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教师的法治思维与学生管理

2019-12-04孙萱智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0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学生管理教师

摘 要:培养法治思维或者法治观念,并非空喊口号或者纸上谈兵所能实现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和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切不可脱离学生谈思想教育,也不可脱离思想教育谈管理。文章即从高校教师所应具有的法律思维入手,浅谈高校教师的法治思维与学生管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法治思维;学生管理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先具备法治思维。法治思维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也是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而在当今阶段下,对于年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传统方式的“言传”之外,更多的是高校教师们的“身教”。

法治思维,不仅是党的领导集体所坚持和倡导的,也是新的世界形势和国家发展的新时代的新要求。那么,如何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建设结合起来,树立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就变成了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一个重点。培养法治思维或者法治观念,并非空喊口号或者纸上谈兵所能实现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和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切不可脱离学生谈思想教育,也不可脱离思想教育谈管理。首先需要高校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其次需要将法治思维貫穿到学生管理中去,耳濡目染,以身作则,最后,需要结合法治思维的理论教育,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较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一、高校教师与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内涵及意义

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从具体内容上看,包括良法思维、权利思维、法律至上思维和规则思维等。良法思维认为创制良法,才能达到善治,这就启示我们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权利思维是一种限制权力、保护权利的思维,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受教育者的权利为本位;法律至上思维体现了司法工作者在适用法的过程中忠于法律,这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价值信仰;规则思维要求公民自觉遵守规则,这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自觉遵从教育要求。

(二)高校教师的法治思维

那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应当具备何种法治思维呢?高校教师的良法思维主要表现在通过法制性的思维来设置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权利思维则需要高校教师认清自身所应行使的权利以及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所应有的权利,并最大程度的尊重学生权利;法律至上思维与规则思维则体现在高校教师是否在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放在第一位,能否依法依规进行学生管理,能否依法依规进行教学活动。

总体来说,高校教师的法治思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否依法依规进行学生管理和教育教育,在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否合理灵活地运用法律意识;二是能否意识到自身的合法权利和学生的合法权利,并坚定不移的维护和践行这些权利与义务。而高校教师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几部主要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规定》等,各个学校的校纪校规也都是依据这些法律条文来制定的。

但是每个学校、每位老师的工作中又有不同的实际情况,这就必须要求高校教师在不同的情况下,在法律法规和规定下,运用自身的法律思维灵活的处理相关事件。比如,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遇到学生权益被校内运营商侵害的情况,如何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内,帮助其维权,安抚学生情绪,同时适当的弱化校园内部的冲突,维护校园稳定,这就需要教师们有一定的法治思维,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同时针对学生心理适当进行疏导,处理过程中一定不能有所偏颇,而坚持以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为基底,就不会出现处理失当的情况。

由此可见,教师的法治思维必须落实在学生日常的管理和教学中,必须深入到实践中,才能成为“活法”,才能体现法治思维的“治”,否则,有“法”无“治”则是“死法”。

二、法治思维与学生管理

众所周知,高校教师并非只有负责教育教学的老师,进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及学生行为管理的教师(如辅导员、教务员)等也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而法治思维对于这一类型的老师而言,则是更加不可或缺的,法治思维的痕迹在这类教师的工作中也体现的更为明显。因此,法治思维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和应用更为频繁,本文就进一步探讨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及学生行为管理工作中,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及其体现。

(一)法治思维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落实到普遍性的、日常性的工作不外乎评优、评先、入党、奖学金评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评选类工作,而这些工作也是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的,是学生们最为关心和在意的重点工作之一。而这些评选的公正与否,除了学生自身利益的保障与否,更有甚至,影响的是学生对于该教师或者该学校甚至整个教师队伍的信任,所以做好评选类工作,保证各种评选的公平性,是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想要保障评选的公平性,杜绝学生的质疑,保障学生的应得利益,就必须应用法治思维。

以国家奖学金评选为例,国家奖学金奖励数额较大,分量较重,每年都会有学生热衷于该项奖励的评选,而学生参评的条件往往并非统一的,比如有的学生智育成绩较好,而获奖较少;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强,往往担任学生干部或者获得其他相应奖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依据的往往只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学校关于国家奖学金评选的相关文件,有的教师缺乏法治思维,往往会依据对参评学生的印象来进行评选,诚然,教师对学生的印象是客观的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来的,但是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在出现质疑的情况下,教师无法拿出客观的、强有力的说明材料来进行解释。如果在进行评选时,严格遵循法治思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评选,学校层面也能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更为具体的评判依据,这样基本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评选的公平性,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由此可见,不光是教师个体需要具有法治思维,学校的管理队伍、管理模式也要遵循法治思维。

除此之外,在进行学生行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相应运用法治思维,则更便于学生管理,例如针对学生相应的违纪行为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或者在某一行为未发生之前,提前制定相应的行为流程,以便于学生在该流程内操作,以免出现违纪违规行为。举个例子,当下的大学生安全问题频发,为避免学生在校外出现意外,学生管理者可制定相应的离校联系机制,以便在学生离校后第一时间掌握其信息,万一出现意外,则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减少可能带来的伤害。

(二)法治思维对学生的影响

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除了关心和爱护学生以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学生也具有法治思维,这才是教师自身法治思维的最终落脚点。一个具备法治思维的高校教师,在其进行学生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如今年在高校校园中产生较大危害的“校园贷”事件,部分高校教师在第一起事件曝光的时候就敏感地意识到学生法律思维和维权意识的缺失,随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避免了学生陷入校园贷的漩涡。经查阅资料,有调查显示,在大学中接受法治思维管理及接受过法治教育的学生对规则的适应性及工作后的法治思维能力都较强。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接受法治思维管理的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之下,自己本身也会具有法治思维和逻辑,这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二是法治思維本身就是社会运行和治理所遵循的基本思维,中国也正是一个法治国家,学生在学生时代就能接受法治思维的教育和影响,走上社会以后,也更能与整个社会的规则相适应,遵纪守法,对于法律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也更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自身具有法治思维,且将法治思维成为的运用到学生管理和教育中,除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学生管理、开展工作以外,也能对学生起到正面的、积极有影响,让青年学生能够拥有法治思维,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曹芳芳.法律思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2] 任恩岐.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学生法治教育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孙萱智(1991.12- ),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学生管理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圆我教师梦