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需求应成为高校供给侧改革的关注点

2019-12-04延劭楠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0期
关键词:城市社区供给侧人才需求

延劭楠

摘 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与前沿阵地,其人才需求目前没有得到有效供给。而高校音乐学科在连续几年就业预警的困局下,应尽快根据国家大政方针与人才需求调整针对自身产品(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需求应成为高校供给侧改革的关注点。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需求;高校;供给侧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国家公共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各级文化馆(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建设文明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我们可以从国家部委、省市直到县区的各级政府机构文件中不断看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城市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等政策举措颁行。在目前阶段,国家的政策方向已经到位,硬件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并在各地初见成效,而对比政策落地、硬件设施设备的逐步到位,作为从事相关事业的人才的軟件建设却是明显滞后的。

一、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应成为建立文化自信与改善音乐学科就业的契合点

(一)文化自信的建立,关键在于基层文化事业的加速建设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文艺工作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创作生产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为群众鼓与呼。作为文化与教育工作者,应紧紧追踪国家城镇化建设(硬件),及相应配套应实现的城市文化建设(软件);推进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推进甘肃文化五大工程建设;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树立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

(二)就业问题的破解,关键在于教育供给侧的强势助力

以往我们认为音乐学科学生就业路径无非是第一进入中小学当音乐教师,第二进入专业艺术团体。但这两条路径提供的工作岗位十分有限且难度较高。大量音乐学科毕业生面临毕业即改行、毕业可能要待岗的尴尬境地。即“有人无岗”。而与此同时,国家树立文化自信的最末梢环节之一——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环节却存在大量“有岗无人”的现象。

《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最重要的变化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明确提出就业既是民生之本,也是财富之源,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就业优先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意味着就业不仅仅是一个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各地政府也必须高度重视。而作为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建设人才的供给侧——高等学校更应责无旁贷、与时俱进。对接、促成群众文化蓬勃发展与高校学子学有所用的双赢局面。

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高校应明确毕业生的就业面向

(一)找痛点·对标高校人才培养服务面向

音乐学科近几年的痛点集中在就业问题上,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尚显不足,教师岗位需求量有限;音乐表演专业自2015至2018年已经连续多年被教育部挂牌为限制发展的专业,突出表现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

通过前期调研分析,一个领域的人才需求被大大忽视,就是城市群众文艺对于相应指导、管理人才的广泛需求。事实上,同时期的国家相关部委——文化部(现为文化旅游部)就发布了《“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发展规划》的相关指导文件。明确指出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完善群众文艺工作机制、培养和扩大群众文艺力量、加强群众文艺阵地建设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繁荣群众文艺的20项重点任务,其中“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开展依托群众文艺骨干培训计划、优秀群众文艺团队扶持计划、文化志愿者服务计划、全民艺术普及技能提升计划等,健全群众文艺人才队伍,加强群众文艺骨干力量建设和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发展壮大群众文艺志愿者队伍,不断提升群众文艺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培育和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因此各级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机构对表演人才的需求量是极为空缺和紧张的,这些机遇都将会给我们的音乐表演人才提供很大的就业机会。

国家在政策层面的引导是到位的,问题在于相关的人才供给侧——高等学校等机构单位并未作出迅速反应,没有切实针对人才寻求做好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应该进一步拓展毕业生的综合职业适应能力,而音乐表演毕业生虽然是综合性专业学科支持下全面的表演人才的集中体现,服务面向(就业方向)也可以是多方位的,如各院团专业演唱、演奏人员,院校声乐、器乐教师、中小学美育教育实行者、市场化社会音乐教学机构教师和组织管理者、大型文艺演出的组织策划、各类演出的执行导演、现代科技与音乐制作、音乐编创、音乐理论研究者、网络音乐制作、多媒体音乐课件制作、数字音乐研发、国际音乐交流等。但从目前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应该更多地倾向于公共文化机构、群众文艺管理引导机构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领域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改理念·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向

如前述分析,目前音乐学科毕业生的服务面向(就业方向)应该是更多倾向于社会音乐工作者的服务定位。这就是通过前期调研基本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点,城市群众文艺管理机构和社会艺术传媒策划组织培训机构并不需要过于专业的艺术人才,他们更需要具备多种实操能力集合与一身的“万金油”。这个称谓在这里已经完全脱离了贬义,实际上是对于“多能型人才”的另一种表述。文化馆需要既能够给小乐队排练,又能够训练合唱队,还可以指导舞蹈队的人才。社会艺术传媒策划培训机构,需要既能够策划整场演出,又能够在演出中担任主持人角色,甚至还可以在其间表演一两个节目的人才。而在业余时间这样的人才可能又是各个培训班的指导老师。

基于这样理念层面的更新,高校培养体系必须充分地較大实践课程数量与强度,赋予毕业生更强的实操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

(三)补短板·对接用人单位实操能力需求

在服务面向与培养方向明确之后,针对短板,即用人单位的切实需求拿出有效的措施即是重中之重。项目团队成员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新设、增设或改设了以下多类实践课程:

第一,独创性与舞台策划综合能力培养类实践课程。《文艺活动策划与组织》——开同类院校课程设置先例;《舞台语言与主持》——将以往《普通话语音》、《正音》等课程延伸至舞台语言范畴,并衔接主持人语言能力的初步培养;以及针对群众文艺的引导性课程——《舞蹈编排基础》;

第二,融合性表演实践类实践课程。《钢琴伴奏与编配》(针对所有学生)——在以往《即兴伴奏》的基础上,加深理论层次;《剧目排演实践》(针对声乐方向学生)——突出“演”;《小乐队排演实践》(针对器乐方向学生)——在以往《重奏与合奏》基础上,突出“演”;

第三,教学技能型教学法类实践课程。《器乐教学法》(针对器乐方向学生)、《声乐教学法》(针对声乐方向学生)——并非为以音乐教育专业视角的课程设置,而更多体现在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社会艺术培训机构中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各类实践课程的比例大大增加至总教学课时的接近70%,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服务面向,做到了尽可能大的支撑。对比其他兄弟院校、同类院校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比例,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切实对接了用人单位“不仅会唱歌、还要会弹琴(伴奏);会排合唱;会组织小乐队;会排舞蹈;会策划文体活动、组织编排文艺晚会;以上能力都具备。”的综合实操能力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2017-10.

[2]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2019-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S].2016-10.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S].2015.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S].2015.

猜你喜欢

城市社区供给侧人才需求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关于3D打印技术与技能人才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