又被老百姓称为“骚情秧歌”、“溜沟子秧歌”。正是因为各类文艺工作者纷纷前来,加之他们深入农村、部队,熟悉百姓生活,探索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进行反复创作以及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指明了今后文艺道路的发展方向,所以就在这片热土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散发春天气息的革命文艺运动------延安秧歌运动!

二、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内容形式

随着整风运动的不断深入,许多艺术家们开始放下架子,自觉加入新秧歌运动。其中被誉为“新中国的文艺摇篮”的“鲁艺”,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文艺骨干和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开拓者与领路人,为我国革命艺术的发展和新中国早期艺术浪潮的形成做出了令人惊叹的贡献。

据《延安文艺运动纪盛》中记载,新秧歌剧共有190部左右。并根据秧歌剧的内容对其进行详细分类:

(一)以生产劳动为内容的新秧歌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革命边区为了克服经济生活的困难,重视并开展生产劳动,将农业置于首位,因此创作了以生产劳动为内容的秧歌剧 《兄妹开荒》、《一朵红花》、《丰收舞》、《四季生产舞》、《生产舞》……主要表现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生产劳作和积极劳动。《生产舞》

(二)以军民团结为内容的新秧歌

军民团结这一主题是新秧歌独有的,工农红军意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密切联系群众,军民团结友好,因此创作了以军民关系为题的秧歌剧《拥军花鼓》、《牛永贵挂彩》、《红布条》、《大家好》、《挑花蓝》、《南泥湾》……主要表现工农红军与人民群众之间友好团结的亲密关系。

(三)以学习文化、消除迷信为内容的新秧歌

新秧歌的特质是为政治活动服务,秧歌剧中加入民众的政治生活内容,改变了以往秧歌远离政治的局面,并且当时革命边区开展选举运动、反对迷信、减租减息运动,创作了《破除迷信》、《减租》……主要表现新秧歌的教化功能。

(四)以新型家庭关系为内容的新秧歌

秧歌本身就是一種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活动,来源于民间,主要反映百姓生活中的琐事,新秧歌中也以家庭关系为题材创作了秧歌剧《十二把镰刀》、《夫妻识字》、《买卖婚姻》、《妯娌要和》……主要表现新型的夫妻关系以及新型的家庭关系。

(五)以改邪归正为内容放入新秧歌

新秧歌扬弃了旧秧歌中不健康的元素,并把那些不健康的元素剔除,传递的是正面力量,比如《小姑贤》……

(六)以革命斗争为内容的新秧歌

新秧歌还以反映革命斗争为题材,舞姿雄壮威武,节奏强烈鲜明,坚定了战士们抗战必胜的信心,因而创作了《胜利鼓舞》……主要表现鼓舞战士们士气,以及对战争胜利充满信心。

三、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当下思考

(一)延安秧歌运动确立了民间舞蹈在当代舞蹈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母亲,养育着中国舞蹈。”在新秧歌运动时期,许许多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民间,熟悉百姓生活,探索新的文艺形式,出现大规模的民间舞蹈采风和学习热潮,随之进行反复创作,因而使中国近代舞蹈开始踏上了学习民间舞蹈元素的运动轨迹。正是缘于新秧歌运动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文艺工作者对民间舞蹈进行梳理和整合,创作了一大批民间舞蹈作品,民间舞蹈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如今民间舞蹈在整个舞蹈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人民大众的审美取向。

(二)延安秧歌运动为当代舞蹈工作者研究民间舞蹈文化提供理论指导

如今的舞台和课堂上,民间舞蹈的表演和展示都受到新秧歌运动的启示。舞蹈工作者们以延安秧歌运动当时的民间舞蹈作品为素材指导,对其进行提炼、整合、加工与创造,最终在课堂和舞台上,出现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作品和组合,并且最后呈现给欣赏者和观众。因而,在客观上推动了舞蹈事业的发展,尤其使民间舞蹈文化散发出新的光彩。

(三)延安秧歌运动促进了当代民间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新秧歌运动期间,文艺工作者们继承和发展了优秀的民间舞蹈元素,使我國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舞蹈工作者们在继承传统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促进了我国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推动了民间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为当代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源泉!2018年12月底,我作为观众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剧院观看了舞剧《原风》,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在最后一幕,80岁的乔老师拿起手绢,自如起舞,全场一下子就响起了持久不断的掌声,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原风》是以八十岁的乔梁老师为原型,讲述了乔老师从自幼学舞到传承老师的秧歌并进行创新发展的故事。乔老师跳了几十年的秧歌,也教了几十年的秧歌。她倾尽自己的一生,始终坚持着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执着追求,书写着民间舞蹈艺术的辉煌篇章。

但不可否认的是,延安秧歌运动在对旧秧歌的建构和改造中,忽视了民间文艺自身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在新秧歌运动中,民间舞蹈艺术更多地是为当时的政治任务服务的,并不是纯粹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秧歌成为了一种政治视野下的宣传工具,忽视了艺术本身具有的审美性特点。倘若不满足于欣赏者审美的需要,只是为政治任务服务,那么民间舞蹈就失去了自身的文化价值。在延安秧歌运动中,传统民间秧歌中不健康的元素被剔除,而强制性的注入革命现实主义的题材,这样“最纯粹的”、“最本源的”民间文艺就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因此民间舞蹈的“真面目”就会逐渐消亡。吴晓邦先生曾言:“我在延安停留期间,却没有一次机会见到民间原有的秧歌舞表演,这使我感到遗憾。”

在当今的社会思潮中,我们或许经常会听到“非遗”一词,当然中国当代民间舞蹈随时都可能面临这个处境,因为当下我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其文化价值和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有意义东西。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民间舞源自民间,源自亿万万的人民群众,而我们对其最最正确的态度就是,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看清中国民间舞蹈的真实面貌,将“本源的”、“真实的”民间舞蹈元素努力传承下去,并非通过编导融合自己的思想和感性认识,舍弃传统文化,创作出“伪民间舞蹈作品”,并将传统民间舞蹈代替,那么真正的中国民间舞蹈就会成为“牺牲品”,成为“过去”!我们更应该为那些行走在文化传承道路上的人们鼓掌,向那些坚守传统文化的老艺术家们致敬,向他们看齐,向他们学习,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四、结语

延安秧歌运动,是文艺工作者们在思想领域上一次带有根本性转变的革命。这次革命通过对优秀传统民间舞蹈元素的继承与吸收,再加上结合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进行改革与创新,奠定了民间舞蹈在当代舞蹈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为当下民间舞蹈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当代舞蹈工作者研究民间舞蹈文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当下民间舞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当下的民间舞蹈创作中,我们既要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又要遵守艺术自身的本质规律和特性,满足欣赏者的客观需要。我们要结合当下客观实际,更好地发挥民间舞蹈艺术,愿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更加灿烂辉煌!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路径探究
民间舞蹈的现代创新与发展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